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明之秦朝

 金色年华554 2022-02-11

公元前221年,秦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也有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嬴姓的远祖是少昊,是远古时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贵为“三皇五帝”中“五帝”之首,少昊在嬴水之滨出生而得嬴姓。柳明瑞考证,嬴水就是流经今山东莱芜的嬴汶河,也就是奄国一带,其早期祖先是殷商贵族嬴姓部族,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为诸侯,颇受商朝重视,后因嬴氏部族的一部分人参与了武庚挑唆的三监之乱而遭到周公姬旦的惩罚,使居住于东方的嬴族被迫西迁,沦为庶民,周孝王时期,造父的侄孙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戍边对抗西戎,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其先祖大骆之族原来所居的犬丘之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周人发源之地岐山一带,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周平王还下令,秦人如果能赶走戎人,收复的土地就归他们,从此,秦人与戎人进行了长久惨烈的拉锯战,逐渐收复西周故地和遗民,秦国多位君王死于讨伐西戎,秦人与戎人常年交战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战,到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强大起来,秦穆公励精图治,他不愿意重用本国的贵族,他怕贵族势大,国君反倒受了他们的牵制,他宁可重用外来的客卿,外地来的人权力尽管多么大,也只限于他一个人,不可能像豪门大族那样割据地盘,建立自己的势力,威胁国君,史载他执政期间,整个广阔的西部地区为他所独控制,四处招揽贤才,“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重用这些谋臣武士,使得秦国“并国二十,辟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因毗邻西戎染有夷俗,受到中原诸侯排挤,各国诸侯会盟不邀请秦国,秦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科学技术,文化等等直至战国初期都很落后。这个形势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当时秦国地广人希,三晋人多地少,民众田地缺乏,因此商鞅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采取优惠政策,将三晋民众招来秦国,以便开垦荒地,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期以后最为强大的国家,虽然后来商鞅被车裂而死,新法却并未废止,具体如下:废除井田制,准许买卖土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取消贵族特权,废除“刑不上大夫”;奖励军功,即使是奴隶也可以因军功恢复自由身,而贵族没有军功者不授爵位;厚赏重刑,建立连坐制度,对耕织、作战、告奸有功者施以厚赏,对那些私相斗殴者、不积极外战者、懒惰贫穷者、隐匿犯罪者加以重刑,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富国强兵、称霸天下。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则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了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使秦国从此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则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即。

嬴政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汉族(当时称“华夏”),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朝开国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葬于郦邑(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5里处)。

2: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姓嬴,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扶苏之弟,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3年。

3:秦三世嬴子婴

秦三世子婴(?―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日,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

嬴政出生在当时赵国的邯郸廓城(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当时的秦国王孙异人(秦庄襄王)之子,异人是安国君之子,母子均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加上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人,他的处境并不好,因为秦异人和自己的母亲并不受到秦孝文王的待见,于是选择人质前往赵国的时候秦孝文王毫不犹豫选择了秦异人,而当时的两国又经常爆发战争,所以赵国也不待见秦异人,据说秦异人在赵国经常饭都吃不饱,倍受冷遇,他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卫国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知道了异人的情况,认为他“奇货可居”,也就是我们现今说的黑马,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赌博,于是就去见异人游说:“我可以光大你的门庭”,异人回笑说:“你还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是不知道的,我的门庭是要等到你的门庭光大之后才能光大”,异人明白吕不韦说话的含意,就引吕不韦与他坐谈,谈的内容非常深入,两人达成了政治同盟,异人许诺如果计划成功,将以分国作为答谢,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异人,作为生活和交友所用,吕不韦有一个姬妾赵姬,非常漂亮,子楚非常喜欢,赵姬绝美而善舞,嬴异人在吕不韦家中筵席上见到她便十分喜欢她,便向吕不韦要求将此姬献予他,吕不韦便将赵姬献给嬴异人,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赵姬生下一子,取名为政,就是秦始皇嬴政,也有人说这个孩子是赵姬和吕不韦的,因为两人经常私通,但是通过历史资料验证,秦始皇的确是赵姬和秦异人的孩子。

