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资料解读:清出来的身界问题如何处理 (根据老师音频课件整理)

 勇敢的芯2 2022-02-10

图片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家庭伦理道德与健康讲座

图片

1

继续学习《基础资料》第四集第五章第三节“关于清三界的时候,清理出来的身界问题怎么处理”。

说了性界、心界问题的处理方法,今天聊一下身界问题的处理方法。大家通过清三界,会一点儿一点儿检讨自己性心身三界的问题,其中身界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是最无可辩驳、无可推脱的。

身上有什么毛病,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不良嗜好,大家都能看得到,摸得着,所以是无可辩驳的。

有的时候,自己身体上感觉不明显,别人就看得很明显,比如带口病、口头禅。

有的人顺口就说一些不好听的话,自己没感觉,但是别人听着会很不舒服,会觉得这个人道德修养多么差,实际上也不一定,但是他就有带口病,这就是身界的一个缺点,一个问题。这是口头上的、语言上的,也是需要处理的。

身界的种种问题也是要一点一点改变的,一点点清理出来,找到后把它给改掉。对于身界的不良嗜好,要想一下子完全断掉,不用志真的很难,这里有个用志的问题。

身界这个改变,它是能看得到,摸得着的。性心身三界当中真正受自己掌控的,说白了就是身体,如果当一个人无法掌控身体的时候,这个人想修行,很难。

因为在三界当中,心界的那些不良的妄念是不受掌控的,它往外出,想一下子给掌控住,很难。

性界脾气禀性的发作,几乎是不受理智控制的。脾气发作的时候,禀性一出来的时候,明知道那样做是错的,理智控制不住,比如跟孩子发火。很多家长冲着孩子发脾气,明知道这样是错的,会伤害孩子的灵性,但是很多人控制不住,火一起来,立马上头,控制不住了。

这就是心界和性界的东西,想让大家去直接克制,直接控制,用理智,用心念去控制它,真的是不容易,要一点一点来。

2


可是到了身界这一块,如果你再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各种各样的借口说自己做不到,那你真的就没有啥可做的了。所以大家要记住性心身三界当中,修行、转变要把握住身界这一块,因为这个地方是受自己掌控的。

真正初期能够掌控得了的就是身界,就是你干的啥、你做的啥。念头、妄念控制不住,脾气上来了控制不住,可是你平时的作为再控制不住,那就不用谈修行了,修不了的。

在身界这一块儿有一个叫自控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一定要训练自己自控力。对于那些不良的嗜好,不好的行为一定要断掉。要通过训练自己自控力来掌握这一切,身界必须得有这自控力。

人如果是没有自控力,想学传统文化真的是很难很难,完全控制不住。明知道玩游戏是错的,天天在那儿玩儿游戏;明知道看很多的八卦新闻会浪费很多时间,还是去浪费时间;

明知道打麻将浪费时间,也意义不大,还是天天沉浸在打麻将当中;明知道抽烟有害自己健康,有害家人的健康,还是控制不住。

这一切要靠什么来克制,就是自控力。自控力来自哪里?怎么样自我控制?来自于志,用志,志愿!所以要真想解决身界的问题,一定要有自控力,有了自控力就能够控制身体,去掉不良的嗜好,培养良好的行为。有了良好的行为,用行动带动真心。

3


有了良好的行为,一点点的,你的心念就会发生转变,它会带动真心。这样心念纯正了,良心出来了,性子才能越来越清净。

老师们有一句话:“习性不去,禀性决不能化。”习性说的就是这些不良的嗜好。化性其实是化的禀性,“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去习性就是指的不良嗜好,就是身体上的这些行为,习以为常的,能够看得见的。

习性是受人掌控的,就是自己掌控,不要找任何的借口,这儿是用志的。但是其它的那些,用志一下子都过关,不一定能做得到,可是就在身界的习性这,一定要用志,一定要让自己去做到,不找任何理由。

如果在这儿做不到,心和性要想过关,门儿也没有。有很多的不良嗜好,还想化性,化不下去;干了很多坏事,说我的心多么好,门儿也没有。所以心性的修养要从身界着手。

4


古人在学习的时候,其实很讲究这个的,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咱们看《弟子规》,它是过去古人教小学生的、教小朋友的,教小朋友从哪儿教呢?全都是身界的,教给小朋友如何孝敬老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教给你身界怎么做,去人家怎么做,一点一点的都是身界的,要从身界着手。

古人教育小朋友都是身界着手的,就是改变那些不良的嗜好,不良的行为,不良的语言习惯。咱们学习也是从这儿着手,从语言模式和行为模式着手。

语言模式和行为模式都属于身界的问题,人的语言模式也就是指说话的方式,人的行为模式就是指做事的方式,这些都属于身界的。

咱们就是从这儿着手的——语言模式、行为模式,慢慢内化了之后,就引发了思维模式地转变。

5


真正的三界清理是从外到内一点一点转变的,要想一下子先把内里心性的功夫都做到位,而外在的你没下功夫,门儿也没有。

咱们同修很多很着急“老师,我怎么与父母连不上根?我怎么心念翻不过来啊?我怎么那个心还是怨恨人?”我一般都怎么问他?我都问他:“你基础资料第一集第一章坚持做了吗?”

