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席结缘车马灯/王燕 文

 开心明智 2022-02-11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主席结缘车马灯

王 燕

优秀传统文化“春节热”现象在湘中古邑春潮滚滚。2月9日晚,邵东车马灯在邵东国际商贸城、邵东市星沙物流园、金利华大酒店等市区巡演。2月7日晚,邵东车马灯在市区时光别院民俗文化酒店、金龙华府、龙熙府邸演出。来自邵东市野鸡坪镇黄家村的车马灯班以传统的车马灯表演欢庆新春佳节,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丰盛的“视听盛宴”“文化大餐”。

传统文化光彩夺目

邵东车马灯历史悠久,是邵东民间的传统小戏,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融入当地的传统花鼓调,逐步发展成为流行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车马灯”。这种表演形式在建国初期十分流行。 
车马灯又叫走马灯,一支车马灯队伍全套配齐达96人。车马灯由若干盏(通常36盏)上面带框罩、下面连举把的马灯组成,另加传统戏班配套。表演前有两骑马老生,后有两驾花车,由两名短衣车夫推着,车内各坐一名花旦舞花扇、唱花鼓。邵东车马灯曲调有《四门滚财》《探四季》《 磨豆腐》《正月子飘》《绣麒麟》《孟姜女》等,表演的主题是四季耕作和民间风俗。除走马灯(窜出“九曲黄河”“四角定子”“8字”“半边月”“大开门”等)外,还有跳加官和捡红包两个段子,用锣鼓、二胡、唢呐等乐器伴奏。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三国时候刘备率领麾下关羽、张飞、赵云营救甘糜二位夫人的典故。车马灯里红脸黑脸的丑角,对应的就是关羽、张飞,“四哥哥”原型是赵云。两位“车子姑娘”,对应的是刘备二位夫人。举马灯的,对应当年打着火把的士兵。车马灯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邵东极为盛行,几乎是家喻户晓。它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传承至今,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2015年5月,邵东县人民政府公布将“邵东车马灯”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从今年开始,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决定将“邵东车马灯”逐步申报为邵阳市、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情有独钟应邀观看

在2021年的一次聚会上,邵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邵东市作家协会主席、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邵东车马灯”代表性传承人唐志平感慨道:“邵东最具传统文化的车马灯在民间业已基本销声匿迹了,2022年春节,我一定要想办法把队伍组织起来,不让车马灯在邵东失传。”
小时候过春节,我特别喜欢追着车马灯队伍走,虽然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觉得里面的乌龟精、蚌壳精好美好美,车子姑娘好靓好靓,栩栩如生的骏马威风凛凛,长龙式的走马灯照亮了整个村庄,田野山岭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我马上怂恿唐主席:“如果您重组车马灯,我一定来参加!”本以为只是戏说,没想到今年的春节,唐志平主席还真的组织了70多人的车马灯队伍,并从乡下耍到了城里。短短的几天,抖音、新邵东·邵东新闻、红网邵东站·邵东网、邵阳日报·云邵阳、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电视台等几十万的点击率刷爆了朋友圈。


为实现诺言,我陪同非常热爱民间艺术的父亲一起参加了当晚应邀在邵东国际商贸城、邵东市星沙物流园等地的车马灯演出,黄玉彪董事长等知名企业家知道唐主席重组车马灯团队的不易,用“邀请演出”方式默默地支持着邵东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春节期间,这支车马灯队伍先后到野鸡坪及周边表演,传达喜庆、表达祝福,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观众在感受传统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时,还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了这一精彩的瞬间,通过朋友圈等不同方式分享给亲朋好友,把欢乐送到千家万户。


重出江湖喜乐百姓

1983年,刚满19岁、在当时的野鸡坪乡锦河小学当“孩子王”的唐志平,从当地信用社贷款500元到供销社买了32盏马灯,与堂兄一起跑到山上砍下30多颗小树做马灯把,再到村子里招兵买马,多次游说俊俏的小姑娘、英俊少年,再请会唱花鼓戏的伯父唐新家、父亲唐星照当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学唱小调、学打锣鼓、学奏乐器、学窜马灯等。通过几个月的专业培训后,一群充满朝气的车马灯队伍浩浩荡荡,彩灯如龙、彩车翩跹,翩翩起舞的仙女们融合湖南特色的民俗习惯与民间曲调,加上绚丽多彩的走马灯,所到之处,皆是掌声如潮、轰动一时。当时演“花子”的唐志平及表兄宁玉良更是与妙龄女粉丝喜结良缘。《西游记》《白蛇传》《姜太公钓鱼》《老汉背妻》《刘海砍樵》《冬姑娘过渡》《毛国金打铁》等经典故事通过他们的幽默风趣的诙谐演绎,邵东老百姓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随着南下打工浪潮,村子里的年轻人为了生计相继离开了野鸡坪黄土坝,美丽的花旦们也已出嫁,英俊的少年郎另闯出路。由于车马灯队伍人数最低得有50-60人以上,并且每人都得有一定的专业性,黄土坝车马灯勉强撑到了2000年不得不解散,而这也成了唐志平主席与宁顺祥老书记心头多年的痛。
重组车马灯团队,让湖湘文化进万家,弘扬邵东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在中共邵东市委宣传部、邵东市文化旅游广电体局、邵东市文化馆等领导、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企业家们的大力支持下,唐志平主席与宁顺祥老书记等人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0多年后的今年春节让邵东70多人的车马灯队伍重新出现在乡村及城市。

