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秦的悲剧:他要谋害的人对他不离不弃,他要效忠的人却抛弃了他

 liuhuirong 2022-02-11

这时候的苏秦没有时间遗憾,他还要帮燕昭王擦屁股。

三晋对齐国的威胁已经解除,你燕昭王之前喊打喊杀,齐国还能不找你算账吗?

苏秦写信给齐愍王,带着万分歉意地说:“我以燕臣的身份入齐,一再保证燕国终臣一生不可谋划攻齐;同时也保证齐国终臣一生不攻燕国。这,既是我的意思,也是燕王的意思。如果燕齐结好,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足以图取天下。可偏偏有居心叵测的人造谣构陷,说燕王和群臣谋划攻齐,大王又相信了这样的谎话。仔细想想吧,燕国能把王子送到齐国,这是对齐国的信任,又派出两万人的军队自带粮食随大王攻宋,这是对齐国的忠诚;在合兵攻秦过程中,燕国又派两万人参战。这样的忠心大王视而不见,却偏听那些中伤燕王的言语。燕王百口莫辩,痛苦万分。我希望大王能稍稍抚慰一下燕王事齐的苦心,若燕齐相亲相爱,大王何患得不到天下?”

对齐愍王而言,他的当务之急不是伐燕,而是攻宋。他必须尽快攻克宋国才能兑现给李兑、孟尝君的封邑,进而安抚好三晋,维持齐国与三晋的友爱合作关系。所以,齐愍王把燕昭王叫嚣着向齐国喊打喊杀的那一页轻轻地翻过去了。

燕国也因此躲过了一劫。

至此,苏秦才长舒了一口气。

但,死亡的阴影已悄然向苏秦袭来了。

这个阴影,不是来自齐愍王,而是来自赵国的李兑。

李兑要从齐国那里得到宋国的陶邑,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有人离间齐赵关系,他已经注意上了苏秦的行动,对苏秦产生了怀疑。

这年十一月,李兑将苏秦诱骗到邯郸,拘禁起来了。

李兑声色俱厉地对苏秦说:“根据可靠情报,我已经知道了,一直以来在离间齐赵关系,搞破坏的,就是你苏秦!劝齐王通过楚国与秦人结好,进而夹胁赵国的,就是你苏秦,并且,劝齐王发甲士劫持了我赵国公子的,也是你苏秦,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铁证如山,苏秦确实没什么话可说了。

李兑派人向齐国揭发苏秦的间谍行径。

结秦防赵的策略的确是苏秦向齐愍王进献的,但齐愍王并没因此认为苏秦是在祸害齐国,反而认定苏秦是在齐国在操劳,听说苏秦的人身自由遭到了限制,齐愍王很着急,苦苦思索着在不破坏齐赵友好合作前提下解救苏秦的办法。

苏秦并不知道齐愍王对自己是这样的不离不弃,只以为自己的间谍身份已经露馅,能拯救自己的就是燕国了。他把希望寄托在燕昭王身上,写密信给燕昭王,请求燕国对自己施予援手。

信的开头,先极尽其详地自述了这段时间来离间齐赵的工作成效,以示自己对燕国的功劳不容抹杀,然后才是求救。他说:“我离间齐赵已被李兑觉察,李恨我至极点。即使这样,大王不必为我担忧。虽然有李兑的阻挠,我自己已经很危险了,但如果可以,我仍会选择去齐国,目的就是要实现大王所想要实现的报仇大业。我死了,如果齐国和赵国关系恶化,那我就等于还活着一样。只要赵国和齐国断交,天下就会大乱。那时,燕国就应当和三晋一起伐齐。而如果齐、赵两国永久和好,那末,伐齐的良机已失。即使身死,我也不会以此为祸患;即使逃亡,我也不会以此为羞愧;即使成为诸侯,我也不会以此为荣耀;即使披散头发生癞变形,我也不会以此为耻辱。我所担忧的是:在我死后,齐、赵两国仍在结好,那末,离间齐、赵的罪过就会落在我头上;燕国也会像齐、赵一样怪罪于我,从此与齐、赵恢复邦交。唉,我的死如果能换取齐、赵两国的互相攻打,则我心甘情愿去求死。尧、舜是天下的贤君,终究不免一死;禹,汤是天下的明君,终究不免一死。孟贲是天下的勇士,终究不免一死;乌获是天下的力士,终究不免一死。天生万物,无有不死。我愿以一死来完成有利于燕国的计谋,大王不应该对我有什么疑虑。现在的问题是,齐赵的关系尚未离间成功,如果我死了,大王的复仇计划不但不能完成,而齐赵一旦联合北向图谋燕国,那燕国就大祸临头了。”

苏秦这信虽然主要是求救,却在信中闭口不提搭救之事,仍是谈形势,让燕昭王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

然而,让人寒心的是,燕昭王已经对苏秦的忠心产生了怀疑。

尽管苏秦为了兴复燕国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到处操劳奔走,但由于长期离开了燕国,他和燕昭王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疏远,而燕国朝廷内的恶毒小人,看着苏秦声名鹊起,大红大紫于天下,心生忌妒,就一天到晚在燕昭王耳边说不利于苏秦的话。他们说苏秦已经被齐愍王所赏赐的金钱和地位所打动,已经一心向齐,还指证说上次苏秦写信回来阻燕国攻齐就是这件事的集中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