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舍岩针法 + 芝山医案

 保羅胡 2022-02-11

舍岩针法

五行序舍岩著

盖闻天开地辟,肇分山川之气,人始物资,克配动靜之形,东西日月,南北星辰,两仪妙运于龙画,五行并于龟铭,四象得路,八卦从令。气虽悬于白日,理必隐于玄冥,由贤士之宜讲,岂愚夫之敢醒。夫气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形着于病者,有千邪万灵。筋骨脉络,变化无尽,生旺休囚,运行不停。是故,古人卜补泻之理,有其义而无其辞,后哲著温凉之书,传于渭而行于泾。黄岐试药石之问答,华扁垂针灸之典则,立君臣而佐使,能治火热。激补泻而温凉,可救寒冷。体作三才之栋梁,穴为五行之门庭,布一身之虛实,审七情之浮沉。医者意也,于心必应。病者虚也,惟手是聆。寒凉相升,由肺肾之黑白,风火互动,自肝心之红青。湿长流于脾原,热恒煽于胃局,胆必生者小肠,脾可产者肺经,三焦散居,膀胱咸囹,引气归于任脉,二气回合五行。木母补于火子,心病自痊。土官泻于水臣,肾亡回惺,抑西官之金气,肝胆安德。洗东将之木贼。脾胃遐龄,肝位东方,肾受生而肺受克,心居南乡,北受克而东受生,相生者可补,相克者必伶,虛者可补,实者可泻。信医之病可见好,鬼之言莫听。

中风治方补泻迎随别方五行正理通诸病 第一章

风者,天地之正气,山川之嘘气,在地之.木,节序之舂,人身之肝,病者之邪也。以此天气浊而风动,地势清而寒生,寒本肾水,风是肝水。是故体气虚弱,风必伤腑,补阳金而泄火。血脉衰残,疼可损脏,温阴土而平木,阳水偏枯,谓之半身不遂,可治镇静。风痹,四肢不收,必诊脘丹。懿奄忽而不知,能治十宣,脾唧涩而如浪,宜通八邪。总上大略,断下小节,应八卦而执症,察五行而治痊。

*言语蹇涩,半身不遂,心虛。天重(完骨)泻,炎庭(太冲)正,大敦补,太白泻。

*口眼歪斜,肝实。镇静(三里)迎,随丘(阳辅)正,解续(完骨)斜,然谷泻,少海补。

*卒风,不语,肉痹,胃实。叠山(三里)迎随,贲中(风池)、阳谷泻,二间补。

*偏风口埚,肝实。草胶(劳宫)补,明夷(照海)泻,完骨泻,前谷迎。

*遍身痒,如虫行不可忍,心实。鼎本(太冲)迎正,讼理(光明)正,阴谷补,大都泻。

*历节风,肾虚。遁山(三里)迎,师谷(完骨)迎正,大敦泻,经渠补。

*角弓反张,胆实。叠山(三里)迎,贲中(风池)泻,束骨泻,阳谷补。

*口噤痰塞,如引钜声,脾虛。大壮(风池)迎正,地比(劳宫)横,少府、经渠补。

*眼戴上反,不能言语。镇静(三里)泻,二椎、五椎一齐施上补。

*中脏者,不省人事,痰涎上,喉中雷鸣,四肢瘫痪,不知疼痛,言语蹇涩是也。丹田、气海泻。

*中府者,半身不遂,口眼啮斜,言语不变,不知疼痛,是也。先察形体脏腑之症候,详察治之。中脘、风市泻,太冲补。

*肝中,实,无汗,恶寒,色青,名曰怒中,四关上泻下补。

*心中,实,多汗,惊怛,色赤,名曰思虑中。大敦泻,商丘补。

*肾中,虚,多汗,身热,色黑,名曰气劳中。经渠补,太白泻。

*肺中,实,多汗,恶风,名曰气中。太白补,少府泻。

*脾中,虚,多汗,身热,色黄,名曰喜中。少府补,大敦泻。

*胆中,虛,眼目牵连,鼾睡不省,色绿,名曰惊中。通谷补,委中泻。

*胃中,虛,饮食不下,痰涎一上壅,色淡黄,名曰食后中。阳谷补,临泣泻。

*太息善虑者。上神门、日月。


伤寒第二章

肺寒,呕吐胃热,补天突而泻盲腧、迎丹田而正气海,冷气易平,罚泽赏完,以自痊胸腹即止。和镇罪于当治,虽一名伤寒温病而偕通,冬寒触者肾虚,春温病者肝实,夏热感者心弱,秋冷气者肺浊。是故寒病多表,可验其泻,热病多里,必见母补,温暑诸杂病治道,仲景立论,诵千秋之传,丹溪传,经学万世之纲。

一日,足膀胱受之虛也。商阳补,三里泻。此治其官以补母。

二日,足阳明胃经受之。三里补,临泣泻。此抑其官以安身。

三日,足少阳胆经受之。侠溪补,商阳泻。此抑其宫以补母。

四日,足太阴脾经受之。阴陵泉、经渠补,隐白泻。此补子抑官。

五日,足少阴肾经传之。阴谷、经渠补,太白泻。

六日,足阴肝经传之。阴谷、大敦补,经渠泻。

七日,经云,伤寒不加异气,不传经者。七日,足太阳膀胱病衰,手太阳小肠经受之,头痛少愈。

八日,足阳明胃经病衰,手阳明大肠经受之,热小歇。三里补,临泣、陷谷泻。

九日,足少阳胆经病衰,手少阳受之,耳聋微开。通谷、侠溪补,至阴、窍阴泻。

十日,足太阴脾经病衰,手太阴肺经受之,腹减如故,则思饮食。神门、太白补,隐白、大敦泻。

十一日,足少阴肾经病衰,手少阴心经受之,渴止,舌干而已嚏。尺泽、阴谷扑,太白、太溪泻。

十二日,足厥阴肝经病衰,手厥阴心包经受之,凡病自安。阴谷、曲泉补,商阳、大敦泻。

天地运气第三章 【五常致大論篇第七十

天地五运之岁,太过、不及之气,皆治补泻,阳太过,阴不及。

*六甲之年,郭阜之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人病,腹清厥,意不乐,肌肉瘘,足痿,脚下痛,中满减食,四肢不举。经渠、复溜补,太白泻。此补母安身之气。

*六丙之年,漫行之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心火受邪,人病,身热,心燥,厥阴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咳喘,自汗,夜极。阴谷、少海泻,大敦、少冲补。此洗宫补母之气。

*六戊之年,赫哦之纪,岁火太过,火暑流行,肺金受邪,人病,身热似疟,少气,咳嗽,喘逆,血泄,身热,骨痛,为侵。少海,尺泽补,少府、鱼际泻。克官补母。

*六庚之年,坚成之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人病,胁痛,小腹痛,耳聋,目赤,痰火等症。解溪、阳溪补,至阴、窍阴泻。此君臣庆会之气。

*六壬之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人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胁与腹痛等症。解溪、阳谷补,至阴、窍阴泻。此抑君安身之气。

*六乙之年,从革之纪,岁金不及,炎火盛行,人病,肩背瞀重,鼽嚏,咳喘,血注等症。三里、曲池补,临泣、后溪泻。此补国荣家。

*六丁之年,委和之纪,岁木不及,燥乃成行,人病,中清,眩暈,小腹痛,肠鸣,溏泄等症。二间、通谷补,商阳泻。此补官安民。

*六己之年,卑监之纪,岁土不及,风气流行,人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并等症。阳溪、解溪补,束骨、临泣泻。此抑官补身。

*六辛之年,涸流之纪,岁水不及,湿乃成行,人病,肿满,人重,濡泄,足痿,清厥,脚下痛等症。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六癸之年,伏明之纪,岁火不及,寒乃成行,人病,胸腹胁膺肩臂胃心痛等症。大敦、少冲补,尺泽、复溜泻。此贤君遇臣之象。

中暑第四章

内经曰,暑汗烦则喘渴,阴湿靜则藏热,是以静而得阴暑,动而得阳暑。避暑深堂解衣闲者,中暑。饮冷大夏引风高者,中热。

*暑者,心弱,头痛,恶寒,肢节痛疼,心烦,虛弱,此表也。大敦、中冲补,阴谷、少海泻。中冲补,曲泽泻。

湿症门第五章

内经曰,湿生脾土,肿满,濡泄之乡,霍乱、胃呕、痞隔、积滞之方,从外感而里靜居脾阴,引内伤而动作在太阳。是故途道伤于风雨,劳役败于寒沾,或姿饮酒浆酪之属,多食冷物、瓜果之类。湿伤多是脾虚,热感定然胃败。

*内伤湿者,脾虛。原补,中脘、少府、大都补,大敦、隐白泻。

*外伤湿者,胃虛。原补,丹田、阳谷补,临泣、陷谷泻。

燥症门第六章

内经曰,枯涸、涩干、劲锐、火燥、风热之大同,是阳成燥之。湿咸为阴微,火甚则必生风燥,湿极则可作热痒。是故抑火宫而安金,养土母而补肺。

*燥症补泻。少府、鱼际泻,太白、太渊补。

火热门第七章

内经曰,瞀瘛、暴喑、狂越、骂詈、惊骇之君火,冒昧、扰、腑肿疼、气逆之相火,上冲、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之隐热,聋耳、鸣呕、目昧、暴注发热。是故丹溪曰,老阳动而生天火,少阴靜而生人火,热极而为地火,以此激旺水而制离,引枯木而平热。

*君火。丹田迎,阴谷、少海补,大敎、少冲泻。此激君制臣。

*相火。中脘正,大都、阴谷补,支沟、昆仑泻。此补母安身。

*壮热。中脘正,临泣、后溪补,三里、冲阳泻。

郁症第八章

盖先观五行之气,泻官补母,后察六情之郁,激君和臣。木郁达而吐之,令其条达。

火郁发而汗之,令其疏散。土郁夺而下之,令无壅碍。金郁泄而添泄,解表利便。水郁折而抑之,制其中沸郁病而生之,患中来散,湿郁结而成痰,痰郁而成癖,血郁而成癥,食郁而成痞满,气郁而成火热。气血痰而多滯,先当顺气,食湿热而成积,次治消化。

*木郁这之,虚也。阴谷、曲泉补,中封、经渠泻

*火郁发之,实也。阴谷、曲泉补,丹田泻,大敦、少冲泻。

*金郁泻之,实也。少府、鱼际补,复溜、经渠泻。

*土郁夺之,实也。大敦、陷谷补,中脘正,阳谷、解溪泻。

*水郁折之,实也。三里、委中补,束骨、三间泻。

*气郁散之,实也。少府、鱼际补,经渠、三里泻。

*热郁消之,虛也。阳谷、解溪补,临泣、陷谷泻。

*痰郁和之,虚也。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食郁降之,虛也。丹田、中脘迎正,阳谷、少府补,大敦、临泣泻。

*湿郁泄之,脾虚也。少府、大都补,大教、隐白泻。

痰饮第九章

盖痰气愤郁,皆作肺浊,火热结积,咸为胃清,以此头目眩暈,口眼濡动,正是心中之火,痛名曰悬四肢游风,似痛非痛,必引胃间之热,患号留饮,齿烦瘙痒,牙床浮肿,北肝弱而受邪,可谓支饮。噫气吞酸,嘈杂呕哕,是肝之逢贼,必疑痰饮。用药无效,手灸不痊,是以通五行之经絡,补母子宁,论卦之道路,君圣臣贤。

*悬饮,心火。    丹田迎,少府、太白补,少海、阳谷泻。此抑官补身。

*留饮,胃瀆。    阳谷、三里补,临泣、陷谷泻。此补身抑官。

*支饮,肝饮。     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痰饮,肺浊。     少府、鱼际补,尺泽、陷谷泻。

*热痰。          大敦、隐白泻。

*酒痰。          太白、太渊补,大敦、隐白泻。

*湿痰。          尺泽、阴陵泉补,太白、太渊泻。

*积痰。          丹田迎,中脘补,三里、太白补,大敦、陷谷泻。

*风痰。          三里、曲池补,鱼际、陷谷泻。

咳嗽第十章

夫咳者有声无痰,嗽者无声有痰也。是故脾虚湿动而生痰,胃热静而作咳,湿在心而热痰,湿托肝而风嗽,湿居肺而气咳,湿留肾而寒喘。

*湿在心,热痰,虛也。   天突斜,大敦、少冲补,太白、太溪泻。

*湿在肝,风嗽。               膝关、曲泉横,大敦、涌泉补,太白、太冲泻。

*湿在肺,气咳。              天突、阴谷、经渠补,尺泽、阴陵泉泻。

*湿在肾,寒喘。              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哮喘第十一章

大抵哮者,喘急,喉中如水鸡声,谓之哮。喘者,气促,连属不能息,谓之喘。是以热在三焦,湿在胃口。

*哮喘。    天突斜,丹田迎,液门、解溪补,中渚、陷谷泻。

疟疾第十二章

内经曰,夏伤于暑,秋为咳疟。先寒后热,溫疟。但热不寒,瘴疟。热生,寒疟。

*热生,寒疟。          通谷、液门补,商阳、至阴泻,气海迎。

*寒热交作,温疟。 三里、太溪补,支沟、昆仑泻。

*热生,瘴疟。          中脘迎,临泣、陷谷补,侠溪、解溪泻。

*风生,咳疟。          商阳、窍阴补,委中、阳陵泉泻。

*子午卯酉日,少阴疟。   完骨、束骨补,中脘迎,镇静泻。

*寅申巳亥日,厥阴疟。   阳池、丘墟补,合谷、太冲泻。

*辰戊丑未日,太阴疟。   冲阳、合谷补,承山、曲沌泻。

痢疾第十三章

凡痢者,行血则后脓自愈,和气则后重快除。腹痛宜于身重除湿,身冷自汗,补火而温阴土。风邪外束,治湿而汗,表病宜发,里症和解。在上者涌涌,在下者渴渴,是故泻属脾。痢肾,激心火以调肺。先水泻后脓血,脾传肾贼。先脓血而后泻,肾传胆弱。