“莫敲锣,莫打鼓,听我花子讲几句。我是一个大老粗,从小冇有读过书。父母送我去读书,我捉到麻怪学阉猪。如今上场来打岔,搜肠刮肚讲不出。有人笑我'二百五’,有人骂我'老糊涂’。”一阵阵的笑声传来,老百姓的笑脸回来了,冬日里的春风回来了,浓浓的年味回来了……
邵东市文化馆馆长、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周美彦表示:车马灯,曾经是邵东农村春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也是一代代邵东人的美好记忆。邵东车马灯一度沉寂了近20年,让许多人深感可惜。今年春节,车马灯重出江湖,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凸显了非遗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传承人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这种契合人民群众需求的传统文化一定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简介】王燕,女,邵东市人,毕业于中南大学,邵阳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邵东市工商联城区商会常务副会长,龙哥箱包集团董事长。代表作有《牛马司的记忆》《茨菇里的悠悠慈父情》 《站在父亲肩膀上看世界》《女子夜话》等。

我是一个大懒货

唐志平  搜集整理

喜呵呵,笑呵呵,

我是一个大懒货。

如今虽然四十多,

冇哪个帮我把媒做,

至今还是个“黄花货”。

那天我出外把艺学(读“硕”),

师傅告诉我打“篾货”。

师傅打的“纠纠圆”,

我的打个“扯(读cha)扯货”。

师傅咯现钱哈(全)卖脱,

我咯赊账莫哪个要。

我挑担“篾货”到中乡(今灵官殿一带)过,

中乡妹子蛮蛮多,

个个样子都不错:

瓜子脸,粽子脚,

骡子屁股唢呐腰;

走路好比风吹柳,

过桥好比踩悬索;

腰子是咕嘎扭,

屁股是咕嘎挪。

看到我心里不好过,

顺便用手“伞”(方言“抱”的意思)一个。

不该不该真不该,

不该到她房里坐。

房里坐了都不要紧,

不该在她胸前摸。

她的大爷(夫兄)撞起我,

把我担“篾货”全扯咯(撕烂的意思)。

这个生意折(读“舍”)了本,

小子我回来卖“瓦货”(陶瓷)。

“瓦货”生意蛮赚钱,

我东奔西走好快活。

上一个岭,下一个坡,

我挑担“瓦货”到祁阳过。

祁阳妹子也蛮多,

个个都是雅帅货”,

一下围拢来十几个。

喊的喊我情哥哥,

拖的拖我进屋坐,

倒的倒茶把我喝,

一双眼珠(读“暗主”)还射(读“厦”)到我,

看得我心里不好过,

顺便用手箍一个。

不该不该真不该,

不该到她房里坐。

房里坐了都不要紧,

不该跟她“沤”被窝(读“廓”)。

几扎(她的)丈夫回来撞起我,

把我担“瓦货”哈打咯,

还打烂我的“鬼脑壳”。

“瓦货”生意亏了本,

小子我回家开屠桌。

屠桌生意最赚钱,

铜钱赚哒几十吊。

田地我买了几十亩,

西式洋房我砌一座。

家具我买起蛮蛮多,

样样都是新式货。

看见我日子过得好,

街坊邻居都夸我。

来了两个俏媒婆,

给我介绍“俩坨货”:

一个是个“壮坨坨”,

一个是个“瘦家伙”。

“壮坨坨”冬天陪我“沤被窝”,

一身滚烫蛮“死火”;

“瘦家伙”热天陪我睡懒觉,

还给我养了扎好“崽坨”。

可惜咕“俩坨货”,

都是个“摇坨货”(指懒惰):

三年冇洗澡,

五年冇洗脚。

放到堂屋里洗双脚,

臭起祖公老子不安乐;

放到客屋里洗双脚,

臭起百客打喷嚏;

放到灶屋里洗双脚,

臭起灶师菩萨躲到柴角落;

放到房屋里洗双脚,

臭起床公床母拱被窝。

放到塘里洗双脚,

臭死草鱼八百多;

放到河里洗双脚,

臭死田螺与蚌壳。

走到堂屋里洗扎脑,

箅个“色婆”(跳蚤)八斤多:

七个人抬,八个人拖,

拖到庙里“打平伙”;

煮到刚好九“擂钵”,

大家一伙(一阵)哈抢咯。

那个小孩没抢到,

打烂我的新钵钵。

自从我讨回咕俩坨货,

天天在屋里“吵场伙”:

一骂我,没用咯,

二骂我,“现眼”货。

咯一下骂起不要紧,

骂起我出门就闯祸。

那天我从对门过,

陡然闯了个“天大的祸”:

撞起扎鸡公子扒鸭婆,

撞起扎阉狗扒牛婆;

撞起“黄花女”养扎崽,

霸蛮赖到是我咯,是我咯。

唐志平,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湖南邵东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马灯表演艺术传承人。有诗歌(含歌词)发表于《诗刊》《词刊》《诗潮》《草原》《湖南文学》《延河诗歌特刊》《辽河》等文学期刊。出版有文学专著《乡风四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