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春晚有感

 老吴观察 2022-02-10

观春晚有感

春晚的节目大概分为两类语言类和歌舞类,一般大多数观众会比较期待语言类的节目,因为语言类节目大多贴近我们的生活,在日常中发掘笑点和深意,适合除夕夜这样阖家团圆,热闹的场景。我也是语言类节目的忠实粉丝,所以我就针对语言类节目浅谈我的感受。但是近年来语言类节目不尽人意,幽默力不足,表现乏力,正如大家所说:以前春晚造梗,现在春晚用旧梗。以前的·小品金句频出,常品常新,历经时间的冲洗仍不过时,如赵本山的《卖拐》中的那句·“这价格要什么自行车”在2021成为了网络热词,被大家广泛应用于产品的价格宣传。反观现在的春晚小品或相声,笑点不密集,笑点较为同质化,经常用谐音梗或在话语中穿插一个网络热词。不过大家觉得现在的春晚小品不够搞笑的原因也与时代背景有关,以前人们的娱乐方式单调,会更容易被演员的表演和话语调动情绪,但现在人们娱乐方式多元,尤其搞笑短视频吃到流量的红利后,激发了更多搞笑短视频的创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看笑点密集、时间紧凑的搞笑类视频或段子,与纯搞笑类视频或段子有所的是不同春晚的语言类节目还承担着教育的功能,笑点不够密集。

与以前经典的小品对比,近几年的小品场景设置也较为单一,大多聚集在家庭关系,工作关系,如今年的《父与子》、《喜上加喜》、《发红包》,场景的重复降低了观众的新鲜感也缩小了创作的空间。所以我认为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可以将创作视线投进更广阔的的社会,挖掘更深层社会内涵。例如经典小品《如此包装》中包装公司的负责人邀请赵丽蓉老师饰演的评戏演员拍摄MTV,以塑造包装公司国际化的形象,从服装艺名到语言行为都对评戏演员做了包装和要求,力求让她展现出一个符合大众认为时髦演员。这个小品的场景和人物关系就比较新颖,既贴近现实中人们感兴趣的的娱乐现象,但又别出心裁的选了一对大家不太了解的社会关系,这样就增加了对观众的吸引力也多元地展示社会现象,使小品内涵更丰富、有层次。比如《如此包装》这个小品放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也经得起推敲,包装公司的行为与现在娱乐公司想方设法为艺人立人设、巩固人设的行为又有什么区别?

近几年春晚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小品中演员为了迎合小品主题,在小品下半段会发表自己正能量的感言或者借第三人之口进行教育说辞,最后进行大团圆的谢幕。这样固然能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但从表现上来看会显得生硬,这也是让大多数观众觉得尴尬的原因之一,夸张的变现手法也成了用力过猛。依旧以《如此包装》为例,这个小品的结尾有矛盾的两人并未达成和解进行教育说辞,但整个小品的深意都蕴藏在小品演员的语言和肢体演绎中,我认为这样的暗讽手法和有留白余地的结局比直白的说教大团圆式结局更能引发人们的深思。图片来自网络(吴亚楠,大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