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乐龄公寓有'粉丝’” 上个月,在盛泽镇乐龄公寓的一次采访中,得知记者想要找一两位特别热心的志愿者,盛泽爱心义工协会会长刘淑娟指着一位正给老人理发的“红马甲”说,“采访他吧,他在这里有'粉丝’”。 于是,记者认识了赵云龙。 “比起经商,我做志愿服务更有天赋” 赵云龙今年68岁,与众多出生于绸都的本地人一样,他也曾是一个与布匹打交道的商人。 “我1998年下海,开了一家绣花厂。”赵云龙说,虽然他自觉经商天赋略有不足,但凭借着诚信经营,倒也给了一家人颇为富足的生活,“干到2008年,当时市场不景气,就把厂子卖掉了。” 到2012年,“休养生息”了几年的赵云龙,越发感觉应该给自己找点事做才行。 “我哥哥曾在部队里学过理发,回来后我也跟着他学了一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帮别人去理理头发。”赵云龙说,打定主意后,他花了两百多块钱,从网上买了一套理发工具。 电动剪刀、梳子、围布、剃须刀……拎着一包工具,赵云龙找到盛泽镇乐龄公寓的负责人,向其说明了来意。 得到负责人的许可后,赵云龙逐间敲开了公寓老人的房门。 “说实话,当时心里还挺忐忑的,怕他们不搭理我。”赵云龙说。 但公寓老人的积极回应,让赵云龙很快打消了心底的一丝不安,而随着理发人数的增加,赵云龙的这项志愿服务,也渐渐成了公寓服务老人的“保留项目”。“后来就不用一间一间地走了,每次过去,公寓负责人都会提前告诉老人,我就在公寓的休息大厅给他们理发。”赵云龙说。 每星期一次,每次三小时,尽管当时赵云龙还算“年轻”,但做完志愿服务,他也会精疲力尽,尤其是给起不了床的老人理发时,他必须弯腰下蹲、举手抬头,往往一个老人就会让他腰酸背痛、脖子僵硬。 “尽管很累,但那些老人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甚至发现,比起经商,我做志愿服务更有天赋。”赵云龙笑着说,“只是因为我个人能力有限,总是不能完全满足那些老人的需要,所以我当时就想,要是有人一起去就更好了。” “队伍里有这样的年轻人,让我倍感欣慰” 2015年,赵云龙加入盛泽爱心义工协会,此后,每次去给公寓老人理发,他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只要在我们微信群里说一下,马上就会有很多人响应。”赵云龙说。随后,参与理发服务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大家还单独建了“盛泽志愿者爱心理发群”,“现在群里已经有51个人,队伍在不断壮大,我们服务的范围也从乐龄公寓扩展到了慈爱护理院、盛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 去年10月,在“盛泽志愿者爱心理发群”里,发生了一件让赵云龙倍感欣慰的事情。 当时,赵云龙准备为公寓老人组织一场剪脚指甲的公益服务,需要专业的志愿者,召集信息发出仅仅几分钟,微信群里一名小姑娘便报名响应。 小姑娘网名叫“娜娜”,是一家美甲店的老板,但因为志愿服务时间定在周六,且“娜娜”的店开在松陵,所以赵云龙又对她的服务意向核实了一番。 “毕竟周六生意会好一些,而且还要她从松陵开车到盛泽,所以我有些不放心。”赵云龙说,谁知“娜娜”不仅没有丝毫犹豫,在当天的志愿服务中,还主动给剪脚指甲的老人洗了脚,“我看她也就20来岁的样子,队伍里有这样的年轻人,让我倍感欣慰。” “有十来位老人,每次都等着我给他们理发” 从2012年开始做志愿服务,到2015年加入盛泽爱心义工协会,再到建立“盛泽志愿者爱心理发群”,10年的志愿服务做下来,赵云龙越发娴熟的理发技艺,得到了很多老人的认可。 “在乐龄公寓,有十来位老人,每次都等着我给他们理发。”赵云龙说,哪怕他手头正忙,那些老人也会耐心等他,“不仅仅是我,我们队伍里的张美圆也是如此,她跟我同岁,也在乐龄公寓收获了不少'粉丝’。” 公寓里的住户虽然都是老人,但同样注重自己的仪貌,他们也会在理完发后,仔细地端详镜中的自己,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赵云龙说,不管老人提出什么样的意见或建议,志愿者们都会虚心听取,“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要求并不是负担,恰恰相反,他们更多更高的要求,正是对我们志愿服务的肯定与认可。” 作者:徐海军 2022-02-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