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苦思冥想也找不到实验创新点?——因为你喜欢闭门造车

 塔奇曼 2022-02-11

我博士师兄,研究分子通路机理,博一博二在实验室辛辛苦苦两年,好不容易克隆出关键基因启动子序列,准备找互作的基因,屯一篇大论文毕业,结果某天查文献的时候,发现在两个月前的一次会议上,上海的研究所已经发表了这个启动子的序列,完全是同一个基因。师兄知道后,蔫了好几天,两年的心血都白费了,发表过的数据完全失去了新意,再找创新点是难上加难,后来师兄只有把数据拆开,凭借两篇影响因子很低的文章保底毕业。这件事后,他一再告诫我们,做科研千万不要不管不顾闷头做,容易又累又苦还没结果,没事就多查查最新文献,多听听最新会议。师兄的前车之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闭门造车真是行不通,后来即使实验再多,时间再紧迫,我也会跟着导师去参加学术年会,听听大佬们最新的研究,有没有跟我们类似的,他们研究到哪种程度了,顺便再做个小报告,把我们课题组和最新研究介绍给大家,增强增强我们课题组的影响力。

很多学生,特别是刚入门的硕士研究生,容易一进实验室就钻到自己的实验里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出数据。殊不知自己研究的方向可能别人已经研究多时,超前好几个单位了。所以,最初定方向的时候,尤其重要。的确,导师能帮我们把关,但是导师不可能把课题组的每个方向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好多时候,还得是我们读了最新的文献再向导师汇报,所以,不要完全指望导师能帮我们精准把控,这种问题还是需要自己下功夫。其实项目里每年都有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积极搜寻自己方向相关的学术会议,向老师申请是个明智的选择,毕竟,胆子大的,见了大佬们,还能趁机自荐一下,说不定博士导师就有谱了。

学术会议投稿是一个不错的平台。特别是对于医生这个行业的人群,评职称难,难于上青天。工资不涨、加班时长倒是日益见长,各个法定节假日铁定值班。虽说当初抱了普救众生的想法,但首先得自己衣食无忧了,才有更多的热情奉献社会。把文章投稿到会议,对自己评职称能有加分效果,相对期刊要求也没那么苛刻,和审稿人沟通也更方便,在会议中,既学习又投稿,真是省心省力。对于临到毕业还没有小论文支撑的研究生,这种时候,选择把小论文投稿会议实属良策,比期刊审核快太多了,毕竟延期太难受了,不仅要含泪一一送走舍友们,而且等自己毕业的时候,大好的招聘时机也错过了,还可能被HR质问,你这一届的学生不是应该都入职了吗,为什么你还在找工作?

选择参加哪个会议,又是个头秃的问题。网上一搜,会议信息鱼龙混杂,难辨真假,真怕自己的钱打水漂了。一般我们会上会议平台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会议,但是,现在大部分平台都做得过于杂了,各个行业各个层级的会议都有,会议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所以,选择只专注某个领域的平台会更专业、更令人放心。比如,生物和医药相关,就可以去青苹果学术会议网,这个网站只专注生物和医药领域最新的高质量会议,相当于网站提前给我们筛选好了信息,会议更精准,相对的会议的质量也更有保证,都是一 一审核把控的,这样,大家看起来就省事省心多了。

为什么苦思冥想也找不到实验创新点?

网站地址:https://www./

看论文始终是无法取代面对面交流的,各类会议,一方面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汇聚行业大咖的机会。其实,参加学术会议重要的不是听懂了多少,而是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或许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别人的思路会提供给你一种新的见解和idea,一下就帮你找到了研究的创新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