之后吕不韦带着东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和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亲母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华阳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的弟弟劝说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养子,华阳夫人就趁安国君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异人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异人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赐送厚礼给异人,并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异人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国派大将王齮率师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作为报复,赵孝成王想杀死异人泄愤,异人与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贿赂守城官吏逃出赵国,通过出征的秦军返回秦国,逃到秦军大营,得以顺利回国,因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吕不韦事先叫回国后的异人穿楚国服装面见夫人,华阳夫人果然大为感动,正式收异人为义子,并改名子楚,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赵政,因为赵姬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华阳夫人乘机劝秦王立太子,秦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此时赵国亦奉子楚夫人赵姬及儿子赵政归秦,赵政才得以回到秦国。

安国君继秦王位,守孝一年后,加冕才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世了,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庄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岁,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嬴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当初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后见秦王政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须、眉毛就献给太后,供其淫乐,秦王政渐长,太后也怀上了嫪毐的孩子,怕被人发现,便借口寝宫风水不好,要搬到别处,秦王政准许,于是他们搬到雍县的离宫,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嫪毐也以秦王政假父自居,嫪毐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把嫪毐和太后的关系告诉秦王政,秦王政得知后非常生气,嫪毐慌了,准备叛乱,而当时嫪毐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秦国中仅次于吕不韦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王弟长安君成蟜率领大军攻打赵国,中途谋反,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成蟜投降赵国后,被赵悼襄王封于饶,始皇帝九年(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王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攻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 秦王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

始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知他与秦王政的关系已无法挽回,便饮毒酒自杀,之后秦王政开始独揽大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统一六国

1: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但地理位置却是秦国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秦始皇首选的攻击目标为韩国.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内史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内史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内史腾于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2: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秦始皇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赵葱和颜聚替代李牧,此后李牧被杀害,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河北蔚县),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

3: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河南开封),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4:始皇帝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5: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6: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齐国,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齐国灭亡。

秦王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秦王嬴政采用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废除谥号,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秦朝首都咸阳及其附近关中平原由内史直接管理,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始皇帝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发动了南征百越的战争,这场战争是秦朝诸战中最艰难激烈一仗,秦军共分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两路攻南越,其余两路攻西瓯。《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秦始皇南征百越的艰难历程:“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秦军兵分五路,经广西北部的越城岭、湖南南部的九嶷山以及江西南康和余干等地,向两广地区的越族进军,战争前后相持达三年之久。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秦军势如破竹,该战使整个岭南地区从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史籍称先秦时期岭南是烟瘴南蛮之地,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至秦军南下带来先进技术始融入文明。秦军南下带来了北方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刀耕火种时代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秦攻百越战争是秦始皇统一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中原与百越的融合及百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为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春,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高阙(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阳山(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这场反击战,解除了匈奴贵族的侵扰与破坏,“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北伐匈奴的同时,朝廷又徙去大批刑徒,“实之初县”,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年),进一步增加了徙边的人数,除谪徙刑徒外,还鼓励一般民众移居边地,如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年),一次就从内陆徙民三万家至北河、榆中定居,凡是去了的,均“拜爵一级”,这些迁去的民众与刑徒,一面屯垦,一面戍边,对于开发北方边地,充实武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为开拓西南,由于西南各族人民和内陆有着长期的交往,决定打通西南,派常頞通西南夷。常頞以其交通受阻,乃发众开凿了一条从今四川宜宾通往云南滇池一带的栈道,因“其处险阨”,“道广才五尺”,故名五尺道。栈道开通后,大秦的势力直接抵达且兰、夜郎、邛都、昆明等地,并在这里设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机构,与此同时,秦又经蜀郡,加强了与邛都、筰、冉者的联系,并使之纳入了郡县制的行政系统, 从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密切了与内陆的关系,而且成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此外,秦始皇还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须尽快建设道路。