*属牌实。         阳谷、隐白补,神门、太白泻,经渠正斜。

*脾传肾贼。 少府、经渠补,大都、太白泻。

*痢属肾虚。 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肾传胆弱。 少府、大都补,大敦、隐白泻。

噎膈门第十四章

经曰,三阳结而噎膈,三阳建而平膈。大肠金浊,补胃土而金生。小肠火燥,养胆木而洗心。

*噎膈不下。丹田迎,中脘正,三里、阳陵泉泻。

*大肠噎,肺浊。三里、曲池补,通谷、解溪泻。

*小肠噎,心燥。后溪、临泣补,通谷、前谷泻。

*三阳噎,虛冷。商阳、至阴补,三里、委中泻。

呃逆门第十五章

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火。丹溪曰,呃病气逆,以其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之名也。此病有五,呃气逆,金浊弱也。

*肺呃,金浊。三里、曲池补,阳溪、解溪泻。

*心呃逆,火燥。大敦、少冲补,阴谷、少海泻。

*冷呃逆,水荡。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湿呃逆,土败。少府、大都补,大敦、隐白泻。

呕吐第十六章

经曰,呕者于膈火,吐者出于伤脾,哕属胃口,物腐总司之乡。温在脾膈,滯积都热之地。是以激感令离,补土实金。以遞三焦顺下,以启五行调中。迎丹田者,未信,送碧海之归装。

*呕,属火实也。阴谷、少海补,大敦、少冲泻。

*吐者,脾弱也。少府、大都补,大敎、隐白泻。

*哕者,胃虛也。阳谷、解溪补,临泣、陷谷泻。

吞酸第十七章

内经曰,诸吐吞酸,皆是寒热交作,不能顺下,故也。又曰,酸者,肝木之味,故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自甚,故吞酸也。如饮食热,则易于酸,是以肝热,则口酸也。

*食热酸。中脘正,丹田迎,气海泻。

*心热酸。大敦、少冲补,曲泉、少海泻。

*肝热酸。阴谷、曲泉补,灵道、中封泻。

嘈杂噯气第十八章

夫胃,水谷之海,无物不受。若夫得面、鱼腥、水果、生冷以烹饪和调,粘滑难化物姿食无节。

*嘈杂,伤陴,痞满。少府、大都补,大敦、隐白泻。

*噯气,反胃,隔噎。中脘、阳谷补,临泣、陷谷泻。

肿胀第十九章

内经曰,湿肿满于脾胃,热冷胀于心肝。脾虛不能制水,水终渍于妄行,心实自姿浊金,金始浊于失走。通身易浮,名曰水肿。四肢渐弸,号为热胀,在胸腹,冷气冲于面目。引天运于升降,量地气于补泻。医能虚实,病何到骨。

*湿满,胃败也。气海迎,阳谷补,临泣、陷谷泻。

*热胀,心实也。丹田夺,阴谷、曲泉补,太白、神门泻。

*气胀,肺实也。膏盲补,少府、劳宫迎,涌泉、然谷泻。

*水胀,胃溢也。水分斜,太白、太溪补,经渠、复溜泻。

*谷胀,肺浊也。中脘正,神门、太渊补,鱼际、大都泻。

积聚第二十章

夫积者,五脏之阴,聚者,六腑之阳,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是故积者,其始发有滯处,其痛不离其部。聚者,始终无根本,而发动无定位。以此,无定者乘六,有滯者始五。

*肝积,食积,在左胁。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心积,伏梁,在脐上。大敦、少冲补,阴谷、气海泻。

*脾积,痞气,在胃。中脘、少府、大都补,大敦、隐白泻。

*积痞,在右胁。太白,太渊补,劳宫、鱼际泻。

*肾积,奔豚,在脐下。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天应穴,中脘正,丹田迎,气海、天枢、镇静、三阴交正或料。

虚损第二十一章

经曰,虛损,饮食饱者也,汗出于胃,惊而夺精,疾走,汗出于肾。恐惧,汗出于肝。惚体劳苦,汗出于肺,元气残弱是也。

*夺精,胃汗。阳谷、解溪补,临泣、陷谷泻。

*持重,心汗。大敦、少冲补,阴谷、少海泻。

*疾走,肾汗。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恐惧,肝汗。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气弱,肺汗。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膏盲腧、肺腧、四花穴、中脘、丹田迎。

劳极第二十二章

经曰,内阴自劳者为劳,阳尽动者为极。靜则精藏,动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之乃备。劳役太甚,形气之衰败。此则嗜饮无节,起居不时,伤七而罔极,劳六欲而何知?真元枯渴,元气衰弱,云其火动也。咳嗽遗精,是鬼交之外贼。蒸热况惚,兹神魇之内伤。

*伤七情。大敦、阴谷、经渠、太白、少府补,三里、阳池泻。

*劳六欲。经榘、太白、少府补,气海、心俞泻。

*元气衰弱。太白、太渊补,支沟、然谷泻。

*鬼交。期门、日月、膻中补,太白、太溪泻。

*神魇。临泣、后溪补,通谷、前谷泻。

*况惚。丹田迎,气海斜,阳溪补,太白泻。

*劳瘵。腰眼、四胶补,膏俞斜,瘴蛊夺。

*真元枯渴。经渠、通谷补,阳谷、阳池泻,中脘正。

*遗精。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霍乱第二十三章

凡霍乱者,岁运之不调,人身之失摄。轻者腹痛,冷气触于脾土。重则转筋,热症积于心火。增寒壮热,头痛眩暈,干呕暴泄,四肢麻痹。引清风而上升,使浊气而下降。霍八路补泻五行。

*霍乱,闷乱,心热。阴谷、少海补,中脘正,阳谷、少府泻。

*转筋,心热。丹田正,四关迎,十宣泻。

*心胸满,吐血,肠鸣。中脘正,三里补,气海泻。

*暴泄。三里、少府补,大敦、隐白泻。

*头痛,呼吸喘鸣。天突、丹田迎,镇静泻。

*霍乱已死,而有暖气者。通四关,泻三里。

泄泻第二十四章

经曰,湿胜濡泄,舂夏痛,暴注下迫,乃属于脾热。水液澄澈,皆出于寒。是故湿本多盛五泄,从经脉于补泻。冷好生痢,热蒸于升降。赤涩为热,白浊是寒。

*濡泄,肾伤。经渠、阴谷补,太白、太渊泻。

*暴泄,脾伤。少府、大都补,大教、隐白泻。

*湿泄,胃伤。阳谷、解溪补,临泣、陷谷泻。

*热泄,心燥。少府、行间补,大敦、少冲泻。

*气泄,肺伤。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写。

*冷泄,肝伤。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眩暈第二十五章

内经曰,风掉眩而屬肝,湿肿满而寄脾。风气流行,必入脾土。湿冷欲去,可到于肾水。此则木贼破土,是飧泄、精弱,土官杀水,玆善恐,眩暈、冒昧殆同,痓塞定知痿黄。虽为气化之所使,终作病深之起端。是以虛则难免晦朔之患,实则必然弦望之痛 。阴火居下而冲上,益治人老,湿痰据上而流下,加给少年。此症若坐舟车,如坐云雾。先预归于顺其气,以绝风痰,后当治以降火,快痊眩暈。

*风眩,肝实。    经渠、中封补,少府、行间泻。

*湿眩,脾实。    中脘正,大敦补,少府泻。

*痰眩,肺实。    少府、鱼际补,太白、太渊泻。【痰眩方】

*眩暈。          镇静(三里)迎,既济(气海)泻,血会(膈腧)补,风池泻。

头痛第二十六章

经曰,沐中风,而为头面多汗。春迎病,而作颈项甚痛。夏热耳鸣,病在心而痰厥。秋寒骨痛,冷居肺而汗。肝伤气痛,如癫,心似狂。入肾寒湿,定痛。半面在痰,风热真患,偏头痛。真头痛,而脑尽手足寒者死。厥逆疼,所犯骨肉冷者,难治。是故阴病补阳,阳病补阴。

*沐后头痛,肺冷。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颈项痛,肝弱。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骨痛,肾伤。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偏头痛。风池、悬钟泻。左治右,右治左。

*真头痛。中脘补,气海泻,八邪、劳宫连下。

胃脘痛第二十七章

内经曰,胃脘者,心痛。冷湿乃脾病,水冷喜胃。是膈肝而然。痛湿胜忌,脘可被郁而不发,肝宫入脾,是土败木贼之患。胆俞至胃,必为君忧臣伤之忧。病名胃脘,治当肝胆。

*胃痛。阳谷、后溪补,临泣、陷谷泻,中脘正。

腹痛第二十八章

内经曰,腹无热痛。因寒邪则必有疼痛。心虚者火痛,胃虚湿痛,肺浊气痛,肾弱冷痛,肝衰郁痛,是寒邪入肠也。

*大肠不足。三里、曲池补,阳谷。阳溪泻。

*火郁痛,心经不足。大敦、少冲补,阴谷、曲泉泻。

*胃虚、湿痛。阳谷、解溪补,临泣、陷谷泻。

*肺浊,气痛。少府、鱼际补,尺泽、曲泉泻。

*肾弱,冷痛。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肝衰,郁痛。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血虚,小肠痛。临泣、三间补,通谷、后溪泻。

腰痛第二十九章

凡人之腰痛,皆系于膀胱。针刺当泻,必补大肠。项脊如锤,是胆之所伤。筋骨似折云,心之损悲,屈痛仲欠,可谓肾虚之气。张弓弩弦,是肺伤之祸。湿痛养火。上实者,补下而宁。冷腰激金,下虛者,上清而愈。

*项脊如锤,胆伤。通谷、侠溪补,商阳、窍阴泻。

*筋骨如折,大肠伤。三里、曲池补,阳谷、阳溪泻。

*屈伸,肾伤。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渊泻。

*张弓弩弦,肺伤。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胁痛第三十章

夫胁痛者,心肺三焦位也。目䀮 䀮 而不见,肝弱逢金。耳朦朦而无闻,肺伤遇火。

心田牵而吸塞,寒冷蔽于心窍。脾伤弯而呼绝,湿热拍于胃口。当补主病,必泻客邪。

*左胁痛。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右胁痛。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心下牵。大敦、少冲补,鱼际泻。

*脾中弯。少府、大都补,大敦、隐白泻。

诸气第三十一章

先观七情之长短,后察九气之善恶。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者气沉而思结,悲者气消而惊乱,恐气下而寒气收,劳者泄云终。夫人身之正气,与精血为配,血主脉内,气行经外。呼吸皆行于三才,血气并行干一身。以此、灌沉乎百骸之内,循环干九窍之中。无七情之所伤,外非六情之所感。君子行之无忧,何气之有哉?噫!时人,五志之火,无时不起,十味之偏,无日不伤。是以补以七情,温以九气。

*怒,气上。经渠泻,太冲补。

*喜,气缓。太白溫,三里凉。

*思,气结。间使针,气海灸。

*悲,气消。上脘灸,腰俞针。

*惊,气乱。太冲补,少府泻。

*恐,气下。肾俞灸,行间针泻。

*寒,气收。丹田、气海灸百壮。

*劳,气耗。灸三阴交、肺俞。

疝气第三十二章

土疝者,囊冷结硬,如石之坚。水疝者,肾门肿痛,如水之汗出。筋疝者,阴茎肿胀,或潰散之脓。血疝者,腹黄瓜之,柢横骨之端。气疝者,在右,不痒痛也。从阳引阴,必曰本而不失也。.

*水疝者,属肾。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寒疝者,属大肠。三里、曲池补,阳谷、阳溪泻。

*筋疝者,属肝。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血疝者,属心。大敦、少冲补,阴谷、少海泻。

*气疝者,属肺。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狐疝者。三阴交、然谷补,隐白、太溪泻。

*颓疝者,一名土疝。三阴交、阳陵泉补,三里、太白泻。

脚气第三十三章

内经曰,湿肿之满在脾,四末之气在胃,脾好生湿,胃喜作热。湿热相传,其气流于两脚,风冷杂,运行于四肢。麻痹不足,从阴阳于遁山。浮酸有痛,施左右于清溪。实者无补,虚者不泻。

*鹤膝风。中脘正,环跳泻。

*筋弯。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痿癖。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脚足转筋。通谷、曲池补,商阳、窍阴泻。

*脚足寒。涌泉、然谷补,环跳泻。

痛风第三十四章

内经曰,诸风掉眩,强直肢痛,软戾里急筋缩,皆属肝胆之原。又曰,风寒湿三气,谓之麻痹。风气胜而为行痹,寒气胜而为痛痹,湿气胜而为着痹。冬遇此者骨痹,春遇此者筋痹,夏遇此者脉痹,季夏遇此者肌痹,秋遇此者皮痹也。所谓痛痹者,今之痛风,是也。

*行痹,胆胜。商阳、窍阴补,阳谷、阳辅泻。

*痛痹,寒胜。阳谷、阳溪补,通谷、二间泻。

*着痹,湿胜。大敦、隐白补,经渠、商丘泻。

*骨痹,膀胱弱。商阳、至阴补,三里、委中泻。

*筋痹,肝弱。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脉痹,小肠弱。临泣、后溪补,通谷、前谷泻。

*肌痹,胃胜。临泣,陷谷补,历兑、商阳泻。

*皮痹,肺弱。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痛痹(痛风),胆弱。通谷、侠溪补,商阳、窍阴泻。

*白虎风,肺胜。少府、鱼际补,阴谷、尺泽泻。

痿症第三十五章

经曰,痿症有五色。肺焦叶热者为瘘癖,心热气燥者为脉痿,肝气热者为筋痿,脾气热者为肉瘘,肾气热者为骨痿,腰脊痛者髓枯。以此法补其荥火而通其输土,调其虚实而知其逆顺《此则筋脉自平,骨肉无忧。补泻者详之。

*痿癖,肺热。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脉痿,心热。大敦、少冲补,阴谷、少海泻。

*筋痿,肝热。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肉痿,脾热。少府、太冲补,大敦、隐白泻。

*骨痿,肾热。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耳病第三十六章

内经曰,肾【水】者,作强之官,技巧之出。是以耳者,肾之外候。北水之一阳,天一水,南火之二阴,地二火。此水补火泻,而以宁其本,抑官制邪,而以平其末。

*耳聋。经渠【金金】、复溜【水金】补,支沟【火火】、阳辅【木火】泻。

*耳鸣。商阳、通谷补,太白、太溪泻。

目病第三十七章

东垣曰,目者,按阴阳之应象论,诸脉而皆属木。遇金克,润五脏,常明。目得血而能视,六腑自和。是以五行俱会,六腑回同。瞳子属水筋之精,青瞳属水肝之气,白眦属肺金之原,内眦属心火之本,外眦属胃土之所经,眼窠属三焦之开闭。能近视而远暗,远视而近昧,阳虚分明其部分。阴阳盛衰可知,不失一验。瞳子属肾,青翳属肝。

*青翳,属肝。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瞳子浊,厲肾。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白眦膜,篱肺。太白、太渊补,鱼际,大都汚。

*外眦病,胃。阳谷、解溪补,临泣、陷谷泻。

*内眦病,心。大教、少冲、复溜补,太白、太渊写。

*远视不明。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雀目。阴谷、曲泉补,少府、然谷泻。

*瞳子突出。阴谷补,然谷泻,镇静斜。

*钉翳。仆参、百会补,神道旁一寸五分,从阳引阴。

口病第三十八章

内经曰,口者,中央黄色也。入通于脾,开窍于口。是以脾伤为重舌,七情烦扰。胃败为糜烂,五味遇伤。脾热口甘,肺热口辛,肾热口酸,胃热淡知。上唇胃,下唇属肠。

*口中生疮。液门、中渚补,劳宮、承浆泻。

*唇吻不收。颊车、三里补。

*重舌。阴谷、曲泉补,间使泻。

*上唇,属胃。中脘、三里补,解溪、上濂泻。

*下唇,屬肠,章门补,太白斜,少府泻。

*裂舌,液门补,中渚泻。

喉病第三十九章

经曰,喉,胃也。胃土过者肾伤,自动相火。肾水伤则心燥,正怒君火。调三焦之隐逸,治两火之脚患。从阴阳升降,引经络补泻。小见不失,广闻何虑?

