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记者怎么又被cue了

 南京印象 2022-02-11

在等待影院复工的日子里,一部在网上播出的文艺片《春潮》成为爆款电影。《春潮》片长124分钟,是一部讲述同一屋檐下三代女性的家庭片。

入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及第十五届大阪亚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春季在线影展上,《春潮》被称作是一部“中式母女关系的话题佳作”

这个家庭中没有男性。

郭建波(郝蕾饰)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社会新闻记者,也是一个单亲妈妈,未婚先孕育有一个女儿,没钱没房,也没有结婚对象。郭建波父亲已去世,她和母亲纪明岚(金燕玲饰)住在一起,自己女儿也是母亲照顾。

春潮讲述的是关于一个报社记者郭建波、母亲纪明岚与女儿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祖孙三代因亲情关系捆绑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的故事。

郝蕾(饰郭建波):

“每个女孩都摆脱不了妈妈的影子,这太恐怖了。”

电影让观众重新思考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并唤起大家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影片中也含有许多意象:温顺的羔羊、长颈鹿、贯穿影片的缓缓淌过的流水。

此外,电影除了讲述微妙的母女情感的关系,还有对“爱”国家的不同理解,不同代际固有观念的形成。在电影的海报上写着“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直击电影内核的要害。

02

郝蕾的演技


曾经她在娄烨的电影中胜任着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文艺青年,家庭妇女,“郝蕾是内陆最被低估的女演员。”看似是影迷对演员的吹捧,但看完片中郝蕾对情感压抑的控制与表达,就能看出她对这一角色的理解:迷茫,隐忍,不反抗的无奈。电影中她没有撕心裂肺的表演,没有激情澎湃,只有平静夹杂着压抑的克制与坚决 。

郝蕾谈《春潮》

在采访中,郝蕾也提到自己不再喜欢爆发力大的戏了,更希望是海啸前的那种状态,角色看似平静,但经历是丰富的。她希望选择的剧本与自己现阶段想表达的内容相符。

03

电影中的流水


电影尾声时,郝蕾有一段长达七分钟的独白,像是一个出口,把情绪表露出来,就像影片最后的水流缓缓地,但是遍地潮湿,却是安静的,是无言中充斥着的复杂情绪,流遍我们爱着的这片土壤。

直到电影的最后,母女二人的关系没有好转,电影没有180度的大转弯,所以电影充满着无奈,这样的文艺片更重要的是传达这样的情感,一个普通家庭存在矛盾能够平平稳稳就不错了,只是问题不解决,终会有飞来横祸。

04

影视剧中的女记者


在电影中,郭建波在母亲看来是轻浮的,草率,抹黑国家,而不得不说,许多人对女记者的想象正如影片中所表现的片面、刻板、污名化。拿近几年比较受欢迎的影视作品举例,《送我上青云》《春潮》等都是由女性执导的女性电影。

 

《送我上青云》讲述的是一个女记者盛男因患上卵巢癌迫于无奈去筹手术费的故事。影片中盛男是打着新时代女性的标签,独立,有上进心,有追求。

然而在而立之年却只有3万存款,当然她的尊严就是追求理想,高风亮节,是对记者信念的坚守,从业数年还能秉持着新闻理想。在电影中极为鼓励她说出女性的情欲,但随即套上的标签基本是负面的,这样的女性对应的职业是记者。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也讲述了许多媒体人的故事,更为真实的表现出媒体人的生活状态,头条新闻该放热点新闻还是放重点新闻?电影中的媒体人都日夜辛劳的在工作,往往很难平衡平日的生活。

电视剧中出现了直到临盆还坚持工作的员工等等,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是日复一日、坚持工作的人罢了。从最初新闻是男人干的事业,到现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新闻专业大都是以女性为主,不仅是中国,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新闻生产领域并且承担了重要的责任。

 

会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其一是让电影更具备观赏性,其二是利用女性感情更加细腻处事方式进行人物的刻画。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大众文化传播下自然的演变,在长期接触电影之后,就会对女记者女媒体人产生一些刻板成见及错误的想象。

引用《真爱至上》中的一句话来作为结尾: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原则,离开了家庭去了监狱,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假日;一个男人离开了他的孩子去打仗,人们为他立了一尊雕像;现在一个女人做了同样的事,但她却被世人所唾弃。

商务联系-
郭明燕|13913037482

微信|njyingxianggm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