由于多年的战争,原各国的农业设施受到相当大的破坏,或因战争而年久失修;在统一后必须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因此花相当大的人力来疏通河道,修复水渠,对水路交通和农业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万里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很不一致,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诏书铭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步(约合今23.1厘米[155] )为尺,240步为一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称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从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在最终在秦始皇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在统一后不久就频繁的大兴土木,尽管其中一部分工程如长城灵渠是利国利民的,但生产力仍遭到极大破坏,秦始皇三十一年,一石米就卖到了一千六百钱,民众苦不堪言,因此秦朝二世而亡也就不奇怪了,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如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等等,但从考古看来,”焚书“是有的,但是好在所焚的书在咸阳宫和民间多有副本,可惜的是周王室存放的珍贵史籍没有副本,也被付之一炬从此绝迹,“坑儒”是后世的说法,《史记》中记载为坑杀术士,但同时也提到“诸生皆诵法孔子”,也就是说这些术士和儒生算是一类的,阿房宫经考古发掘,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地基,但是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要备工备料,同样耗费巨大,后人有“阿房出,蜀山秃”之语,更不用说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还以甬道相连,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秦始皇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这是他的一大失误,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统治者的意志,到了统治后期,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又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秦始皇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

卢生劝说秦始皇道:我们寻找灵芝、奇药和仙人一直找不到,一定是有什么东西与它们相克,我们建议您要不时秘密出行,来驱逐恶鬼,恶鬼避开了,神仙真人才会来到,您居住的地方如果让臣子们知道,就会妨害与神仙交往,希望您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或许能够得到,秦始皇就对外宣称说:“我慕神仙真人,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朕’了”,他还下令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边,全部按照所登记的位置不得移动,皇帝所到的地方,如果有人说出去,就判死罪,徐福等人入海寻找仙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钱财也没找到,他害怕遭受责罚,就欺骗秦始皇说:称海中有三神山,但我们时常被大鲨鱼困扰,所以无法到达,希望皇上派善射之人一起前往,遇到大鲨鱼就用连发的弓弩射它”,恰巧秦始皇做梦与海神交战,海神的形状与人形相似,占梦的博士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他用大鱼蛟龙做侦探,现在皇上的祭祀周到而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只有把它除掉才能找到真正的善神”,于是秦始皇命令入海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亲自带着弓弩去射杀了一条大鱼,秦始皇派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求仙山,后不知所终,或许是遇海难,或许是漂到某海岛定居,后者可能性更大,民间传说是到日本去了。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又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等仙人踪迹,后来又使韩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对于秦始皇这种行为,也有儒生表示劝谏的,博士齐人淳于越建议始皇仍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政策,始皇交给臣下讨论,丞相李斯反对,李斯的奏议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书禁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始皇心里已感到受骗,于是命令御史案问诸生,互相揭发牵连四百六十余人,始皇下令把他们都在咸阳活埋。有人认为《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术士,并不是儒生。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段,二人在沙丘宫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逼迫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鲍鱼”装在车上,“鲍鱼”的味道掩盖了尸体的腐臭味,迷惑了大家,回到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

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既然有兵戍守,就得运粮饷去供给,这样,人民业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着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秦人致败之由,在严酷,尤在其淫侈,用法刻深,拓上不量民力,皆可诿为施政之误,淫侈则不可恕矣。

公元前206年,秦三世子婴即皇帝位,子婴的身世并无定论,他是秦帝国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世称“秦三世”,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在位46天,史称“秦王子婴”,子婴性格仁爱,有节制,秦二世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始皇帝嫡长孙子婴即皇帝位,其后不久,子婴依赵高建议,废帝号,称秦王,子婴即位五天后,赵高企图招引起义军到咸阳并承诺杀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婴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杀死,并诛杀赵高全家,四十余日后,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不久,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因无力抗争而撤退,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立即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