*喉热,胃伤。阳谷补,陷谷、液门、中渚泻。

*喉痹,肾伤。经渠补,昆仑、液门、中渚泻。

*单蛾,肝伤。阴谷补,商阳、液门、中渚泻。

*双蛾,心伤。大敦、液门补,阳池、关冲泻。

齿痛第四十章

经曰,齿者,百病之起,生于本者也。肾之标,骨之余也。胃热者,上齿痛。肺火则下齿痛。风头痛则牙齿并痛,是也。

*上齿痛。通谷、内庭补,阳谷、解溪泻。

*下齿痛。阴陵泉、尺泽补,三里、绝骨泻。

鼻痛第四十一章

经曰,鼻者,属之金方也。白色入通于肺,寒气开窍于鼻也。又曰,肺之为脏,其位而高,其体脆,其性恶寒。是故好色者,生疮。嗜酒者,准齄,得热愈红,伤寒多黑。触寒者,鼻塞。胃湿热者,渊深。以此鼻衊衄血而劳,伤寒肉壅者失摄。

*鼻塞者,肺寒。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肺经正格

*鼻衊者,胃热。前谷、内庭补,小海、三里泻。

*鼻衄者,脾伤。少府、大都补,大敦、隐白泻。     脾经正格

*鼻息者,肝伤。少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鼻痔者,肾伤。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     肾经正格

*鼻壅者,三焦伤。临泣、中渚补,液门、侠溪泻。

*鼻涕。临泣、陷谷补,解溪、阳谷泻。

血症第四十二章

夫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形气绝而血郁,气逆甚则吐血。阳逆,喘咳、身热、善惊、衄血,胜于膀胱。卧血归于肝络,足得血而能步,手得血而能握。又曰,内则血,外则汗。汗血安存,气脉坚强,汗血如运于其间,经络并行于不悖,循环无端。或太过而阳实,周流不息。或不及而阴弱,知其百端者。以此补而无泻,温而不凉。

*吐血,肝惊。阴谷补,中封泻,三里迎。

*衂血。通谷补,行间泻,太冲正。

*损血。阴谷、曲泉补,悬钟迎。

*瘀血。太白、太渊补,曲池泻。 瘀血方

*咳血,肺伤。太白、太渊补。

痔漏第四十三章

经曰,人血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脾胃,食麋之司,五味之出。大肠,传道之官,变化生治。

*脾俞三百五十五壮灸

*胃俞三百八十六壮灸

*大肠经。通谷泻,腰眼穴亥日亥时下。


舍岩针法附录篇

五运主病论

诸风捧眩皆属肝,诸痛疮疡皆属心,

诸湿肿满皆属脾,诸气愤郁皆属肺,

诸寒收引皆属肾,五运主病总关此。

六气主病论

强直肢痛、软戾、里急筋缩、拘挛,皆厥阴肝胆气也。

呕吐、注泄、腹胀、溢衄、淋闭、身栗、谵狂、惊惑,皆少阴心小旸气也。

积饮、痞满、中满、疟吐、体重、腑肿、内如陷泥,皆太阴脾胃气也。

瞀瘛、暴㾦、冒昧、狂越、骂詈、丧神、耳呜、喉疼、卒痛、卒死,皆小肠、心包络、三焦气也。

枯涸、皮涩干燥、肉揭、皱劲、无津、萧索不润,皆阳明肺大肠气也。

下痢、澄清、上吐、冷癥、颓痞、急厥迻、禁固,皆太阳肾膀晄气也。

化气五行干日运支曰气

运;甲已丑未土,乙庆卯酉金,戊癸子午寅申火,丁壬巳亥木,丙辛辰戊水。

气;子午君火心疾,寅申相火热病,已亥风木末疾,丑未湿土腹疾,卯酉燥金热疾,辰戊寒水寒疾。

看日五行

运气同日天符     戍寅丁亥戍子乙卯丙辰丁已丙戍戊申得病危困。

气生运曰顺和     甲子乙丑甲申辛卯癸已甲午壬辰甲寅辛酉壬戊癸亥。

运临气日岁会     丁印丙子甲辰戊得病执持。

气尭运日天形     丙寅戊辰己巳庚午辛未丁酉癸酉庚子戊戍辛已。

运尭气日不和     癸酉丙申乙亥丙午癸卯丙寅乙已丁丑丁未。

符会合日太乙     戌午乙酉已丑己未得病主死。

运生气日小逆      庚辰辛巳壬午癸未己卯壬申壬寅己酉庚戊辛庚壬子癸丑。

九宫图

四九

东南巽南离西南坤

立夏夏至立秋

玄委宮

忌右肩

阴洛宮

忌左肩

上天宫

忌头首

五七

东震中央西兑

春分伙分

招摇宫

忌脏腑膈下

仓果宫

忌右胁

仓门宮

忌左胁

东北艮北坎西北乾

立春冬至立冬

叶蛰宫

忌腰尼

新洛宫

忌右脚

天留宫

忌左御

邪穴十三

寅午戊,火局等,生顺类,先针间使。

一鬼,宮,即人中。

二鬼,信,手大指瓜甲下。

三鬼,垒,足大指甲下。

四鬼,心,太渊穴。

五鬼,路,申脉火针七锃。

六鬼,枕,大椎上入数际一寸。

七鬼,床,耳前数际。

八鬼,市,承浆穴。

九鬼,营,劳宮穴。

十鬼,堂,上星穴火针七锃。

十一嵬,藏,阴下缝,妇人代以阴陵泉。

十二鬼,臣,曲池穴火针七锃。

十三鬼,封,舌下缝代以廉泉。

亥卵未,木局等,生迻数,先针间使。

一鬼,封,舌下缝代以廉泉。

二鬼,臣,曲池六火针七锃。

三鬼,藏,阴下缝,妇人代以阴陵泉。

四鬼,堂,上星穴火针七锃。

五鬼,营,劳宫穴。

六鬼,市,承浆穴。

七鬼,床,耳前数际。

八鬼,枕,大椎上入数际一寸。

九鬼,路,申脉火针七锃。

十鬼,心,太渊穴。

十一鬼,垒,足大指甲下。

十二鬼,信,手大指瓜甲下。

十三鬼,宫,人中。

申子辰,水局等,生曲数,先针间使。

一鬼,宫,人中。

二鬼,封,舌下缝。

三鬼,信,手大指瓜甲下。

四窀,臣,曲池穴火针七锃。

五嵬,垒,足大指甲下。

六嵬,藏,阴下缝,妇人代以阴陵泉。

七亀,心,太渊穴。

八鬼,堂,上星穴火针七锃。

九窀,路,申脉火针七锃。

十亀,营,劳宫穴。

十一鬼,枕,大推上八数际一寸。

十二嵬,宋,耳前数际。

十三鬼,市,承浆穴。

巳酉丑,金局等,生乱数,先针间使。

一嵬,封,舌下缝。

二嵬,宫,劳宫。

三嵬,垒,足大指甲下。

四亀,信,手大指瓜甲下。

五嵬,路,申脉火针七锃。

六嵬,心,太渊。

七嵬,床,再前数际。

八鬼,枕,大惟上入数际一寸。

九嵬,市,承浆。

十鬼,堂,上星穴火针七锃。

十一鬼,宫,人中。

十二鬼,藏,阴下缝妇人,代以阴陵泉。

十三嵬,臣,曲池火针七锃。

目部

眼者,五脏六腑之精萃。

大眦赤,红肉椎起者,心经实热也。

小眦赤,绿血暗张者,心经虛热也。

乌青红,白翳障膜者,肝病也。

白珠红,筋翳膜者,肺病也。

上下眼胞,如桃者,脾病也。

迎风流泪,坐卧生花者,肾病也。

赤而痛者,肝实热也。

羞明怕白,脾实热也。

拳毛倒睫者,脾风也。

攀精弩肉者,心热也。

视物不真者,脾虛也。

眵多结硬者,肺实也。

眵稀不结者,肺虚也。

青盲,瞳子黑白分明,真视而不见也。

雀目,昼明不见物也。

眼科秘传验,天下一方也,四春抄也。

马丹阳天星十二六并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撤,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裂缺。

治病如神灵,漂如汤泼雷,

北斗降神气,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非人莫浪说。

上十二穴,都管于三百六十六侯。

左寸火关木尺寒水,关前一分为人迎。

右寸金关土尺相火,关前一分为气口。

千金干穴

三里内庭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并可撤;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环跳与阳陵,膝前盆腋胁;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名,千金一十穴。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列缺寻,面口合谷收。

杂病部第一章

中风偏枯    皆取十二经井穴,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正头风      昆仑泻。

脑痛  肝俞。

眉棱  临泣泻。

边头痛      风池补,绝骨泻,三间交泻,右左取。

赤膜从外出  中渚、临泣泻,右左取。

眼上胞痰核如水肿  隐白泻,左右取。

赤膜从内出外      神门、束骨泻,左右取。

舌风出棹    手三里交泻,灵道少海、实补弱泻。

耳聋  合谷交泻,中渚、临泣皆泻。

耳亭生疮    中渚交泻,左右取,少府泻。

脑后肿      足太阳五穴中取用,至阴至委中,皆泻。

眼疾  临泣、三间、合谷、太冲、行间泻,左右取。

青盲  临泣、经渠、复溜补。

雀目  临泣、商阳、太冲泻,左右取。

眼睛突出浮大      涌泉泻,左右取。

口眼蜗斜    合谷补,左右取。又不病边,口角针灸。

唇肿  手三里交泻。

痢疾  合谷交泻,陷谷、内沒泻,左右取。

乌青白膜    内庭、太冲泻。

垂帘膜      昆侖、风府、隐白、少商泻,难。

自下上膜    行问、大都泻。

粗目白    依目疾烈治之,以针括取白膜。

咽喉单蛾水不下    照海、然谷、三间、合谷泻,又天突。

齿痛  上取三里,下取阳溪,皆泻。

须前肿      绝骨为主泻,或一取中渚泻。

瘰疠  临泣、太冲,三间泻。

背肿  足太阳五穴中取用,自至阴至委中,皆泻。

穴别名

条松炎庭师谷后宫

太冲劳宮

清溪解续遁山贲中

丰隆高骨傍

天重叠山丹溪竹胶

完骨耳下照海

镇静鼎本明夷大壮

三里

随丘讼理下丹地比

阳辅光明风池

乳上

别穴〕>绝九风骨仁府

列缺,孔最,手三里,承山,三阴交,公孙

照风池,外关,内关,仆参

颊车,风芎,承浆,光明

长强,哑门

 

