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宋]吴潜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〇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历事宁宗、理宗二朝,曾任淮西总领,知建康府(今南京)兼江东安抚使,知隆兴府(今南昌)兼权江西转运副使,知庆元府(今浙江宁波)兼沿海制置使,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淮东总领兼知镇江府(今江苏镇江),浙西都大提点坑冶,浙西制置使兼知临安府(今杭州),知绍兴府(今浙江绍兴)兼浙东安抚使等,累官至左丞相,封许国公。所至多有政绩。能直谏,于国家安危治乱大事多所论列。抨击奸佞甚力。曾预见与蒙古联合伐金之后患,谏言其非,而未获听信。金灭后,力主抗蒙古。遭奸相贾似道迫害,谪至循州(今广东龙川一带)安置,卒于贬所。著有《履斋遗集》。今存词二百五十余首,集名《履斋先生诗余》。 “齐山”,在今安徽池州东南,长江南岸。因山有十余峰,峰高齐等,故名。山围约十里,如伏虎昂首。怪石嶙峋,岭壑奇秀,风景优美。“筇杖”,竹制手杖。筇,筇竹,原产于今四川邛山,质地坚实,是制作手杖的好材料。“牧之”,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市长安区)人。进士及第。宣宗时累官至中书舍人。著有《樊川集》。详见新旧《唐书·杜牧传》。“神游”,谓神思超越了时间,与杜牧一块在齐山遨游。“想牧之”二句,自谓千载之下尚与杜牧神游(即怀古而仰慕前贤之意),然而杜牧实已无处寻觅,此地惟有冷寂的空山而已。按,杜牧诗之名篇有《九日齐山登高》曰:“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故词人登齐山而怀杜牧。杜牧任池州刺史并登齐山,事在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下距吴潜作此词时,才四百年左右。此言“千载”,乃夸饰时间久远,非纪实。“淮山”,泛指淮南地区的群山。站在齐山上向北望,可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那一片土地。当时属于南宋的淮南西路。“望中原”二句,谓更向北望去,淮河北面的中原地区不可得见,蒙古军队如虎似狼,拦住了道路,南宋王朝还回不到中原去。“句蠡”,句,即“勾”,指越王勾践。春秋后期,吴越争霸。吴王夫差大破越军。越王勾践被迫臣服,偕夫人入吴为贱隶,三年始得归。他誓欲报仇雪恨,闻说夫差好色,乃献绝色佳人西施,阴谋惑乱吴王,坏其朝政。夫差果然中计,宠幸西施,杀忠臣伍子胥,大兴土木建姑苏台,极骄奢淫逸之能事。又北向用兵,与齐、晋争霸中原。而勾践却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渐趋富强,终于乘虚攻破吴国。夫差兵败自杀,国亡,勾践继而成为诸侯霸主。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及汉赵晔《吴越春秋》,袁康、吴平《越绝书》。蠡,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一带)人。仕越为上将军(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唐张守节《正义》引晋虞预《会稽典录》)。夫差破越,随勾践入吴为人质。归国后,辅佐勾践发愤图强,卒成灭吴大业。(见《国语·越语》《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非浅近”,指深谋远虑,期成功于久后;而非急功近利,求速胜于当前。 按,越王勾践为报败与吴国之仇,与谋臣范蠡等制订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计划,二十余年后终于灭吴。“句蠡”句即用此典故,喻言目前蒙古军事实力正强,宋王朝应作持久战的打算,方能最终达到恢复中原的目的。“石苻”,石,十六国时期,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曾统治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石勒死后,其子石弘继位。其侄石虎(字季龙)废石弘自立。石虎在位期间,穷兵黩武,曾与东晋交战。又残酷剥削、压迫人民,引起了多达数十万人参加的起义。石虎死,其子石世、石遵、石鉴、石祗等相继为帝。最后灭于冉魏。后赵石氏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二年(319—351)。详见《晋书·石勒载记》《石季龙载记》。苻,十六国时期,氐族人苻洪在北方建立前秦政权,当年即被部将毒杀。其子苻健嗣位。苻健死,其子苻生嗣位。不久,苻健之侄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在位期间,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统一北中国大部分地区。后亲率军大举南下,欲灭东晋,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击溃。国内各族首领乃乘机反秦自立,苻坚终为羌族姚苌所杀。苻坚死后,其子苻丕、族孙苻登、登子苻崇等相继为帝,最后灭于后秦。前秦苻氏政权只存在了四十四年(350—394)。详见《晋书》中的诸苻载记。“石苻”句,谓蒙古对于中原地区的统治,就像石赵羯族政权与苻秦氐族政权一样,也不可能长久。“宇宙”,《淮南子·齐俗》曰:“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在古人看来,这是一个时间与空间相联系的概念。此处偏指空间。本篇押用一部上去声韵,韵脚分别是“顶”“岭”“景”“冷”“永”“暝”“梗”“顷”“省”。 杜牧生当大唐帝国日薄西山之世,虽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与才器,却未能施展,长期浮沉于州郡,故其晚年登齐山时,心中充满着的是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悲哀。这悲哀,不是其诗表层的旷达之词所能掩饰的。而词人二十一岁便状元及第,前大半生历任要职,可谓春风得意。他登齐山也有愁,但不同于杜牧的生命之悲,人生之悲,而是对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忧虑。因此,词中怀念杜牧,不过是虚应故事而已,故一笔带过,略无粘着。他的目光,由山下的长江而江外的淮山,复由江外的淮山而淮河那畔的中原,视线迢递北指,词心遂亦飞向原来沦陷于金,如今则被蒙古人盘踞着的神州大地。“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一联,上句言战术上应重视敌人,下句言战略上应藐视敌人,合而观之,具见词人作为政治战略家的高瞻远瞩。然而,大厦将倾,非独木所能支撑。其深谋远虑能否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认同与切实施行,是未敢言必的。词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故词的末尾心意怦怦,不胜悲凉。欢迎楼友们继续在公众号专辑后面,留言您想请教钟教授的有关诗词方面所有问题。答案会在本刊陆续公布。另,此是属于钟教授的个人专辑,如您觉得内容不错,点赞红包会转入钟教授专辑专用帐户。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赞赏的红包,都用于赠书(钢笔字诗词,书,刊……)。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请赞赏钟教授专辑的诗友们加小编微信号15021309959,小窗赐知地址,以便邮寄。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