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代的国营商店 营业员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

 看得见的历史 2022-02-10

70年代的一家食品店营业员,扎着两条长辫子。那时候可不是现在这样的敞开式售货,营业员就这么占在柜台后面,顾客只能隔着柜台买东西,营业员也就被称为站柜台的。

一家肉店的营业员,一幅很冷漠的样子。当年那些商店里,最牛叉的应该就是肉店的营业员了,和他关系好,可以多给你多弄点肥肉。现在的人不爱肥肉,以前可是油水少得可怜,一个月就那么一点点肉票,顾客都想和营业员套近乎多割点肥肉。

一个卖布的柜台。那时候一年到头难得穿件新衣服,很少有成衣,都要买了布回家请裁缝做,也有能干的自己动手做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就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不少商店里,都能看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标语,可经济实在不怎样,根本不能保障供给。不管买什么都要凭票,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连买块豆腐都要票。

世面上的商品少得可怜,新华书店里的宣传画倒是不少。

那个时代,说得好听是计划经济,说实在点就是短缺经济,买什么都要票,买个东西还要经常求着营业员。这样一来,国营商店里的营业员总是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对谁都是爱理不理。

还是现在好,什么都有卖的,也不用看营业员的脸色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