腋下肿      绝骨交泻。

角弓反张    足太阳五穴中取用,太冲,自至阴至委中。

小儿鳖腹    太冲、行间、大敦中取用泻,中封补。

小儿腑病    三里、太、临泣、隐白.少商泻,马呜散主用。

虫心痛      巨厥针后灸三十壮,公孙泻。

尸厥  百会、隐白,或问使、人中。

厥症  百会、人中、隐白。

诸杂病部第二章

半身不遂    公孙、三间、老阴数补。

全身不用    手足大栺井荣输经合,自下达上连治,一二日补。

脚部风不行  天中、镇静补,委中泻。

风痫  后溪、申脉、神门、涌泉、内关、公孙、劳宫泻。

阳痫  土井井金皆补,心少海亦补,五生丸主之,见痫癲门。

阴痫  自井二穴皆补,胆胞主之,用铁屑散,见痫癲门。

惊风  三里、内庭、公孙、四关泻。

脚部太阳筋缩     天柱、风池补,委中、昆仑泻。

二日疟     临泣、太冲、合谷下上,三里、申脉泻。

一日     临泣、太冲泻,或间使、人中。

心胸痛     内关、少泽、公孙、大钟补,后泻热。

腹痛  内关补,公孙泻。

泄泻  三里、内庭泻。

霍乱  三里、内、公孙、四关泻之。

腹浮胀     内庭、三里,捣臼法泻。

脚膝痛     行间,然谷、侠溪泻。

腰痛  委中、昆仑泻。

下腹块积上冲     公孙泻。

腰部落伤不仁     委中、昆仑、京骨泻。

脚部落伤不仁     公孙泻。

胁部落伤不仁     阳陵泉、临泣泻。

手臂落伤不仁     三间泻。

五脏中风喉如曳钜  照诲、涌泉泻。

两乳边痛    太渊、列缺、临泣泻。

两乳肿     三溪、临泣泻。

五痔  承山将强泻。

大便不通    三里、涌泉泻。

小便不通    阴陵泉、三里.太溪,太冲泻,又内庭、太冲泻。

白癜风     尺泽针(后,墨水纳针孔,乳头姑)。

赤癜风     取十二经火穴用之。

下腹湿聚如痈     公孙、太冲、三阴交泻,又冷则补泻兼。

手掌心疮痛  涌泉泻。

足掌心疮痛  劳宫

偃偻  张强、人中、昆仑泻。

历节风     三里、谷池灸三壮。

狂疾及痫疾  先针间使后,鬼间十三穴。

喑哑  风府、哑门泻。

肩臂痛      三间泻。

水沟痛      长强泻。

蛇咬  百会、神聪四穴逐日刺之,越边咬处刺之。

痢疾  合谷、三里泻。

气山冲出血  大敦、太溪泻。

咳嗽  太渊、内关、三阴交泻。

食积  内关补,公孙泻。手足三里皆泻。

黄疸  三里、完骨、内庭、临泣、陷谷泻。

便毒  太白、太溪泻。

食伤  三里、临泣、隐白补。

房伤寒      然谷、合谷、内关、三垔、临泣泻。

连伤寒    一日风府,二日二间,三日中渚、临泣,四日少商、隐白,五日神门、太溪,六曰中封、灵遒、间使泻。

水痣  通里泻,在神门下一寸。

五劳嬴瘦    三里调匀气血。

大小人肾头痰核如樱桃    太溪泻。

肾虛  照海补,太白、大溪泻。

呕吐  阳溪、解溪、内关,合谷补,临泣、陷谷、隐白泻。

痹厥偏枯    经絡解续迎隨。

崩漏带下    足三阴水血溫补。

乳肿黑头痛  临泣、太冲泻。

乳白肉痛    三里、公孙补。

难产  合谷补,三阴交泻。

口禁不言    风府、哑门补。

长强痛      水沟泻。

耳郭痛      少府泻,耳浮。

脐痈  公孙泻。

舌长  风府、哑门、公孙泻。

转筋霍乱及吐泻    昆仑、委中泻。

鼻生痔      太冲泻。

杂病部第三章

咳嗽  丰隆、列缺针,丹中七杜灸,天突三七壮灸。

头风  先针临泣、昆仑、风市、手三里。

眼疾  临泣、后溪、三间、合谷,从不病边针补。

麻目  大骨空、仆参泻。

青盲  三间、合谷、太冲、后溪针,肝俞百壮灸。

口眼㖞 斜    尺澤针三分,灸五壮泻。

偏枯  三间、曲池、手三里,不病边用。

龟背  天柱、昆仑、灵冲两穴各灸百壮。

下腹痛     公孙、三阴交泻。

肺痈  尺泽针灸。

肠痈  圃门籽灸。

联珠疮始初  阳小诲百壮灸,不用病边。

浮气者  完骨、照海、独阴泻,轻者柿阴一穴治。

疳食  承浆,内关,乡皂角皮煎含或服。

疸    通治男左女右,又然针男左女右。

失音  鱼际灸三壮。

项强  肩井灸五壮。

初疟  间使二分,人中一分。

手瘙痒      完骨灸。

足瘙痒      昆仑灸。

全身不遂    三间、曲池、天柱、三里补,不病边用之。大柢先针天柱、肩井补,后余穴补,男先左补,女先右补。

腰痛  委中、长强针各八分泻。

脚气水肿    水分针八分,灸二百壮。

肢节痛      手腕骨,足昆仑。

历节风      风池补。

肩臂痛      三里、曲池,肩龋补,三次。

浮肿  三阴交、内关从后中脘。

色伤寒      然谷、太冲泻,鸡卵一个醋五匙调强饮,取汗。

蛔虫  承山针,灵道灸,胡桃油五合黄丹五钱,空心调气一顷禁之。

多    马头骨作末四五次调酒狠。

角弓反张    风池、承山、水分百壮灸泻。

便毒  仆参,不病边针泻。

瘾疹  中冲针,白文鱼汤服之。

背疮始初    风门、委中泻。

呕吐衄血    哑门、上星各针三分。

齿痛  间使、绝骨灸三壮。

走马疮始初  风市、曲池各久分。

蛇头症      完骨针灸。

脑后肿始初  风门灸三七壮。

鹤膝风      伏兔针五分灸三七壮,骑竹马穴,年壮始初天柱补。

膝寒足寒    天柱补。

满身瘙痒    曲池针五分,灸五十已,上皆灸肿即差。

重刮  商阳、鱼际、学泉泻。

泄泻  伏龙肝水多饮。

血块月事不调      关元、间使、天柱、阴乔泻。

月经不同    合谷、阴交、血海、气冲。

喉症及单蛾双蛾    天窗、合谷针灸。

脐下冷疝    太冲、气海、柿阳、阳交,在脐下一寸灸百杜。

崩漏  太冲.血海、阴谷,然谷、三阴交、肝俞、支沟灸。

白带  三阴交、曲骨七灸至七七壮。

蛇咬伤      黑付抻效,黑糖者。。。。

小儿惊风    少商、鱼际、上星、劳宫、人中针一分泻,难死还生。

胎丹  先用朱砂一分量,其大小生黄一分用,曲译、神门针,阿是三穴针。

唐疟  间使针后,人中、百会、心俞两穴随年壮灸。

时令及伤寒  三里泻。

胎毒  阳少海三壮灸。

大小便不通  涌泉、太溪、阴陵泉皆泻。

烦热少睡    绝骨、间使泻。

昏困不睡    曲池、阴陵泉灸数七壮。

胎上浮肿    柴胡清肝汤服。

落伤气绝    三里泻,以手击气丹力,大呼其名。

争斗气绝    三里泻,以手击其丹中,大呼其名。

口疮  治上同(喉症及单蛾双蛾 天窗、合谷针灸。)

妇人胎动    百会三壮灸,当归三錢(苋菜)三饯并服。

死胎及难产  治上同(崩漏太冲、血冶、明谷、然谷、三阴交、肝俞、支沟灸。)

产后胎衣不下      。。。三钱吞,退灰三分。。。并水调下,足小指灸三壮,中极、肩井。

脐下血块如盆      关元、间使灸三十壮,太冲、六溪、三阴交各三壮,肾俞,年壮,柿阳五壮灸。

产后大小便不通    虎杖根三钱并水调下,亦治诸二便不通。

痞块  痞根穴在十二椎下两傍三寸半,灸,左边病边不用,若左右皆有块,则并灸左右可也。

脱阴  木通、宗皮、当归、川芎各三钱,重并为煎服也。

产后发热    紅花一钱,重清酒一盏,合煎半服。

产后食积    梧桐菜三十个水煎半服。

妇人无子    胞门、子户三尺百壮灸。

妇人浮肿    临泣泻。

丹毒入腹    生狗皮囊身,此法万无一失。

鳖腹  尺泽、耳突针。

灵龟八穴法;  阳日阳时九九除之,阴日阴时六六除飞之,騰合则八八除之也。

日干支数;甲已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丁壬卯寅八,戊癸巳午七,丙辛亥子六。

时干支数;甲已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巳亥属之四。

定时法    甲已夜半生甲子,乙庚夜半生丙子,丙辛夜半生戊子,丁壬夜半生庚子,戊癸夜半生壬子。

即日看驿马法;申子辰马居寅,寅午戌马居申,亥卯未马居巳,巳酉丑马居亥。

即日看贵人法;甲戊日丑未,乙己日子申,丙丁日亥酉,庚辛日午寅,壬癸日巳卯。

即日看天禄法;甲禄在寅,乙禄在卯,丙戊禄在巳,丁已禄在午,庚禄在申,辛禄在西,壬禄在亥,癸禄在子。

假令,甲子日戊辰时,则甲为十,子为六,戊为五,辰为五,都合数二十六,九九除之则零为八,敌艮内关为主穴,兌后溪为配合穴。飞腾,則病人年數十都日时数,则三十六,八八除之,则巽为四,付巽卦,离为列缺、为生气,乾为公孙、为天宜,坎为申脉、为福德。申日,故艮内关为天禄人,坤照海亦为贵人。子日,故艮内关为驿马,一时皆百病无所不致也。

内关主穴,贵人穴,驿马穴,天禄六;

列缺生气六;公孙天宜穴;

申脉福德穴;照海贵人穴;

后溪配合六。

右甲子日戊辰时十岁人六。

针灸补泻法

补针则,入五分之穴,待病人之呼,针入二分,又小刻待病人之呼,针入二分,又小刻待病人之呼,针入一分,以升降法数三次,待病人之吸,轻轻出针,批塞,神效。

泻针则,待病人之吸,即如五分以升降法,数三次,待病人之呼出二分,又小刻待病人之呼,出针二分,又小刻待病人之呼出一分,不批塞,然者有出血则勿泄。

八穴卦象

乾六公孙壬甲;兌七后溪丁;巽四临泣辛;

艮八内关丙;坎一申脉戊;震三外关庚;

坤二照海乙癸;离九列缺己。

八穴主病

申脉;主泻膝、大肠、筋缩一切膀胱病  此属病申脉治之。

照海;主肾病及妇人脱阴             此属病照诲治之。

外关;主耳聋、疮,一切三焦病  此属病外关治之。

临泣;主边头痛,一切风病                此属病临垃治之。

公孙;主腹痛上冲一切脾病                此属病公孙治之。

后溪;主手臂及一切小肠及产后泄泻    此属病后溪治之。

内关;主一切胸痛及癫狂             此属病内关治之。

列缺;主头痛、厉疫、瘟疾                此属病列缺治之。

八穴九宫

異四临泣    离九列缺    坤二五照海

震三外关                    兑七后溪

艮久内关    坎一申脉    乾六公孫

五本居中而寄于坤,阳日寄于,阴日寄于坤。

九宫歌

壬甲公孙即是乾;丙居艮山内关然;

戊是临泣生坎水;庚属外关震下连;

辛上后溪妆巽卦;癸乙申脉到坤传;

已上列缺南离上;丁居照海免金全。

八穴配合图

公孙二穴,父,冲脉           合于心、胸、胃。

内关二穴,母,阴维           合于心、胸、胃。

后溪二穴,夫,督脉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背、膊、小肠、膀胱。

申脉二穴,妻,阳跷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背、膊、小肠、膀胱。

临泣二穴,子,带脉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外关二六,女,阳维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列缺二穴,主,任脉            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照海二穴,客,阴跷            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配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疴,

临泣、外关分主客,后溪、申脉正相和。

左针右病知高下,以意適经广按摩,补泻迎随分逆顺,五门八法是真科。

奇门起头歌

每一方三日式甲子乙丑丙寅为一方,余放者。

甲戊壬子起休坎,乙己鸡飞离方向,丙壬骑马渡艮宫,癸丁辛酉巽畔同,丙庚子行

乾窦启,己癸免立酉方得,庚申戊午震始东,丁辛己卯坤首通。

八穴针法

凡治杂病,先取公孙,后取各穴。

甲日时      临泣夫      申脉父      三里兄

后溪妻      后溪子

乙日时      太冲妻      照海母      列缺弟

合谷夫      内关女

丙日时      后溪夫      临泣父      合谷兄

列缺妻      三里子

丁日时      内关妻      大沖母      照诲弟

申脉夫      公孙女

戊曰时      三里夫      后溪父      申脉兄

照海妻      合谷子

己曰时      公孙妻      内关母      太冲弟

临泣夫      列缺女

庚曰时      合谷夫      三里父      临泣兄

太冲妻      申脉子

辛曰时      列缺妻      公孙母      内关弟

                  后溪夫      照海女

壬日时      申脉夫      合谷父      后溪兄

内关妻      临泣子

癸日时      照诲妻      列缺母      太冲弟

三里夫      公孙女

巽五伤            午六景            坤七死

卯四杜                              西八惊

艮三生            子二休            乾一开

或有急疾阳日阳时已,过阴日阴时已,遇则夫妻子母主客互用,必适其病用穴则先主后客,用时则弃主从宾,按3起时循经,寻穴则时上有穴,穴上有时分明遇落。

盖甲日窍阴,或合隐白,或相生膀胱井、肾井、小肠井、心井,或相克肺、大肠、脾、胃、井相生合者,为开则刺之。枏克者为合则不刺。例如甲日胆经行气脉者,本经自病也,当窍阴主,虚则补母而肾之涌泉、膀胱至阴。实则泻其子,取中冲、少泽。甲木能制戊土则不宜针,然阴阳相制者岂,变化之故,甲与乙合而化土,亦可取脾之隐白。

盖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脾,故先实其脾,无分侵肝之邪。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壬申

乾开午景艮生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

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

子休

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午景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己巳丙午丁未戊申

酉惊坤死子休

己酉庚丑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

午景

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戍癸亥甲子乙丑丙寅

卯杜

杂病散针法

脱阴  照诲补,曲泉、太冲泻,若有恶茲少府泻。

食滯  内庭泻。

未成时落伤脱阴    三阴交、复溜补。

痫疾  神门补,后溪、行间泻,以差为度。

上齿痛     陷谷泻。

下齿痛     合谷泻。

大便不通    委中、昆仑泻。

小便不通    阴泻。

上下齿痛    绝骨泻。

乳少  太渊补。

惊风  少商、涌泉通气。

鼻血  前谷、内庭补,小海、三里泻,用于不病边c

霍乱  四关、公孙通气。

乳肿  太渊补,临泣泻。

胎热  乳母煎服益母草。

子悬若至死境则    合谷、三阴交俱泻,可救母病。

妇人殁产    至阴、通谷、三阴交补,足三里泻,针一度不差,曲骨七七壮灸补,方针之时,择大月每朝以半角枣十枚,整、生、潰煮食直验。半角枣则以三百枚,限怿大月服之。

产后乳艰    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怪病  先针四关通,闻若腹痛上冲公孙泻,胸郁内关泻,吐则关冲泻,转筋承山泻。壬庚申,怪病用者见效。

