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学术界网红”许宏做客郑州:下一本书瞄准“二里岗”

 新用户39953947 2022-02-10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晶晶

12月11日,社交平台拥有上百万粉丝的“公众考古第一人”许宏受邀来到郑州,做客天一文化讲坛,线上线下同步分享他的“寻根记”——从“田野考古”到“沙发考古”,二十年来研究早期中国的心路历程。

除“考古学术界网红”的称号外,他的身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采访中,许宏表示,下一本书即将瞄准“二里岗”,讲述以郑州商城为中心的二里岗文化,初步拟订标题为“二里岗文明的冲击波”。

文章图片1

文学青年与铁杆考古人

22年前,许宏以二里头遗址第三任考古队队长的身份来到河南,开启了一位考古人探索早期中国的“寻根”之旅。从1999年到2019年,他在二里头耕耘了20年,发掘出“最早的中国”。

一提起二里头,总能看到许宏眼中散发热爱的光芒。2019年,他辞去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职务,成为二里头考古队一名普通队员,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众考古领域,致力于把“高冷”难懂的考古学术报告化为通俗好懂、引人入胜的大众考古读物,称自己为“学术搬运工”。

他讲述,自己年轻时是文学青年,高考报的北大中文系,失败后被才分到了考古专业。“虽然文学梦灭了,但是现在做了一圈考古学家,又要从田野考古学者,转身为沙发考古学者,甚至做非虚构作家等,这些梦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圆了,我还是更愿意做非虚构作家。”

他曾说,从一个偏于保守封闭的学者,到做一个面向公众化的学者,如果启蒙还有公共意义的话,我们难道不是在做新时期的启蒙工作吗?

许宏主要从事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他面向公众的考古启蒙是范围是比二里头更加广泛的“早期中国”范畴。

成为公众化考古学者后,许宏以非虚构形式创作出多个系列的公众考古读物。

这些丛书分为三个系列,第一是“解读早期中国”系列,按照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再到大宏观的逻辑脉络,出版了包括《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东亚青铜潮》等。

第二是“考古纪事本末”系列,包括已经发表的《发现与推理》,第二本即将出版的是关于三星堆的《三星堆之惑》,只谈三星堆学术史上的问题点。

第三是自选集系列,包括《踏墟寻城》、《溯源中国》,写了关于早期中国宏观的思考,收的是近年新的内容。

在讲座中,许宏讲述了自己走上考古道路的故事。从一个文学青年成为铁杆考古人,后进京攻读博士、赴日研修,再到偃师商城、牛刀小试,后成为二里头考古队队长,最后“沙发考古、宏观中国”。

文章图片2

二里岗文明的冲击波

“谈到二里岗文明,必然要谈到商、殷,缺乏确证的情况下,不能轻易排除任何假说所代表的可能性。无论它究竟是什么,都不影响它本身的的辉煌与霸气。”

约3800年前,二里头、郑州商城和殷墟所代表的夏商王朝出现,许宏称之为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岗文化的绝对年代处于偃师二里头文化和安阳殷墟晚商文化之间。

许宏表示,这次来郑州初步拟订下一本书写郑州商城,将延续以前的风格,讲述二里岗文明。

文章图片3

关于二里岗的新书将有哪些看点?

许宏解释说,中国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二里头。他历来强调二里头“讲信修睦”,二里头文明的扩散不是靠着大范围的军事扩张,而是靠着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各地都以他为高为上,都在模仿向他学习,导致中原中心向外扩散。

“但是二里岗不是这样,二里岗我称之为最早的帝国要打个问号,我们现在一说帝国都是秦汉帝国,都是下一代文明了,而二里岗当时在中亚大陆强势地向外辐射。从晋南的垣曲商城到长江中游武汉盘龙城,这些据点,和它的宫城一起出现,再一起淡出历史舞台,如此强势地向外辐射,很可能是为了攫取那些关系国家命脉的铜矿资源才向外扩张的,这是一个可能的动因,我会在这本小书里把这些彻底捋一捋。”许宏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