往往这些同修都没有:“我做过一次,我做过两次。”我问他:“你想骗谁呢?做一次做两次,你想骗谁呢?”你根本养不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语言模式。

你的行为模式没变,你的语言模式没变,只想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哪有这种道理!外在的是最简单的,最简单的你都没做到,想去做那些难的,你想做到心性的变化,门儿也没有,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古人在很多方面都是有讲究的,佛教里头要重什么?重戒律!戒律戒的是什么?戒律戒的都是从身界开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起心动念,这些功课等等怎么做?

得从这儿,按照戒律长久地坚持下去,行为真的慢慢就变了,语言模式就变了,慢慢带动了思维模式的转变。这些方法都有统一的内涵的。

像学佛的同修:“我一点功课也不做,直接就想着成佛,修的就是心,我这心直接就叫它成佛就完了”。一点功课都没有,这个心成不了佛!“我只要一颗好心就行了”,你老是做那些不好的行为,说你有好心,谁信呐!天天做那些坑蒙拐骗的行为,然后再说自己是好心,不可能啊!从行为上你都没做到。大家一定要重视身界的问题。

身界首重什么,就是自己这个自控力,得能控制住,得用铁志来控制自己。让自己改,把不良的行为,不良的习惯,不良的嗜好去掉,然后培养良好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志是关键,有铁志就能实现,没有铁志实现不了。

所以身界这一块,干就是干了,不干说啥都没用!“老师,我咋做不到?”你就没干!“老师,我这心怎么翻不过来?”你没从头干!身界这你就没干,所以你就翻不过来,很正常。“那功课我不想做。”是你不想做,你不愿意做,你没用志,那饭你咋天天吃呢?

6


身界这个东西,就是这不良习惯,不良习性,如果觉得我去掉这件事非常重要,你就能做到。如果认为我凑凑活活就行,基本上是办不到的。

这些习惯你都保持了几十年了,它是有个惯性的,就像高速奔行的列车一样,你想让它“咔”一下停下来,然后往回开,很难!最起码它有往前的惯性,你就是不给它施加动力了,不加油门儿了,它也会惯性往前跑很远,才能停下来。

因为它有惯性,不好的行为习惯继续延续,你还想让它停下来,相当于高速奔行的火车一直加着油门儿,一直给它动力,还说它不停、不往回开,你总给了它动力,它怎么会往回开。要想让它停下来,先把动力全部撤掉,它还得往前滑行一段慢慢才停下来,停下来之后再重新往回开,都有一个过程。

7


身界这些行为都有一个过程的——第一是用志去掉那些不良的嗜好,不良的行为,用志克制它。不能再给它施加动力了,你做一遍就相当于施加一个动力,做一遍就相当于施加一个动力。

比如想戒除打麻将。你喜欢打麻将,就感觉浪费了时间,消耗了精力,还能弄得身体不健康,家人还闹矛盾。如果你觉得这个事儿不好,“我想戒掉它”。想戒掉就不要今天先去打打,明天再去打打,我少打一会儿你那少打一会儿根本就控制不住。

为什么?你还等于给它施加着动力,那能停得下来吗?得把动力去掉。我先不打了,可是不打了,就这样,我控制住自己了,我现在不去了,那心里还拱拱地(拱拱地意思是心里总想着要去做某件事,不做了就会觉得不舒服)还想去打,那个心还总想去,那就是惯性。“想去打的冲动”很长时间才能消掉,是暂时克制住了。

戒烟也是这样的。想戒烟了,想保持着抽,往下戒很难,它有个惯性。你要把这不良的给断掉。不要给它施加动力,然后还得有个良好的习惯,让他有事儿干,把干不良行为的时间给它用上。

原来喜欢打麻将,现在把时间给用上,不要再打麻将,你别在那闲着,你闲着,到了打麻将时间点就忍不住了,要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来取代不良的习惯。

比如你每天吃完晚饭就出去打麻将,现在不打麻将了,你不打麻将了,你干啥呀?在那坐着也觉得无聊,可以改成唱歌、改成拍打、锻炼、学个太极拳,去跳广场舞,可以!用一个健康的、良好的习惯去充填不良行为的那个时间。