便毒  太冲泻,仆譽灸。

急滞  内庭泻。

耳痛  少府、中渚泻。

鳖腹 行间泻。又法经渠、中封补,少府、行间泻。又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

眼疾  行间、临泣、合谷通气。

脚气  冲心则太冲泻。

暍斜  不病边合谷补,间使泻。

蚓腹  绝骨、承山泻。又九节后一寸筋骨针在太阳氺间陷中。

眼胞肿上则  隐白、合谷泻。下则陷谷泻。

喉症  液门泻。

膝前肿      太冲泻,不差陷谷泻。

肩臂痛      三间泻。

呕吐  大都补,隐白泻。

色伤寒      然谷、涌泉泻。

瘴疾  上下三里、临泣、太冲、申脉、合谷泻。

今日食明日吐症    液门泻,三里补。

下目肿      陷谷泻。

前头痛      陷谷泻,或太冲泻。

偏头痛      绝骨泻,左取右。

耳疮  经渠、复溜、支沟、阳辅泻C

湿肿  大敦、隐白、经渠、商丘泻。

风丹  随经络针泻之。

食伤  三里、临泣、隐白补。

五脏中风喉曳钜声  照海、涌泉泻之。

肾头如櫻桃子      太溪泻。

寒气  一日上三里泻,二日下三里泻。

上目肿      隐白泻。

耳聋  合谷、少府、中渚泻。

上冲疟      隐白、大都补,少府、大矜泻。

吐泻不吐症  关冲泻。

诸般湿症    经榘、商丘泻,大敦、隐白补。

单疟  间使泻,大唯、人中下。又法间使通气、人中泻,大椎三壮灸之。

泄泻  内庭泻。

时气未出汗  孔最泻,灸在列缺上三寸半。

上下症      三阴交补。

上冲症      中冲补。

针法,凡五月不针三里,然谷、尺泽不深刺针也。

针灸忌日,人神所在,上弦下弦,晦朔、望日,满日八节前后各一日,太乙所在。

巽离坤

左肩臂头首右縻臂

立K立峡

中央

左胁右胁

春分

脚足滕甩下

冬至

右胁足

立春立冬

十二经五行相生相克

甲胆阳木,生小肠、三焦,兖胃;乙肝阴木,生心经、心包,克脾;

丙小肠、三焦阳火,生胃,克大肠;丁心经、心包阴火,生脾,克肺;

戊胃阳土,生大肠,克膀胱;己脾阴土,生肺,克肾;

庚大肠阳金,生膀胱,克胆;辛肺阴金,生肾,肝;

壬膀胱阳水,生胆,克小肠、三焦;癸肾阴水,生肝,克心。

十二经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屬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属肾。

三焦亦向壬中起,包络同归入关方。

丙辛化水经,丁壬化木荣,戈癸化火输,甲己化土经,乙庚化金合。

盖是运化生,井荣输经合,金木水火土。

十二支经歌

肺寅大卯胃辰乡,脾巳心午未小肠,申光酉肾戍心包,亥三子胆丑肝当。

各经穴针分法

肺经阴金    少商一分,鱼际二分,太渊二分,经渠二分,尺浲三分。

大肠经阳金  商阳一分,二间三分,三间三分,合谷三分,阳溪三分,曲池五分。

心包经阴火  中冲一分,劳宫三分,大陵五分,间使三分,曲泽二分。

心经阴火    少冲一分,少府二分,神门三分,灵道五分,少海三分。

小肠经阳火  少泽一分,前谷一分,后溪二分,腕骨二分,阳谷二分,小海二分。

三焦经阳火  关冲一分,液门二分,中渚二分,阳池二分,支沟三分,天井二分。

胃经阳土    历兑一分,内庭三分,陷谷三分,冲阳五分,解溪五分,三里八分。

脾经阴土    隐白一分,大都二分,太白三分,商丘五分,阴陵泉五分。

膀胱经阳水  至阴一分,通谷二分,束骨三分,申脉三分,京骨三分,昆仑五分,委中五分。

肾经阴水    涌泉三分,然谷三分,太溪三分,复溜三分,阴谷三分。

胆经阳木    窍阴一分,侠溪二分,临泣三分,丘墟五分,阳辅五分,阳陵泉六分。

肝经阴木    大敦三分,行间六分,太冲三分,中封四分,曲泉六分。

补泻进退图

如天之有极车之有边之有

左手阳经午前進前九九闭-补男

右手阴经午后退后九九闭-补男

左手阴经午甫退后九九闭-补男

右手阳经午后逬的九九用-补男

右足阳经午前退后九九闭-补女

左足阴经午后进前久久闭-补女

右足阴经午前进前九九闭-补女

左足阳经午后退后九九闭-补女

左手阳经午前退后六六不闭-泻男

右手阴经午后近前六六不闭-泻男

左手阴经午前近前六六不闭-泻男

右手阳经午后退后六六不闭-泻男

右足阳经午前近前六六不闭-泻女

左足阴经午后迺后六六不闭-泻女

右足阴经午前退后六六不闭-泻女

左足阳经午后近前六六不闭-泻女

十干流注

六甲日

甲戍时,胆、井,窍阴,合隐白;生至阴、涌泉、少泽、少冲,金。

丙子时,小肠、荥,前谷,合鱼际;生侠溪、行间、内庭、大都,水。

戊寅时,胃、输,陷谷,合太溪;生后溪、神门、三间、太渊、丘墟,木。

庚辰时,大肠、经,阳溪,合中封;生解溪、商丘、昆仑、复溜,火。

壬午时,膀胱、合,委中,合小海;生曲池、尺泽、曲泉、阳陵泉,土。

甲申时,一乃三焦,引气归元,取液门、荣穴,水生木,返本还元。

六乙日

乙酉时,肝、井,大敦,合商阳;生涌泉、至阴、少冲、少泽,木。

丁亥时,心、荥,少府,合通谷;生行间、侠溪、大都、内庭,火。

己丑时,脾、输,太白,合临泣;生神门、后溪、太渊、三间、原太冲,土。

辛卯时,肺、经,经渠,合阳谷;生商丘、解溪、复溜、昆仑,金。

癸巳时,肾、合,阴谷,合三里;生尺泽、曲池、曲泉、阳陵泉,水。

乙未时,一乃包络,引血归元,取劳宫、荥穴,木生火,返本还元。

六丙曰

丙申时,小肠、井,少泽,合少商;生窍阴、大敦、隐白、历兑,金。

戊戍时,胃、荥,内窫,合然谷;生前谷、少府、二间、鱼际,水。

庚子时,大肠、输,三间,合太冲;生陷谷、太白、束骨、太溪、原腕骨,木。

壬寅时,膀胱、经,昆仑,合灵道;生阳溪、经渠、阳辅、中封,火。

甲辰时,胆、合,阳陵泉,合阴陵泉;生委中、阴谷、少海、小淘,土。

丙午时,一乃三焦,引气归元,取中渚、输穴,木生火,返本还元。

六丁日

丁未时,心、井,少冲,合至阴;生大敦、窍阴、隐白、历兑,木。

己酉时,脾、荥,大都,合侠溪;生少府、前谷、鱼际、二间,火。

辛亥时,肺、输,太渊,合后溪;生太白、陷谷、太溪、束骨、原神门,土。

癸丑时,肾、经,复溜,合解溪;生经渠、阳溪、中封、阳辅,金。

乙卯时,肝、合,曲泉,合谷池;生阴谷、委中、少海、小海,水。

丁巳时,一乃包络,引血归元,取大陵、属穴,火生土,返本还元。

六戊日

戊午时,胃、井,历兑,合涌泉;生少泽、少冲、商阳、少商,金。

庚申时,大肠、荥,二间,合行间;生大都、内庭、通谷、然谷,水。

壬戍时,膀胱、输,朿骨,合神门;生三间、太渊、临泣、太冲、原冲阳,木。

甲子时,胆、经,阳辅,合商丘;生昆仑、复溜、阳谷、灵道,火。

丙寅时,小肠、合,小海,合尺泽;生阳陵泉、三里,阴陵泉,土。

戊辰时,一乃三焦,引气归元,取支沟、经穴,火生土,返本还元。

六己日

己巳时,脾、井,隐白,合窍阴;生少冲、少泽、少商、商阳,木。

辛未时,肺、荥,鱼际,合前谷;生大都、内庭、然谷、通谷,火。

癸酉时,肾、输,太溪,合陷谷;生太渊、三间、太冲、临泣、原太白,土。

乙亥时,肝、经,中封,合阳溪;生复溜、昆仑、灵道、阳谷,金。

丁丑时,心、合,少海,合委中;生杨凌、曲泉、阴陵、三里,水。

己卯时,一乃包络,引血归元,取间使、经穴,土生金,返本还元。

六庚日

庚辰时,大肠、经,商阳,合大敦;生历兑、隐白、至阴、涌泉,金。

壬午时,膀胱、荥,通谷,合少府;生二间、鱼际、侠溪、行间,水。

甲申时,胆、输,临泣,合太白;生束骨、太溪、后溪、什么、原合谷,木。

丙戍时,小肠、经,阳谷,合经渠;生丘墟、中封、解溪、商丘,火。

戊子时,胃、合,三里,合阴谷;生小海、少海、曲池、尺泽,土。

庚寅时,一乃三焦,引气归元,取天井、合穴,土生金,返本还元。

六辛日

辛卯时,肺、井,少商,合少泽;生隐白、历兑、至阴、涌泉,木。

癸巳时,肾、荥,然谷,合内庭;生鱼际、二间、行间、侠溪,火。

乙未时,肝、输,太冲,合三间;生太溪、束骨、神门、后溪、原太渊,土。

丁酉时,心、经,灵道,合昆仑;生中封、阳辅、商丘、解溪,金。

己亥时,脾、合,阴陵,合阳陵泉;生小海、少海、尺泽、曲池,水。

辛丑时,一乃包络,引血归元,取曲泽、合穴,金生水,返本还元。

六壬日

壬寅时,膀胱、井,至阴,合少冲,·生商阳、少商、窍阴、大敦,金。

甲辰时,胆、荥,侠溪,合大都;生然谷、少府、前谷、通谷,水。

丙午时,小肠、输,后溪,合太渊;生临泣、太冲、陷谷、太白、原京骨,木。

戊申时,胃、经,解溪,合复溜;生阳谷、灵遒、阳溪、经渠,火。

庚戌时,大肠、合,曲池,合曲泉;生三里、阴陵泉、委中、阴谷,土。

壬子时,一乃三焦,引起归元,取关冲、井穴,金生水,返本还元。

六癸日

癸亥时,肾、井,涌泉,合历兑;生少商、商阳、大敦、窍阴,木。

乙丑时,肝、荥,行间,合二间;生然谷、通谷、少府、前谷,火。

丁卯时,心、输,神门,合束骨;生太冲、临泣、太白、陷谷、原太溪,i。

己巳时,脾、经,商丘,合阳辅;生灵遒、阳谷、经渠、阳溪,金。

辛未时,肺、合,尺泽,合少海;生阴陵、三里、阴谷、委中,水。

癸卯时,一乃包络,引血归元,取中冲、井穴,水生木,返本还元

十干流注歌    河阳著

甲日戍时胆窍阴,乙日酉时肝大敦,

丙日甲时少泽当,丁日未时心少冲,

戊日五十历免先,己日巳时隐白始,

庚日辰时商阳居,辛日卯时少商本,

壬曰寅时起至阴,癸日亥时井涌泉。

丙辛化水井,丁壬化木星,戊癸化火输,

甲己化土经,乙庚化金合,盖是迗化生。

瘟皇日歌

正未二戌三月辰六巳八申九云亥,四寅五午七酉巡十子至牛脱免臻。

流注图

阴肺金心火心火肝木脾土肾水

所出为井木少商少冲中冲大敦隐白涌泉井主心下病肝邪

所流为荥火鱼际少府劳宮行间大都然谷荣主身热心邪

所注为输土太渊神门大陵太冲太白太溪输主体重节痛脾邪

所行为经金经渠间使中封商丘复溜经主喘咳寒热肺邪

所入为合水尺泽少濤曲泽曲泉阴陵泉阴谷合主逆气而泄肾邪

阳大肠金小肠火三焦火胆木胃土膀晄水

春刺井木金商阳少泽关冲窍阴历兑至阴春刺井者邪胜肝

夏剌荥火水二间前谷液门侠溪内庭通谷夏刺荣者邪胜心

季夏刺输土木三间后溪中渚临泣陷谷束骨季夏刺输者邪胜牌

所过为原合谷腕骨阳池丘墟冲阳京骨

秋刺经金火阳溪阳谷支沟阳辅解溪昆仑秋刺经者邪胜脖

冬刺合水土曲池小海天井阳陵泉三里委中冬刺合者邪在腎

芝山医案

序芝山著

余措针之初,远近并至,犹恐欺人之不少。何况象君子,以诸书不可准的,劝我折中古今,以为后生不易方者乎!余亦祸家余生,疾病之痛入骨髄者,久矣,人亦不异矣。万一有生生之分,效则仰副者,非猥也,实也。略陈大概也。

夫天之生斯民也,道有异气之分,身有血气之合。故先王导之以仁,我各极其趣涵,万物之终始,则理气培养血气者,明也。庶人,婴之以其气血,渐失其真。沉淹百行之伦序,则气血之配合理气者,必矣。

经曰,厥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者,岂非真的之明证者乎!升平之少病,独乱之多病。先贤诊症之大纲也。故以此追究占血,补泻不逆天时,则庶可见效。诊之如毫,临之如冰,穴法用《东医宝鉴》,补泻用《医学入门》,方文用《舍岩正五行》,察症用《灵枢》及诸方,而经络尤切泛取者。四末之属脾,皮毛之属肺,左肝右肺,南心北肾,是也。

外感从六腑,内伤自五脏。信之如金石,行之如财泉。经学之士,志期天下之经济,而难作一乡之善士。治病之士,志期天下之贤师,而难信一洞之愚夫。岂不难哉!悲夫!世之迀儒、寒士,内无养亲之道,而外为经国之言者,斥此以术数。故不知人人可行、可为之事而养德,不以先王之教,置身恒作庶人之事,则心身转痼,以至滨死之境,则为其子不可岸视。

