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准之外》,用新电影讲述发生在新时代里的人间事

 南京印象 2022-02-11

《标准之外》是我今年4月暂时看到的最柔软的电影了。如果没有更好的影片出现的话。

让人会有种回到之前看《触不可及》的美好时光,果然是用一个导演,同一种温暖。

确实像很多人说的,社会越来越进步,对于自闭症患者的态度已经从认知到关切也在慢慢进步,但大概99%的人对于这种所谓的“心理疾病”患者的看法和行为都是,我知道你们很可怜,但还是请离我远点。

《标准之外》:一群可爱的人在做着一件可爱的事

很少有人知道真正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而且是不带有任何伤害的在照顾他们的人,不仅是他们的父母,还有一些毫不相关的陌生人们,一些和你我完全一样的普通人。

像每一个俗人一样,对于这样的人我也许会问,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决心投身这样的事业,毕竟“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

也许他们有过特殊的人生经历,促使他们“回报社会”,或者有不得不为之的难言之隐,工作之余他们也许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帮助他人之外他们也许有着与人前完全不同的情感世界,等等等等。

即便在今天,在2020年,我们对自闭症患者的了解也是寥寥。

自闭症不是一种后天的疾病,这一病症潜藏在婴儿的基因中,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现在还没有研究表明,哪一种治疗方法或药物对治愈自闭症有效,或许根本没有一劳永逸地治愈办法。

所以,陪伴和治愈自闭症患者的人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同理心。这一点,父母都不一定做得到。

《标准之外》的感性在于,它比较细腻真实地展示了自闭症患者在一生中,或在人生的某一个比较长的阶段会接触到的人,像父母,医生,同龄人,护理人员等等。

这些人如何融入自闭症患者的生活,引导他们去自主自立,这些人又如何看待和接纳他们,这些话题在影片中都出现了。

其中,一些人有的选,一些人没得选。

但是电影并没有过多着眼在Bruno和Malik的个人生活上,没有对他们身世的深挖和煽情,甚至没有多少情节在描述两个人会放任何精力在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上。

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工作十分困难,甚至麻烦,繁重,与自闭症患者交流已经很麻烦,你更加无法控制自己照顾的人会在什么时候做出什么需要你立刻出现的事情。

但对于Bruno来说,时刻守护Joseph,就像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放下电话,尽快赶到他身边,借自己的肩膀给他靠一靠,仅此而已。

直到影片最后,我似乎觉得这一切其实并没有太多我们期待的“人间有爱”之类泛滥的感情渲染在其中,更加不牵扯任何“责任”和“使命感”。

Bruno十年如一日地守护Joseph,并不是因为Joseph对他的依赖,或者他对Joseph的同情怜悯,他只是把Joseph当成一个正常的人类来看待,只是希望他会有普通人一样的生存能力。

有一份普通的工作,可以自己坐地铁,可以同人正常的交流,而他必须时不时的需要陪在他身边,不过是Joseph正常的需求,只是这需求比大多数人更多一些,更需要时间而已。

有人说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其实放下自己,别想太多,许多事情都会变得很简单。

Bruno也会去相亲,也会想组建一个家庭,然而因为工作,这个愿望更难实现一些。但对他来说,这也不过是很普通的无奈。就像有时候我们想买苹果,但超市里只有橙子,我们只好下次再来买一样。

当我们给人群下一个定义,创造一种规则,划分出某种区别,并以此去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和武断观点时,往往是过于傲慢而肤浅无知的。

毕竟有的时候,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而且更多时候,我们彼此尽管诸多不同,仍然享有很多宝贵的共通之处。

总之,这部电影很温暖也很感人,倒不是大悲大喜,就像有人在你最难过的时候,给了你一个拥抱,对你说,没事,一切都会好的。

是的,一切都会好的。


商务联系-
郭明燕|13913037482

微信|njyingxianggm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