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诗词里的春天,历代均有涉猎,精品层出不穷

 行云流水vmmxd6 2022-02-11

春天,是文人们永远吟唱的题材,无论历史如何变化,春天永远是文人墨客笔端的最常见的创作内容。古往今来的诗坛,吟咏春天的篇什实在是无法胜数。人们在春天里,沐浴着温暖的春晖,感受着生命的涌动,在感情的调配下酝酿着关于春天的咏叹与寄托。

因此,春天对于历史文化来讲,一直也都是春意盎然,让人感到纸张里的无限飘香。

相关题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在长期修养后出门的时候,突然感受了冬去春来的复苏,因此发出了:“迈迈时运, 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感叹。结合谢灵运后来的结局不难看到,他活在一种无法言表的痛苦与彷徨之中。东晋的山水春水,始终未能将他治愈。

而同时代的陶渊明正在荷锄南亩,在春风中得到回归精神故里的欣喜。在春日他给后人们解释了自己为何要辞官,因为“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地要的草很高了,因此从春天对于陶渊明来讲是劳动者的春天,是创造生活的春天,里面充满了对农业生活的自由渴望,寄托了这位山水文人的深沉恬适生活的愿景。

相关画面

而大唐的李白显然更为超脱。“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园序》)李白在春夜的微风中,借着一点微醺,涌动着诗的激情。天地都是李白的,何况一个春天,自然要为他所用。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在春日里与故人重逢,感叹的也是更多的是世事沧桑如梦,因此,杜甫的春天是一个聚会者的春天。

春天如同一把卷轴逐渐流转到另一个时代,悄然而至,而最早发现它们的竟然都是文人。

“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凤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春色阑珊,正是恼人天气。莫名的春愁,笼罩着这深深的楼台。风中飘摇的落花,不知命运操在何人手上,望着这落花,词人不禁思绪悠悠。 春天的芳草发出清新的香气,长满芳草的小径,通向遥远的天边。

相关画面

南唐的命运似乎也如同这风中落花、水中月,前路捉摸不定。词人的愁绪是那么的深长而阔大,与“花间”词人相比,李璟的词就显得深沉而意境广远。而 李煜却把这种的伤春之作,推向了无以复加的从程度。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愁绪的另一角度是无可奈何,纵然江南的春天再美,却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春去也的的悲伤。

冯延巳虽然做过宰相,但是他的词作艺术成就却非常巨大,王国维评价其词说“冯正中词品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人间词话》这是很中肯的说话法。冯词中有很多深广的愁绪透射出来,伤春悲秋一类的篇什,恰好做了它们的载体。 宋词中咏叹春天的作品非常之多,几乎是俯仰即是,这些咏叹春天的作品,情感基调并不单一,而是多侧面的,其内涵也相当丰富。但归结起来,大致感春、惜春、伤春、怨春等几类情况。

相关画面

到了北宋时期,是词作滥觞的时代,但是感春之作,依旧最有名的要数宋祁的《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铍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不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首出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这首《玉楼春》,在咏春词中可谓是卓绝千古,把春天的氛围渲染的十分光彩繁华。春光依旧是美丽明媚,汴京的东郊风景优美,春容满野,芳草绿荫,杏花如雪,莺啼长空,燕舞随风,北宋的百姓们泛舟游湖,湖上的波纹次第涟漪,似乎是欢迎着来看他们的百姓。这首词的勾魂之笔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颇为历代词论家所的赞叹。词人因此而得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雅号。民国的王国维对此评价:“'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

因此这个“闹”字成了最生动春天的开河之作,令人看到春天的蠢蠢欲动的希望与寄托。

大文人 苏轼对春天的感怀自有另外一中兴致。 他在《蝶恋花》的词中写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相关题材

虽然都是感春之作,苏子则有着与众不同的风貌。咏叹春天的词作中,有许多是抒写惜春、惋春的基调。这些词作,基本上都是写暮春景色的。苏东坡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的是年华易逝、人生易老。有的时候,词人在作品中并非单纯的、一般性的感伤,而是有着特定的情感内涵,也就使这些惜春、留春之作更为浑厚深沉。

时光跨越到南宋的春天。

淳熙六年(1179), 辛弃疾时年四十岁,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临行前,同僚王正之为他举行了一次饯别酒会。

当时他南渡已经十多年了,他虽然胸怀抗金救国、光复中原的宏图大志,但始终未能受到重用,未能实现杀敌报国的抱负。辛弃疾从亲身经历中深深感受到南宋集团的软弱无能,加之奸佞当道,贤士遭妒,国势日蹙,北伐无期,而自己却不能施展抱负,眼看岁月老去,青春流逝,心中生出了的忧愁和怨恨。显然他知道这次由湖北调往湖南,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在这个春天的远行,于是触景生情,在酒席之上写下了这首摧刚为柔的名篇。

相关画面

以豪放著称于世的辛弃疾的词作罕见的来了以此化身女人的柔媚与哀伤。在这个烟柳迷离的暮春时节,女主人公怀念着别后的男朋友。她回忆着临别时的场景: 慢慢地拔下头上的金钗分成两股,与君离别在碧波荡漾的渡口;岸边垂柳依依,江上暮蔼沉沉,那凄迷的景色使我感到更加悲伤和痛苦。别后,相思更苦。连日来阴云密布,十天里倒有九天下雨刮风,想登楼又怕登上那层层高楼看不见你的踪迹,徒然增添我心中的忧烦……。

相关画面

清代词论家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词贵愈转愈深。稼轩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仰以上句转出,而意更深远。”其实,在女主人公的愁绪里,寓托了词人的深刻情怀。

类似这样的词作很多很多,我们不必把所有篇什都拿出来,只是从这些代表作中就可以窥见古人的春天。春天,既是充满生机、令人涌动着希望的时刻,又是触发人的愁绪,在落英缤纷中感伤着青春流逝的季节。因此诗词里的春天的气象是多样的,但是这种情绪也是如此,变化万千,而作为表达自己思想的作品往往蕴含着那个时代的独特复杂的所有形势和原因,最终在那个相似的春天写下了不一样的感悟和境界。

因此无论哪个时代,春天是文人最能捕捉的一个时节,在它们的感受下,推出了与春天一般美的诗作,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具审美的作品,甚至跨越时空的春天,依旧还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与风度。春天,是历史中最鲜活的日子,古人对于这个把握超越现在人们对春天的理解,或许,两个时空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于是当我们读起过去的春天词作,往往感叹其中蕴藏的美感,而我们或许只能拍摄几张春天的照片而已。留住春天,古人做的确实实在经典永恒,让人叹为观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