故四方求觅稍有知觉者,谓言此症不易,难以针药云云,则于心以为不能之类,而所云之言耳。外听之,更往之他,得遇村氓、牛医之流,数言未歇,即曰己知,大言一药一针顷刻快祛云云。则闻得此言,喜色溢于颜面,马之轿之,延之上座,信之如神翁佛手,敬之如尊师大宾,终至淹淹,难交之势,则去者何时,信者何在?知其一则用其一,知其二则用其二,歇歇二三个月,可得。

平生之用正格,如礼乐刑政,胜格,如良将用兵。正格者,心经虛,则大敦少冲补,阴谷少海泻者也。胜格者,肺经风,少府鱼际补,尺泽阴谷泻者也。正格病不可以用胜格,胜格病不可以用正格。

水土之百无一生,众人所共知也,俗言死病,不可治之。余之所经,水土者,百无一生者,所不治者,多服,消癖之村,正气大损,阴湿上升,则或生或死。然死病不治者,不可以一定谓论也。

吾南北症,不止十、百、万,数十年间,将入于鬼录人,无可救者,惜哉。余外,万病苦舍,委我一岁,可全天下。岂非一伤好事乎!世之行此者,或借此而求名,或因是而荣财,或有长而相积,或独行者,或不传者。非先圣经济之本意也。明者,明之似是者,置之。以待后之能者云至至,智妙病夫书。


-:经学者,万世之纲纪,有婴疾不济者,此与饮食衣服,并为养体者也。

-:治病十人,九人快祛,一人误死,则无九人之功,有一人之恶。

-:治病十人,九人无害无益,一人快已,则亦足为功,一人至死境,若生若死,而症势分明,则不可以惜名不治。

-:人久远残疾,然经络分明,不可以不易斥之。

-:大风麻木,经络犯越,不可治之。

-:钱风,虽全身,可治之。

-:劳瘵麻木,虽已不谨房色,则更无可救,闻禁忌四十五日云。

-:腹痛,最多疑似诊症者,即老处也。

-:若有资生之道,而务取财赂,则终欺人之资为也。

-:古人切于诊症曰,医者意也,于心必应者,察症也。

-:问症如好烦,人之频道不关切,说虽残近之事,足为卞症之大纲目。

-:似是非是之际,然疑逬遐,外作漓医之不能,内常见症如毫。

-:水土麻木,结风项核,诸疮已验也。

-:肿胀劳瘵霍乱之最难手者,未及,复治而不及也。

-:驮病来必死,不久而乞衰求生,泣涕如泉,则不忍斥言必死,故数曰姑留无害之说,无益之方,抚慰而送之,不久而死者,于心恒,若曰我而致死,在傍之毁誉者,岂不宜乎,然则能医者,村村家家有之,则岂至此哉,诸君乎一人,有诸般客症,举其重者,治之诸症,不期而已。

-:或有折伤瘀血,诸般外伤,分治。

夫病者,虚也。推手是聆者,诊脉也。察症、诊脉一也。察之未当者,脉而合之。古人之密也。诊脉,全未得其要,不敢效,俗人之欺人,而能言寿夭贫富父母兄弟妻妾子孙之吉凶也,何也?六脉之若合者,余曾得见,而不行者,专不关干十二经之虚实也。

中风第一

*一老人,年可六十。言语蹇涩,左手无力而微浮,左足仅步户庭,已七八年矣。此是心虚之半身不遂。大敦补、太白泻。过数度,身轻浮祛,行步少便,而家远事紧,未至快除而去。左病,故右治。[1]

*一妇人,年近五十。卒地忽沉,左手左足伸而不动,右手在胸一时间挠挠一次,右足仰卧曲膝而立定足。大敦补、太白泻。即起回生。闻已初昏,气陷,鼻上听息,若存若无,齿闭不得药饵,面黄目陷,已数架。面黄虽似脾中,素以罕孀,多有心惫,又有手振,心虚之症,故用此方。非止数次而多试此症。[2]

*一女儿,年十五六。右唇左指,左目微眇,口而左边挠动,不能堪耐,闻已六七日,其人夭夭。少海补、然谷泻,即还矣。未去快已。左目病,故右治。[3]

*一男子,年六七岁。口眼埚斜,左手足不收,腰背无力,虽挾支坐难支。劳宫於、照海泻。二日而坐,一度而步,数而已。[4]

*一男子,年可六十余。登山采焦,卒然昏倒,右手足不收,目睛右转无黑晴,故不能视物,腰背无力。劳宫补、照海泻。一日而坐,一度扶杖步数射,三度行步自若,其口半懿,其目如常,愚氓,故更不针渐差。[5]

*一少男子。卒色青,恶寒气绝。合谷泻、太冲补。即醒。此俗谓鳖腹也。此是肝经之症,故用肝中方。[6]

*一儿女,年可十四五。初作恶寒,旋为昏沈,喉中时作曳钜声,面赤多汗。初疑心中实症而问症,则数日前,午食粘米冷飧,其夜恼宿,喘急久久,直吐未和物数碗,连作昏沈云云。方觉脾中虛也。大敦泻、少府补,即醒。[7]

*一女子,年十六。大椎立起平人之倍,坐则如欲仰卧之状,胸高而右臂牵引者,几一年而腰背后反。此是角弓反张。风池泻、三里迎、阳谷补、束骨泻,一度有效。[8]

*一男子,年十五。全身浮肿而两眼微开,仅视物。初疑胀症,診项有大肠结核,方觉体气虛弱,风必伤腑,用大肠正格。一次浮祛,其项上结核,当治数三度。[9]

伤寒第二

伤寒者,俗言疠疾,七八日汗者也。十四日以上,瘟疾者也。所见日,二日则,用二日方。三日则,用三日方。治多验,不必复记。

运气第三

运气者,异常难测之症也。如甲年遇之本年之症,则是也。不合则非运也,更诊随经例治。

中暑第四

中暑,单用少冲补,阴谷、少海泻。若不验,中冲补、曲泽泻。如小儿,中冲一穴补,神效。

湿症第五

内伤饮食者,陴虛也。少府、大都补,大郭、隐白泻。多验无数。

*一女子,年十余。误食南草田蔓青叶,为菜毒,痿黄几死。用脾经正格,有效。[10]

外伤者胃虛也。风雨、劳役、处湿之类,丹田、阳谷补,临泣、陷谷泻。

燥症第六

*一女子,近六十。白屑出于头上,自百会至前发际,如一大霜,其厚如张纸,肉色农厚,难曰燥症。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既曰,枯涸涩干劲锐,雖农厚亦有之。[11]

*一男子,年可十八岁。白屑始于右膝前,如榆叶者数三,尤其百会近地,两眉波入白屑中,尤甚于毛发之际,亦多两时尖。故初疑小肠,补,少泽,不验。更治燥症,有效。其人肉色本以黑痰,有右全,症身纯黑。[12]

火热第七

君火者,心火也;相火者,肝火也;壮热者,小肠热也。

郁门第八

郁者,似胀非胀,郁而未解也。

*一男子,年三十。肉色瘘黄,眼睛浮靡,大小腹浮而坚,两胁章门之下痛,不忍近手,四末亦微浮,气色似不能久支。初疑胀症,不敢下手。迫于强请,以木郁治之,二度而效。意木郁者,胁下近手而痛,治之快袪,非余之本意也。[13]

*一妇人。左边曲颌,生连珠瘰疬,下至缺盆,左胁上下,如有客气往来。左股伏兔之内生疮,已十七年矣。皆是肝经之候,故治以木郁,有效。[14]

*一妇人,年可三十余。自脐上至心下如胀满,冷气如扇,似痛非痛。虽拥衾,常觉腹寒,部分之居中胀满之气。皆属脾候,寒是虛。故用正格即止。此血脉衰残,温阴土而平木,故也。[15]

痰饮第九

吞酸、呕哕、嘈杂各有所治,然一人兼此三症者,必是肺浊也。少府、鱼际补,尺泽、陷谷泻。累试累验,女子尤多。

*一男,年可五十。右胁下,如肺枳而无双,其人嗜酒无度。故太白、太渊补,大敦、隐白泻,有效。[16]

*一男子,年四十余。饮冷水而滯,久而不祛,肝经正格,以支饮治之矣,有效。[17]

咳嗽第十

咳嗽,元有心肝肺肾四症,而脾土寄而作崇。然或有瘀血,治瘀血。或因劳瘵者,治本症,以元方,察色分治,多有所验。

*一男子,年六十。阴茎长立不屈,毎夜应色者六七度,而阴茎亦然。昼夜不能成寐,两足痿癖,手亦燥涩。于意心肾相关。大敦、少冲补,太白、太溪泻。数度已矣。非咳嗽,诊症明,则或用此方。[18]

*一男子,年五十。时有郁气,或多饮冷。初疑心症,不验。问其经过,多有伤处,以瘀血治之,有效。[19]

哮喘第十一

*一人。暑症吐泻后,哮喘之声,闻于四邻,听者危之。液门、解溪补,中渚、陷谷泻。然则非症,短章取义,即治如神。方奉用一方,故更不后记焉。[20]

疟疾第十二    见下第二十五

凡疟疾,日辰外,无他别方。

*人。痛疟,三年之后,毎每客症挾发。如是者七八年,更始痛疟,日辰治之,有效。[21]

痢疾第十三

察便色,而先泻后血,脾传肾贼。然俄泻大便一顷,先血者,是后血之血也。脾传肾贼,少府、经渠补,大都、太白泻。非无他方,此症尤多。

噎膈第十四

噎膈者呕吐,气结于胸膈者也。

*一男子,年可二十余。面色痿黄而微浮,肌肤胖大。恒患食滯,以食滯例治之,泻内庭,不验。更诊,项侧有结核,虽未成瘰疬,如棋子者数三。方觉大肠噎,治之已快。[22]

*一男子,年可三十余。恒患呕吐,用脾经正格,不验。久后多有背肿。始觉三阳噎,治以膀胱正格,有效。[23]

多有妇人血虛肠痛,心下痞满者,治以小肠噎,有效不计。

呃逆第十五

呃逆者,如水中之无然作泡者也。与他症合治者,不可胜计也。

呕吐第十六

呕者,后有声也;吐者,有物也;哕者,物之初化,而气与珍,不得其归,作渍之声也。

*一女子。常患哕气数月,间作胃脘痛十数日,几死回生。以胃哕治之,数度而已快。[24]

*一男子。每曼善吐或泻,频作几死。用脾经正格,数度而已。[25]

吞酸第十七

吞酸、呕哕、嘈杂,同则瘐饮,独吞酸治本方。

*一男子,年二十余。心下郁闷,毎毎吞酸。言有食滯,当夏尤甚。始知心热酸之,未满一度,快祛。五六年宿疾。[26]

嘈杂、噯气第十八

*一男子。食后少间,所食之物,还出满口,有时而去,有时而还下,如是者累年矣。少府、大都补,大敦、隐白泻,一度而已。此单有嘈杂者也。[27]

*一妇人。以叶毒近十年,瘦瘠痿黄,用脾经正格,有效。[28]

*一男子,年可四十余。误食六月粪菁,生毒,或浮或下。用脾经有效,此正格也。此方,当见湿症门。[29]

肿胀 第十九

肿胀,现有诸经之治法,然最难治者也,不可不治之。故强以酬应,所经不知几人。或针后微微有效,或针后更浮,而快已者不过3五人。岂不难哉!俗所谓末疾也。夏月,男子十岁前后者。全身胀满,大敦、少冲补。不过数三次已。如是者,不知几人。男子之阴茎、阴卵并胀者是也。虽是胀也,本方之外而伤暑,则心经受邪,故用此方。

*一男子,年可四十。元气壮大,多食酒饼之类,卒如食滯,数日不平,仍为腹胀,头面四肢亦浮,坐卧不能转侧。初疑食滯,故泻内庭数次,不验。用谷胀方,神门、太渊补,鱼际、大都泻,一度已。[30]

*一男子。全身肿张,外候尽清,阴茎、阴卵亦然。此是,夏月心虚之同症,而方以痢疾余症,肾水泛溢。故经渠、复溜补,太白、太溪泻'一日效,一度快已。[31]

积聚第二十

五积之别最简,而其病则挽近,万无一生者也。吾南,地势陷下,水遒停滴,久久汗秽,不能清活。服之,令人受病,何也?心是阴火,善受内伤,故水气所伤,先于是也。元无水土之方,而但曰心积伏梁,则敦知非也。一室之内,多有三四人,异哉,或曰滞也,或曰痰也,消之散之,不见消散之功,反招夭命之祸,无他邪之所溱,其气必虚,阴水乘以心,气必虚,消之散之,何以堪支?大敦、少冲补,气海、阴谷泻。补虛之心气,泻水之猖犷,岂不美哉!当今救命之第一方也。目黄如疸则泻然谷,咳嗽泻太白、太溪。见心咳章。

*一男子,年可十五六。当夏末秋初,卒生浮胀,面目、四肢、胸腹、阴囊、阴茎绷胀,两眼合而不开。时当夏月,初意心经受邪,而用正格。一次微开,四五次浮气快痊。更诊心下有伏梁,复治数月,快痊苏*1。[32]

*一男子,年十四五。痛如一日疟,已为四五朔。形体瘦瘠,按之蔽骨之下有积,近脐一寸许。以伏梁治之,三四日痛止,四五度快已。此儿之母,有二子而无父。其兄以胀病来我,乞哀呼泣。故不忍斥之,四五日,如干试之,慰而送之后,数十日死,而不久其弟又病,即即送我,快痊而去。男子犹难如此,况乎女子乎!所阅万人,只见一难。[33]

*一男子,年二十余。两足内踩前,有骨如违折,莫测。其人所居之里,水性不美,故按之有心积甚大。治以本方,至三度,足病已。小异,平日能食,气平,故半减之, 腹病未至,袪蒂而止。[34]

*一男子,年近三十。胸腹撑满,如十朔腰短孕妇,左有积处,加以t目,时师指以胀症,百治无验。用脾积方,有效。[35]

