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文字|李沐子 图片|自网络 ![]() 曾看到过这样一幅画:疏朗简洁之极的笔触勾勒出房舍廊前的景致,廊上是卷上的竹帘,廊下有木桌茶具,画面大片留白处,是一弯浅浅的月牙高挂,题款: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这幅画的作者是丰子恺早年时的作品。友人小聚尽散,新月升空,幽静的夜色,清雅的房舍,宛若泠泠的古琴乐声在心间流淌。 在他的画里,或幽默风趣,或恬淡静雅,只数数几笔,就勾画出一个诗画意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让浮躁的心静下来。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01 不宠无惊过一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此,安好。 在丰子恺的笔下会告诉这个世界:万般滋味都是生活,愿你永葆童真,并乐此不疲,去生活。 丰子恺喜欢儿童,在他们的眼中,世界的真相是只生欢喜不生愁。学会用童心过日子,生活处处是欢喜。 年少之时,不受外界的影响,不让自己的内心感到迷茫,更不应该早早地被世情所羁绊。 不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畏惧,更不要活在回忆里,人生要大步向前走,向前看,去获得内心的安然自适。 在青年时渐渐明晰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大义,什么是小节,不顾此失彼,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坦荡,感受生命的宁静与美好。 中年时没了年少时的青涩,少了青年时的狂热,更多的是一种执著,一份持之以恒。这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最佳的人生状态。 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做到无愧于天地,方可对得起生命,算得上是在这世上走了一遭,人生方得圆满。 愿你也能在俗世中,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负时光不负己。 02 一时间里便是永结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这首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一粒沙子》,从每个渺小的生命中,都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能纳须弥于芥子。 丰子恺老先生从这首诗中悟出了“渐”。“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山水一程,世事纷繁。不如安下心来静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专注起来,世界都是安静的。 静候这个世界的变化, 在“渐”中体会日月轮回,斗转星移。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人生短短几十年,何必为那些无谓的事情而争执呢?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微笑以对。 丰子恺在战火中颠沛流离,却也在丑陋的岁月中发现了生活的可爱,和一颗喜悦释然的本心。 即使生活不易,也要从惨淡的人生中找到喜乐,也要苦中作乐。只要生机不灭,终有抬头的日子。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03 此身已近桃花源 在纷繁的世界里,让一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用心感受日常的一箪食、一瓢饮、一豆羹,安享生活的万般滋味。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丰子恺用他的画告诉我们,学会艺术的生活。在艺术的生活中,可以暂时放下我们的一切压迫与负担,解除我们平日处世的苦心,做真实的自己,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倘能因艺术的修养,而得到了梦见这美丽世界的眼睛,我们所见的世界,就处处美丽,我们的生活就处处滋润了。 “厚积落叶听雨声,此身已近桃花源。” 一个人的心灵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的喧嘈。虽历经不美的岁月,却可以留出一个给自己聆听内心的位置,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应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活美学”。 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眼中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 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 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忱的同情。 故丰子恺的画常常带有一颗同情心和童心,与他所描绘的一山一水、“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中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 他的画尽显了生活的趣味,苦也罢乐也罢,保持喜悦释然的姿态,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可爱而有趣。 人生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不如把酒言欢,诗酒趁年华,这才是一个人对待生活最好的态度。 04 丰子恺为何如此受欢迎 丰子恺的漫画经过了世事浮沉,总能受到很多人的热爱。在他的画里总有着许多令人怀念的东西,充满幽默,有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又藏着暖暖的温情和亲情,勾画的是人生滋味与人间冷暖。 俞平伯曾这样赞扬他:他的画实是中国一创格,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有西洋画风的活泼酣恣,他的画是无字的散文,无声的诗歌,是牵动人思想行走的小说。 一个人无论身处何时,何种境地,面对纷繁莫测的世界,怀揣着不是无处可逃的感慨,而是“不如喜悦、不如静心、不如释然”的心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世界,以一颗童心活出自己的人生绚丽姿态。 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强大的,也一定是懂得生活真滋味的人。 他的妙趣横生在画中,他的温润纯良在文字间,他用一文一画洞察世间百态。 “生活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 诚然,如丰子恺所言,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不如做个快活的人、释然的人,在生活的尽头尝尽这万般滋味。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 作者 | 李沐子,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遇见李菁签约作者。读书写文,书画摄影,记录生活之美,品悟内心之静。个人公众号:墨韵逸品,微信号:limuzi906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