分享

《党报是我的挚友》董凯

 作家文坛 2022-02-10

领取红包二维码

       我与党报、党刊结缘,那还是在80年代初期,经一位教育老前辈的举荐,我到陈家中学当教师,教初三语文课。在那时,我一边教课,一边学习党报、党刊,并利用业务时间坚持写作。虽然辛苦劳累,但仍笔耕不辍。每当细读那变成铅字的文章,那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文字,让我洋洋自得,爱不释手,心中的欣慰难以言表。有时会快活得手舞足蹈、欣喜若狂。

  1985年1月,我己奔赴教育战线,由于个人的努力和爱好,加之工作的需要,公社政工组要在6月份,调我到公社广播站做报道员。为了提前学习充电,我参加了《人民日报》社新闻智力开发中心函授大专班,并于12月份获得了《新闻理论与业务》结业证书。

  1985年7月1日,我如愿以偿地去了公社广播站。从此,我步入了新闻战线,开始了我的新闻写作生涯。在此期间,我更加注重党报、党刊的学习,用其指导自己的新闻写作,在工作的实践中,使我的新闻理论、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我与新闻界的同仁为伍,互相切磋,共同进步。经常给《盘锦日报》投稿。从1984年1月一一1985年7月,我的新闻稿件,被县广播站、市日报社釆用60余篇,并从1985一一1986年,被评为盘锦市优秀通讯员。

  从1992年8月,我曾先后在《盘锦日报》″黄金带"版发表现代诗60余首,散文30余篇。1994年10月,我创作的诗歌《河滩地印象》获″情满鹤乡"诗歌大赛3等奖,1994年12月,我创作的散文《丹顶鹤的风格》获″盘锦日报杯″2等奖。

  2013年1月,我创作的散文《我思念的故乡》获″爱盘锦.建盘锦.颂盘锦″3等奖,2013年9月,我创作的小说《婚事的风波》获″湿地清风廉政作品″1等奖。

  2014年1月,创作的散文《爱心荡起绿色桨》获″绿衣人″3等奖。

  2020年4月,创作的散书《书迷》,在"读盘锦.书屋乡村阅读季活动中",获原创美文。

  这些年来,我的作品曾先后在《盘锦日报》《北京文学传媒》《上海文坛》《港珠澳文化传媒》《广东作家》《中国乡村》《中国乡土诗人》《词刊》《大东方文学》《金东方文学》等网络平台发表1000余(首、篇)。2020年8月8日,创作的歌词《河滩地.黑土情》获"感动中国2020首届词曲创作网络大赛优秀歌词原创奖,优秀作品奖(双项奖)。并获得″感动中国词曲选拔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2020年9月1日,获得《中国乡村作家》荣誉称号。2013年10月,出版散文集《山水田园》一部。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报、党刊的学习,同时,也与个人的努力、文学界的前辈老们的热心关怀、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

  1985年9月,组织上把我从公社广播站调到政府办做秘书。在由″新闻人″到″文字匠″的嬗变中,我始终没有离开″爬格子″的行当。虽然几经工作变动,直到后来走上领导岗位,我对党报、党刊的学习痴心不改、孜孜不倦。

  1996年,我做党委宣传委员,我釆写的通讯《橄榄绿的骄傲》,曾先后被《盘山县报》《盘锦日报》《辽宁日报》《辽宁法制报》《中国法制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转载。《我用心血铸警魂》曾在辽宁省公安系统英模表彰大会上演讲交流,不仅让到会的全体干警深受鼓舞,也在辽宁大地产生共鸣和反响。

  我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国家、省、市级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60余万字,有多篇作品被市、县《文学选集》《曲艺作品集》收录,并有多篇获奖。

  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2005年作家小传、创作业绩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名人大典》。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具体负责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我都主动协调乡领导、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完成报刊的征订任务。

  1998年,我任乡纪检委书记,2005年任镇党委副书记,2013年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我对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都十分重视,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带头钻研,同时,我也要求机关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积极充电,把学到的知识赋予工作实践。这些年来,我对党报、党刊爱不释手、情有独钟,她真的成了我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的挚友。

  2021.12.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