*一男子,年可三十余。胃脘处有积,按之痛恶,间数三月,或作便血。用脾积方,有效。然则,便血者,脾病传肾而然耶?[36]

*一男子,年近三十。积气在蔽骨下,延犯左胁。故有人治以肝积,不验。后半岁,来余时,目黄,小便亦黄,毎日泄泻二次。治以伏梁,治之一度泻止,四五度而已。[37]

*一男子,年十余。心积,满,脐上中段最长。故治以伏梁,三四度,快已。其父,素以六子,上五子,皆死于此症。[38]

虛损第二十一

虛损者,触伤而虛也。饮食而汗者,胃之伤也。持重汗者,心虚也。疾走汗者,肾汗也。气弱而汗,肺虚也。

*一男子,年可二十。常作虛汗,元气荡失,行步不能+里,肉脱攻薄。闸肺经正格,有效。[39]

劳极第二十二

劳极者,俗所谓灭门之疾。治者,必生疑虑,持重处也。然问其所经,诊其所见,强以治之,所谓“察之如毫,临之如冰”也。

*一男子,年可三十。或作梦泄,或作遗精,已十余年。用肾经正格,有效。[40]

*一男子,年近四十。元气荡失,或作恶寒,肉色淡白。太白、太渊补,支沟、然谷泻。二度而快。[41]

霍乱第二十三

霍乱诊症,若未得其宜,为先通四关。伤于饮食者,用脾经正格。伤于暑湿者,用胃经正格。

泄泻第二十四

*一妇人。产后失摄,一日五六度泄泻者,已近数十年。肥肤瘦瘠,仅行门庭而已。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日止,四五日快祛。[42]

*一妇人,年近三十五。夏月解娩,当日下血无度,腹痛不忍,眼蔽不见。补三阴交,止血即醒,数日起动矣。忽地,腹痛上冲,泄泻无度,元气下陷,仅行五六步。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食顷而止。[43]

疟疾第二十五   见上第十二

以所治之次记之,故又见书于此。

*一男子,年可三十余。苦二日疟,已周年。不釦得病日辰,故方痛日子午卯酉。故以少阴疟治之,一度已。[44]

*一男子,年可二十余。痛疟数年,欲死,亦不知所始日辰,故方痛日辰戌丑未。故用太阴方治之,一度余快已。[45]

*一男子,年近三十。当八月,痛二日疟,已为三四度,而所始日,寅日。故用厥阴方治之,二次快已。[46]

单疟第二十六

亦用日辰治之,则一二次快已。

妇疟第二十七

亦用日辰治之,则一二次快已。

眩暈第二十八

*一男子。右胁恒痛,运身不便。故意为右胁痛,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数日,忽地,右胁牵引,不能呼吸,渐渐奄奄,更闻宿崇,则或有一月、二月间,眩暈如痫疾云云。故始知痰眩,少府、鱼际补,太白、太渊泻。一度有效。[47]

 *一男子,年十五六,右手钩而无力,面色本白,兼有痫疾。用痰眩方。右手钩者叙,而眩气亦减。[48]

*一男子。恒患眩暈,一日二三次,俗所谓痫疾也。方痛之时,昏倒,右手臂卷掣,挽之不得。用痰眩方,四五度效。当治八九度。[49]

头痛第二十九

*一男子,年可四十。头面尽痛,颈项尤甚。故阴谷、曲泉补,经渠、中封泻。数日半减,数度而快。[50]

偏头痛者,一边之痛也。弟泻不病边,则亦块已。

或有眼疾,大眦赤,眼病边头痛大作。大敎、少冲、复溜补,太白、太渊泻。眼病少减,头痛先止。[51]

*一女子。年可四十余。头痛右过,已十余年。泻左边绝骨,数日减差,一度而已。[52]

胃脘痛第三十

*一男子,年可五十。常患胃脘痛,自心下至哜上,作痛有时无定,或似虫痛。阳谷、解溪补,临泣、陷谷泻。数度而效。[53]

腹痛第三十一

外察部分,多有所验。至于肺浊之右痛,肝痛之左边,冷痛之在下,胃虛之无定,大肠之近脐,血虛者之小肠。可论而火郁心痛,不异胃脫,尤为最难。

*一男子,年近四十,初作腹痛,或有腰痛,后作风丹。左颊全红,至目下及左发际,诊左项大肠分,多有结核。故治大肠正格而已。同时,一女子,亦有此症。而但作腰痛,有风丹,故诊项,同治效矣。[54]

*一妇人,年可三十。尚未行经,毎作腹痛,一望少止,而诊其血虚作崇。故临泣、三间补,通谷、前谷泻。一度行经,腹痛渐减。[55]

*一妇人,年可五十。腹痛欲死,十数日小减之后,亦饮食不下,如食滞,又有泄泻间作,多有左边之症。故治以肝郁,数日效,二度快已。[56]

*一妇人年可五十,腹痛苦恶,别无部分,按之右胁如有物。知是痰郁。故用气痛方,有效。气痛虽似右胁痛,然气弱者,多生胁痛,多气者,善作气痛。[57]

*一男子,年可三十。恒患小腹痛。每有晨朝冷泄。用肾经正格,有效。[58]

*一妇人,年可五十。腹痛已三十年,胸腹胀满,动无部分,胃脘尤甚,足无津液,跗上亦浮。用胃经正格,一度而足有津液,腹痛减止。[59]

*一女子。恒作小腹痛。肾经弱耶,大肠不足耶?诊项有多结处,故用不病边,大肠正格,即止。屡治胎然亦已。[60]

*一男子。常痛心下,用火郁方,有效。火郁,虽似心下牵症。吸而欲绝者,心下牵也。微微隐痛者,火郁也。[61]

*一十余岁,女子。複痛脐上,累日呼叫转辗,诊项耳下,大肠分有结核,知大肠虚。故用正格,即止。[62]

*一女儿,年十四五。全身浮生,两眼合而微开,又头疮已久,项亦大肠分结核六,知胎毒。故用大肠正格,数三回苏,浮尽除,胎热亦减。[63]

*一男子,年十四五。右边牙齿疳蚀,浓汁自齿间涌出,右胁浮,时作振寒,肿处剌痛,头面一边不能按摩。左顾不能转侧,诊项知胎毒。故用大肠正格,数度有效。非项上结核,岂知胎热。然则小儿头疮,项核,多是大肠虚也。[64]

*一女子,年五十。腹痛间作,已数三年。方痛月余,或生眼花,头痛,两眉上举,颜头若空虛,心下郁闷。用火郁方,一度效。[65]

腰痛第三十二

本注曰,凡人之腰痛,皆系于膀胱。时师之所治者,不知补泻,但刺委中,或剌昆仑,或差或否。归咎于病者之调理,任责于家人之供馈而已。不知肺肾胆大肠之分门,异治,堪作捧腹。凡大肠腰痛者,或生瘰疬,自肩前陷中,至耳珠下,又回颔下,如贯珠者。三里、曲池补,阳谷、阳溪泻。无不出效如神矣。

*一男子,年十余岁。第八九椎曲而如一攀,行步两手撐膝,而如是者数年。有一针客,刺委中,即刻仰卧不起,两脚伸而不屈,软如无筋,按中封近处,则站捣摇摇。余疑筋痿,用肝经正格,数月,眼热卒发,唇口糜烂,两眼黑白睛上,圈圈如红黑大者,各三四枚,视物不得。用肺经正格,数度,两眼如前,两脚仅屈伸,而腰上起骨少减,以资斧继而去。后闻,两手依人行步云。惜哉!未满数度。[66]

*一妇人。恒苦腰痛,不能會。四末>之肉或全身浮气,头靣龙重,或生瘾疹,或作腰痛者,大肠虛也9用大旸正格,诸症止矣。「67]

*一男子,年近五十。腰痛,并右脚足无力躁涩,已累年。诊项有大肠结处,故用大肠正格。左治,数度余,有效。[68]

*一妇人。八九之椎曲而起,前后阴引痛,两脚环跳以下曲胭上,刺痛不仁。龟背是张弓驽弦。故用肺经正格,诸痛尽除。椎骨半伸,在近之人诅毁止挽,不尽度数,故未见快,惜哉。[69]

*一男子,年近六十。患龟背,不能食苦味者,以胸中如裂故也。正立则身长为平曰之半。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除泻。近三度,行步自若,其背比平日之所异,六七度,可以怏痊。[70]

*一男子,年可一十余。常患龟背,随年尤甚。用肺经正格,一度余,腰病半伸,仰卧则背折骨之声。[71]

*一童子,年可一十余.。右脚蹇,踝骨下环而酸痛。左右耳下有结核,大者十余枚,小者下讨多,在大肠分。两眼黑晴上乱蔽,红白丝,视物如雾。左治,大肠正格,四五度,有快效。[72]

胁痛第三十三

右胁痛,或似痰眩症。如痰痛,右胁痛,但痛恶而已。心下牵者,吸时引痛者也。多验此方。

*一男子,年可三十。恒患心痛,瘦瘠如饥。大敦、少冲补,鱼际泻。二度而效。素以心下牵引,下至横骨,不能正立,其后屡验。心下牵引,不能吸,大是此症。[73]

诸气第三十四

本注曰,君子行之无尤,何气之有哉?经曰,厥者,趦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营卫之配合,理气者也。气者,已之所作,而已成病根,不能自制者也。

*一小儿,年可五六岁。恒患鳖腹,针药少可矣。误落高轩,惊倒扶起,食顷回生,其后毎*,如惊昏绝,一顷而起,时时恶寒头痛。太冲补,少府泻。一次而已。[74]

疝气第三十五

*一男子,年可二十余。右边阴囊偏坠,大如一拳,或作远行,脏腑引痛,自小腹,去去歇镇。不病边,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数度而有效。阴卵偏坠,当治颓疝,右胁痛,有肺候,故治之。[75]

 *一男子,年可二十余。自鸠尾下至曲骨圆一盘,左右胁下,可容三四指,按之如鳖,如心积,毎每鼻血。问其始发,即大不减不加,一定不动,是阴经之症中满。故即用脾积方,三四度,不验。用血疝方,二日,眼有眩气,四五日,更无眩气,至一度余,数百里外,轿卒来,后期下去,到家之际,腹病如失,四五日,常不谨房事,裙不施踵。[76]

*一男子,年可五十。自右胁下至毛发,恶痛欲死。其右目曾有白眦膜。方知肺虚,用正格,左治,效矣。[77]

*一男子,年五十。自脐下至曲骨上至胁下,右边而引痛。曲骨之右微浮。故治之左,而用肺经方,疝气即止。「78]

脚气第三十六

脚气之症,多载于痿症、痛风门。

*一男子,年三十。初作腰痛,次作膝痛,盖骨左右大于平日之倍,足踩左右亦浮,曲膝不能仲。迎医治之曰,诸筋厲胆,泻胆经六度,病边少减,不病边更甚于前。胃言过度,更针初病足二度,病无少减,元气泄尽,不能坐卧,肉色绿而不汗,而如汗矣。然不病足尤甚,初病足少减,治当少减足。故针膀胱经五度,不减不加。疑而更问,则方针之足,即初病之足也。更针方,病足如前。通谷、申脉补,数度而已。四五度,扶杖行步。余之初意,谓膀胱病而到今,思之则胆经为主。补通谷、申脉之,有效。抑非能生胆经之致耶?然则不可以就事论事,当问治病之始终。[79]

*一男子,年可二十余。右膝盖骨后当中有旧疮,已三四年。脓出流下,湿履袜不绝,所病脚伸而不屈。临泣、陷谷补,厉兇、商阳泻。数日屈伸,三度而已。此虽脚足病,胃部湿伤之致,胜格治之效。[80]

痛风第三十七

本注,非不该备,所谓麻木者,多此症。

*一男子,年可三十。四肢及全身刺痛,四五日后,更为结核,所在无数,或大如一卷,或大如胡桃、生栗。如是者,十数日,即解如常,数三日,复如是,已经累年。故商阳、窍阴补,阳谷、阳辅泻。数日,更不起作,数度而快。此症,难曰行痹,故为之记。[81]

*一男子,年可十余。足大栺内侧,皮肉绽开,长寸余、广三分许,不痒不痛,已数年。或曰油烙可治,以面泥四围,以神子器油烙之数次,不知寒热云云。故大敦、隐白补,经渠、商丘泻。二度完合,四度怏合。难曰着痹,故记。[82]

*一男子,年可四十。右手掌t红气一蔽,E于大肠、三焦,上之横纹后数寸,而不犯小指。然肘后小肠豚结核,按之本经所过处痹然,则知是小肠病,故脉痹治之。有效如神,故记。[83]

*一男子,年近三十。右手大指麻木,灸之针之,已落一节,病势更深云云。故少府、鱼际补,尺泽、阴谷泻。有神效。[84]

*一女子,年近三十。右足商1£、然谷、涌泉之处微白,如一掌大,如疹毒、如粟米者,或白或红,而痒在所着之内。大敦、隐白补,经渠、商丘泻。三个月而已。着痕多犯肾经者,而治以着痹者,何也?肾经本无麻不,故也„[85]

*一男子,年可三十。两脚足糜熳如湿疮,上至胸背。大敦、隐白补,经渠、商丘泻,有效。治以着痹者,先始脾经也,疮以在下者,湿也。湿似重雾,非风无以扫之,补正风而治之。「86]

*一男子,年可三十余。自尾骶骨后至粳下,微白如掌,或斑然如虎纹。闻始自七八岁,数年前,右足大指端生疮,百治无效》少府、鱼际补,尺泽、阴谷泻。大指疮先已。[87]

*一男子,年四十。匹末浮白,痿战无力,a肢倦痛,仅行门庭,全面红暈,全身似有浮气云。始周年,相必未形者久矣。初以痛痹治之,不验。更以治肌痹,有效。经络不明,四末及面属胃,故也。[88]

*一男子。四末及面,如抹糊而已干者,尤甚于+之肺部。故少府、鱼际补,尺泽、阴谷泻,有效。非白虎风,而治以本方者,何也?肺病,病之在上者,多用胜格。[89]

*一男子,年近六十。两肩臂痛恶,麻痹。时师乱刺天应,转剧,敛发敛衣,任人结束。以痛痹寒胜治之,有效。[90]