把不良习惯的时间给占用了、取代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是这个良好的习惯要想养成,也得一段时间。纵然人人都觉得是个好事儿,每一件好事一开始干的时候,往往都是痛苦的。

比如体育锻炼。一开始很累,人人都觉得锻炼好,但是真的去锻炼,一开始体质差的时候,你锻炼锻炼试试,很累。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得用志,也得长久坚持。今天做了,明天还得做,后天还得做,每天得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定一个是用志,一个是坚持。

大家可以去唱歌装阳、拍打锻炼、慢走、慢跑、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等都可以,都属于一个好的习惯。一开始练的时候往往都会有一些障碍的,都会有些不舒服。

就是打太极拳,看着那么慢,一开始也很累,也得用志。因为不舒服,不用志很难。但是一旦养成了习惯,就成为一个很舒服、很好的事儿了。

就连唱歌,一开始不会唱,唱的很难听,很伤自尊,都不在调上,唱的嗓子不舒服等等,都需要坚持的,不是一唱歌就很舒服。除非你原来就会唱,现在一唱可能挺好。原来不会你试试,也南腔北调儿的,也得用志,也得天天去练。

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一个用志,第二长期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意义不大的。

经常我对一些同修说,基础资料第一集第一章你做了没有?他说:“我做了两三次了。”我就问他,你想骗谁呢?因为他根本就形不成良好的习惯,做两三次形不成!你必须得让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取代了不良习惯。

8

那一个良好的习惯,怎么样才能形成?心理学家说每天重复,要重复21天以上,据说这是一个是最基本的、最少的数,一般的要40、50次以上,习惯就养成了。

比如写格物日记,你一开始坚持,第一天可能兴奋,第二天觉得还得写,挺费工夫,第三天就觉得没啥写,这时候就得用志往下写,再坚持第四天,第五天慢慢地坚持,坚持了20多天,你会发现这个习惯好像再坚持就没那么疲劳,没那么累,没那么抗拒了,坚持40、50天之后,这习惯到时候就去干,如果要不干就会觉得不舒服了。

这个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不干他又不舒服了。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取代不良的习惯,也得用志也得坚持。这个就是身界,身界的这一切是咱们修身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身界这儿根本就做不到的同修,我都会告诉大家“无话可谈”——没有什么可以给你聊的,你肯定转不了,肯定变不了。

因为身体这一块需要做的都做不到,还想着心性上功夫弄得多么好,怎么可能!因为性心身三界来说,最简单的是身界。心界的东西要比身界的难得多,更难的是性界的,性界要比心界还要难。

咱们的目标是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想要达到性界的,心性的安稳,想要求得心性的功夫,可是连身界这最简单的都做不到,还想做最难的,怎么可能呢!

咱们就从身界这儿开始着手,所有的训练都是这个样子的。看看基础资料第一集第一章,我就是给大家采取了一个方法,把那些心性修养上的功夫给具体化,变成了某一个行为,让咱们去坚持这个行为,行为坚持下来,就可以以行动带动真心,由行为模式、语言模式的转变,然后慢慢去引导思维模式地转变,由外而内,一点一点地变化自己。

如果是行为都不变,根本就不变,该咋做还咋做,那些不好的事儿还干,光在那儿空谈心性的修养,那是骗人的,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一个人连自己的行为一点变化都没有,光说你多高的心性修养,多么好的心,怎么可能,完全做不到的,只能是哄人的,骗人的,只能是假的。从身界开始做,身界是最简单的,但是它是着手的功夫,下手就从这儿下手。

往往咱们群里的同修,不写格物日记的,不做功课的这些,我为啥总强调写格物日记,叫大家写格物日记,叫大家做基础功课,因为这是可以落实的。如果你没有从这儿落实,妄谈心性修养很难很难,做不到!连去掉那些不良习惯你都做不到,你说:“我就在这儿听听就行了。”也就是哄着自己玩吧,啥都没干,也就是哄哄自己,骗骗自己也就拉倒了。

所以要真干的,一定从身界开始,就像学佛学道的,那些同修们都是有戒律的,人家都要从持戒开始的,连戒律都不能持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养不成,还说是成佛作祖的,你骗谁呢,根本就做不到的。

身界这事儿不可轻视,这就是咱们着手的地方、下手的地方,因为在身界这地方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做没做就是毫无疑问的,毫无疑惑!

心性的修养可以骗人,我思考了,虑道了,我这个心多么多么好,别人看不出来,别人只能看到你做的。所以身界这一块儿无可置疑,无可辩驳,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不必找借口。用志去做,去长期坚持、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去转变行为模式,转变语言模式,带动思维模式的转变。

就聊这几句,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