*一男子,年五十余。全身痛痒,其色暗赤而浮白,始自尾骶骨前后,至阴囊前及毛发际,曲胭下亦甚。上部则左右尺泽近地亦甚。虽未至骨痹,知以阳水不足,故用膀胱正格,有效。[91]

*一妇人。右肩痛痹,手亦如之,其兄素以针药为名,率致刺天应,痛恶更甚,乍寒乍热,举止罔措,衣带任人。余以痛痹寒胜治之,一日振寒止,数回痛痹止,衣带自任数度止。[92]

*一男子。右膝上内侧,白钱如一掌始,连及全身,大小斑斑然。当曰着痹,始自肝分,故用肝经正格,累月而有效。然则俗言钱风者,多出于肝脾经也。[93]

*一男子,年可四十五。左手小指钩,左边手臂细而小力,小指内外侧麻木。初用心经正格,久而不验。用脉痹方,有效。然则心经本无麻木也。[94]

*一男子,年四十。右足束骨以上至踩骨下有麻木。所谓治病者,灸之药之。腐陷去骨者数枚,量如大种子。内外踝下,是膀胱分。故用骨痹方,有效。[95]

*一男子。右足跗上,以行役之余,以系鞋致伤,久之而合,本处常有根核,久而成麻木,及于全身者,或如大豆,或如大钱,或如小儿拳,浮气如痘肿未浓。上唇赤而浮,不能动侥,连及鼻准两顿,直上眉间近发际。上唇属胃,跗上亦胃也。用肌痹方,有效。[96]

*一男子,年可二十。右边口眼蜗斜,小指外侧至肘上麻木。眼珠微红而露,全身多有麻木处,右足跟骨腐散难合,左足大指绽开为疮,已五六年,以先始小肠经。故以脉痹治之,三四度,口眼正,两疮俱合,麻木当用二十余度。[97]

*一男子,年近五十。左膝内侧生钱风,渐大如掌,按之成麻木,至八九年,全身尽变,眉落脱毛,闭户已数年。初见,全身之一同,不辨部分,但问知膝内为始,当为筋痹,人祥不可迁动,又不可往而治之。教本方呼吸补泻,使病者,自针周年,效已过半至。此则快袪,必矣。[98]

痿症第三十八

*一男子,年二十。右膝痛酸,用诸数条,不效。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一度余快。[99]

*一小儿。左脚无力,坐立不举。按其右胁,有鳖腹痕。故筋痿方,右边治之。一度,鳖腹与左脚并快。[100]

*一小儿。龟背龟胸,两脚痿而不能屈伸,长卧不能卧起,两足时时战捣,按之则尤剧。龟背、痿癖,总是肺伤。故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数度。全身上皮风如痒者尽消,而眼上红肉亦除,两脚任意屈伸,能匍訇房内而已。则此是必袪之疾,而以资斧不继而去。[101]

耳病第三十九

耳鸣,虽为一方,又有痰厥耳鸣。

*一男子,年可四十。气力壮大,无故耳聋。经渠、复溜补,支沟、阳辅泻,数日而已。重病后,耳疮余崇,耳聋积年者,以此同治。[102]

目病第四十

瞳子浊,虽是青盲,治之最迟。t眼,乃是昼明夜不明,治为之尤速。水土症及伤食症,多有之。有水土,以水土治之。有伤食,以伤食调脾。不可执-:

*一男子,年可二十。右目黑晴,如粟米半粒者,微白。在黑睛者,当曰肝病而方,外眦尤赤。故用胃经王格,有效。[103]

*一男子,年近六十。两眼浮合而不能开,痛不能成寐,寸步不行者,累年。大敦、少冲、复溜补,太白、太渊泻。四度痛止,视物矣。[104]

*一妇人,年近二十。屡年眼赤,上下胞亦赤,乍歇乍剧,黑白珠丝暗赤如肝热,故用正格,有效。闻已六七年病,则似或数月可验,其于归在客月退期,归待其差度,而行之一度,而快以前定日行之。[105]

*一男子,年近三十。两眼赤,黑睛红白丝暗,白眦四面皆赤,无部分。初用肺经正格,无验。更用肝经正格,数月,仅视物而辨其黑白。[106]

*一妇人,年可十八岁。恒苦眼头痛,两眼尽赤,而外眦之白睛尤甚。用胃经正格,治数月,快已。三年之余症。[107]

*一男子,年可二十。苦雀目者,三四年,当以本方补肝经,此人有伏梁症。故大敦、少冲补,阴谷泻。一度目病如常,四五度伏梁已。然则肝心俱病,不能'目得血而能视,,非伏梁治以本方。[108]

*一男子,年可五十。两眼别无所痛,而时或吞醆,用肝经正格,一度少减,二度知平日。[109]

病第四十一

口中生疮。液门、中诸补,承浆、劳宫泻。数日不验,必是胃热,以此治之。

*一男子,年可五十。口中糜烂,饮食无味,不近咸苦,已五六日。此人左边半身尽麻木,已三十余年。液门、中诸补,承浆、劳宫泻。一次,口病即止。然左边之麻木,无名指尤甚。以痛风言之,则三焦本无,而且三十年麻木,若是痛风之症,岂不至大风乎?此是气不足,而血不能配也。当以右边临泣、中诸补,液门、侠溪泻,以差为度者也。[110]

*一妇人,年近六十。舌左侧如割去陷下,可容太面,已六七朔。右手液门补,中诸泻。数次快已。[111]

喉病第四十二

喉中一边之痛。单蛾,阴谷补,商阳、液门、中诸泻。数次不验,更以喉热治之。阳谷补,液门、中渚、陷谷泻,则神效。

*一男子。喉中右边,如单蛾,时时恶寒,咽干语讷流涎,治以单蛾,左边针,不验。又治喉热,不验而甚。是痿黄,更察耳下,颈项大肠分结核,如大小豆者三四。又有腰痛,治以大肠正格,一次而汗,翌日一次而快。然诊症明则或用本方之外。[112]

*一男子,年近三十。恒患喉热,用药累治不验。初疑胃伤治之,四五次,不验。喉中别无所浮而肿。故用肾伤治之,不一度而快已。[113]

*一妇人,年近三十。喉中右边肿痛,后数日左边亦肺痛,不能言语,口常流涎,两眼红热,仅下清米饮少许。此症,毎年一次,十数日欲死。两边俱肿,故初疑胃伤治之,不验。左边阴谷补,商阳、液门、中渚泻。一次小歇,二三次诀已。然则肝候或在右也。[114]

*一妇人,年近三十。喉中不便咽下者,数日,左边曲颔下,如大栗者一牧,不痒不痛,久当为瘰疬。治以单蛾数次而已。以部分之为肝,喉项之多三焦故也。[115]

齿痛第四十三

上下齿分治者,二方《然上下并痛者,治以所风。

*一女子。右边上下齿并痛如狂。始四五日冬夜外宿,或坐或起,不知所为,清晨未食而来,闻下齿先痛。尺泽、阴陵泉补,三里、绝骨泻。而先补尺泽数回,诸痛即止。[116]

*一妇人,年近四十。上牙坏屑,俗虫齿,痛小歇之暇,複痛而溃,时时有清厥之气,忡气不平,其气会于齿,则痛恶如狂。不甚边,週谷、内延补,阳谷、解溪泻。一日半减而已。然则菔痛亦有胃热耶?拳其必明者治之,其余不期而效也。[117]

鼻病第四十四

鼻塞者,气壅也。鼻衊,鼻血也。鼻衄,浊涕之有血也。鼻息,鼻中有息肉也。鼻痒,鼻肉之,如枣核者出见也。鼻壅,不塞而壅者也。鼻涕,不寒而涕也。

*一老人,年逾六十。一边鼻血不禁,一日五六次,夜亦如之。如是者数三日,颜色痿黄,已出之血,谅可一盆云云。故前谷、内延补,小海、三里泻。一日半咸,二日快祛。一边之鼻血,故治以一边。[118]

*一男子,年可二十。已鼻塞者十余年,言红疹后触风云。故用肺经正格,一度而效。[119]

*一人。准齄而红。太白、太渊补,大敦、隐白泻。近二度,有效。此人本不饮酒,而用酒痰方。则本注云,嗜酒准齄,以此推之,足为绝到处也。[120]

血症第四十五

吐血者,鲜血之不禁也。衄血者,非喉中之出,而口中之伤也。损血者,所害之血,出而不禁也。瘀血者,伤而未解也。咳血者,癀色之血有也。

*一男子,年可二十余。倒陷数文地,颈项入肩,昏绝不省,使壮丁者肩头相引,颈项之长减平日一寸半许。胸背栢引痛,动作夺气,面如白痹者而稀稀,全身亦燥涩。太白、太渊补,曲池泻。数三日别无他症。四五日,后重如痢疾,下血数碗,时时大便亦红。所则远来徒步者,而痢疾以后,不能出门,然则卒补气分,壅碍之血,不能配气欲解,而不去成后重故也。数度快已。[121]

*一男子。醉中撑重驮牛,抱仰卧于精地,伤胸欲折。太白、太渊补,曲池泻。素以扶起扶坐,能仅坐而复立,数日快。[122]

*一人。见蹴阴囊及肾,腰不能伸,坐卧亦难。用肾经正格,有效。然则本方紧于上部下部,随经治之则亦效。[123]

*一男子,年七十。右手腕以上折而反张,血气衰弱,不可难刺。即以平木二条,前后束定。不病边,太白、太渊补,曲池泻,一度而止。详外未尽记。[124]

痔漏     第四十六

依本方,脾俞三百五十五壮,胃俞三百八十六壮灸。大肠经通谷下泻,腰眼穴,亥日亥时下。

芝山医案附录篇

所属病灵枢杂论

五月不针三里,而尺泽、然谷不深刺也。假如,阳水偏枯用膀胱正格,心肾经本无麻木,大椎属肺,张弓弩弦当治肺经,一边手臂不用是肺经之所伤,脐下软戾大小肠气也,落上黾背皆属肺,若边头痛泻绝骨不差则补肾经复溜,如有微效则用肾经正格,如用肾经不效则太渊补,如有微效则用肺经正格,而体气虚弱风必伤腑当用大肠正格,菜毒当用脾经正格,白虎风当用肺经胜格,疔毒疮红丝疔宜针肿痛付菊汁冬宜根,小儿食病五疳诸积葱椒煮蛤蟆服之,小儿惊风当用心肝经正格,若心积伏梁有黄疸者用心经正格则,余症皆治也,飧食当用脾经正格,阴陵泉。

水味咸,火味烈,金味辛,木味酸,土味甘。

若夫背上诸俞,灸之可也。刺之不可,以火补者,无灭其火,须自灭之;以火泻者,

疾吹其火,扫其艾,须其灭火也。      上一节出者,灵枢经。

杂病用针法

种玉方,待妇人,行年疗病曰,合谷、太冲、三里、三阴交具补;若有腹中痰与湿,则灸关元百壮,或灸胞门子户五十壮,如法后遇四五朔无验,其卜者,且针一度,又遇四五朔无验,必有痼疾。论症治小见不验,关元则脐下三寸,用脐下至曲骨五寸之寸,胞门、子户(水遒一六),关元两旁各两寸,左胞门右子户,无湿痰不灸,若有则先灸后针,可也,亦补也。若夫他病记后写。

惊风  少商、涌泉通气。

子悬若至死境则    合谷、三阴交俱泻。见或不全,母命可求矣。

霍乱  四关、公孙通气。

蚓腹  绝骨、承山泻。

喉症  液门泻。

风丹  随经络针泻。

三焦风      外关、中渚泻。兼小肠,临泣又泻。

足痹  商丘补,束骨泻。

小儿脱肛    百会七壮,脐中年壮,或五十壮,或百壮灸。

火丹毒      谓游风通治。

风丹及火丹入胸腹则死    即用利针周匣红皮,多出恶血,翌日更观红赤右针效。

急惊慢惊两症气绝者      论太冲脉不绝者,可治。百会三壮灸。

产后乳艰    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未成时落伤脱阴    三阴交、复溜补。

瘅疟  先针,泻大椎,人中通气,泻。

乳肿  太渊补,临泣泻。

色伤寒急时  涌泉、然谷,中取单泻。

产后小便流  取石苔汤跨,取汗神效。

凡诸阴阳经生痫者  取其本经之输穴以泻之。

血下股      行间泻。.

真头痛      少冲补。

边头痛      中渚泻。

半身不遂    草胶补,明夷泻。

鳖腹  间使、太冲泻;或大敦泻。

乳肺黑头痛  陷谷泻。

乳肿白肉痛  太渊补。

劳极  大敦、少冲补,阴谷泻;或黄疸大敦、少冲补,阴谷泻。

虚劳  用肾经正格。

痫疾  右顾则肺病,太白、太渊泻,少府鱼际补;若左顾则肝经病,经渠、中封补,阴谷、曲泉泻。又法,神门补,后溪、行间泻,亦好。

便毒  仆参、太冲泻。

乳肿  太渊补,临泣泻。

喉症  曲池补,阳溪泻,三里补,阳谷泻。

痰眩  少府、鱼际补,太白、太渊泻。

麻目诸肿等  痛则实,不痛则虚。

痰癖  无根本而发动,用大肠正格,神效。

便毒痛      昆仑泻。

诸肿  肉色白者虚,肉色红者实。

心包络      若有麻木,则以小肠治之。

肾经络      着有麻木,则以着痹治之。

三焦经      若有麻木,以大肠治之;若不验,以脉痹治之。

心包  若有麻木,单治中冲,君火也,少冲立君臣,大敦补。

客鬼  劳宮补,间使泻。

诸淋疾等    用肾经正格。

中暑多有浮气      宜用心经正格。

妇人血颓    用血虛,小肠方,则效。

小儿疳疾及疳疮    用大肠正格,呼吸皆出于肺也。

右胁痛      肺积。

左胁痛      肝积。

胸中积      脾积。

脑通  阳谷补,窍阴泻,大都补。

缩惊风      大敦补,太白泻。

浪风  治十宣、四关、合谷、太冲。

病病大概如是,故敢忌,后世之为拙累设其要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