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明之唐朝

 金色年华554 2022-02-11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1:唐高祖李渊(566-635年),公元618年-626年在位,在位8年,当太上皇9年,享年70岁,李渊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官二代,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北周关陇贵族,隋炀帝杨广的亲表兄,李渊本来也不想成“谋反逆臣”,可是不想归不想,但隋末天下大乱,加上表弟隋炀帝的猜忌,大隋的忠臣不好做,在多种因素下,李渊决定自立为王,并于公元617年正式起兵,刚起兵时并没有马上开创大唐,而是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李渊自任大丞相一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大隋已经名存实亡,隋恭帝杨侑被迫禅位于李渊,强盛的大唐帝国由此开始。

2: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大唐第二位帝王,高祖李渊嫡次子,“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周边小国口中的“天可汗”,公元626年-649年在位,在位23年,享年51岁,李世民少年成名,17岁时便以奇谋解了“雁门关之围”,成功救出隋炀帝杨广而成名,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仅解决了太子和齐王,还迫使高祖李渊提前退位,继位之初,大唐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局面,内有建成死党的屡次反叛(如罗艺)、外有突厥的虎视眈眈,经过李世民二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龟兹、高昌等周边小国,使得四海臣服,开启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3: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大唐第三位皇帝,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49-683年在位,在位34年,享年55岁,李治的胜出是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得利的典型案例,由于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夺嫡行为,导致后期这两人均被废黜,而一直“默默无闻”的晋王李治成功晋级太子位,李治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将父皇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重新召进后宫,并逐步坐视了她的壮大。

4:唐中宗李显(656-710年),大唐第四位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子,公元683-684年及705-710年两次在位,总计在位6年,享年54岁,前章怀太子李贤被逼自尽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高宗李治病逝后,李显继位为帝,此时的朝政大权已经被母后武则天掌控了几十年,李显企图以皇后韦氏外戚力量组建自己的势力,但操之过急,登基不到两个月便被母后武则天废黜皇帝位,贬为庐陵王迁出长安,武则天称帝后,经过名臣狄仁杰的劝诫,重新立李显为太子,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李显二次登上皇位。

5:唐睿宗李旦(662-716年),大唐第五位皇帝,中宗李显同母弟,公元684-690年及710-712年两度在位,总计在位8年,享年54岁,李旦的人生几乎和哥哥李显一样,虽然两度在位但不过是别人手中的提线木偶,中宗李显第一次被废后,李旦被母后架到了皇位上,成了大唐名义上的皇帝,中宗李显被韦皇后毒杀后,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共同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迎立李旦二次复位。

6:武周皇帝武曌(624-705年),即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在位15年,享年81岁,曾是太宗李世民的才人、高宗李治的皇后,在高宗李治晚期,借着李治的疾病、不能治理朝政之际,逐步把控朝政,经中宗、睿宗的过渡,终于在公元690年登上皇位,改大唐为大周,在位期间,大肆屠杀李唐宗室,重用酷吏将忠于大唐的老臣几乎屠戮殆尽,而且开启了女主天下的先例,导致后来几十年都有人效仿她,在位期间国力强盛,重用了如狄仁杰、张柬之一般能臣干吏,经“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还政于太子李显,并于当年病逝死前自去帝号,称天大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睿宗李旦第三子,712-756年在位,在位44年,享年77岁,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李隆基出生在一个政变多发的年代,从小见惯了血腥政变的场景,也由此锻炼了处变不惊的能力,公元710年,26岁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迎立相王李旦复位,因迎立有功被立为太子,后来姑姑太平公主又想学母后临朝,睿宗李旦无力平衡这种矛盾,提前禅位于李隆基,著名的安史之乱就是发生在他执政时期。

8:唐肃宗李亨(711-762年),玄宗李隆基第三子,756-762年在位,在位6年,享年49岁,唐朝第一个在长安以外继位登基的皇帝,李亨是“马嵬坡兵变”的直接策划者,在诛杀杨贵妃后,本想逼迫玄宗退位,奈何左龙武卫大将军的誓死护卫玄宗而作罢,因为与玄宗失和,只能分道扬镳另谋发展。最终在公元756年抵达灵武,并在此继位称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9:唐代宗李豫(727-779年),肃宗李亨的长子,762-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2岁,代宗李豫还算颇有功绩的,在位期间平定了安史之乱,而且早期曾励精图治,将宦官干政的弊端革除,连辅助他上位的李辅国都被除掉了,可是他也开启了大唐从此藩镇割据的局面。

10:唐德宗李适(742-805年),代宗长子,779年-805年在位,,在位6年,享年63岁,李适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所以他继位后曾奋发图强,想彻底革除藩镇割据的局面,不想由此引发了藩镇叛变,再次攻进长安,迫使李适再次走上逃亡之路,在位早期痛恨宦官干政,也曾想彻底革除这一弊端,可是经过多次的武将叛变,使得李适对谁都不信任,在“泾师之变”后,李适改变了对宦官的看法,后期又开始重用宦官,甚至将他们派往各地公开索贿,满足李适的贪欲,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向自己的臣民索贿,也真是千古奇闻了。

11:唐顺宗李诵(761-806年),德宗长子,大唐首位被宦官谋害的皇帝,李诵在做太子期间还是颇有贤名的,德宗病逝后,李诵继位,并迫不及待地施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宦官干政,可是他太急了点,触动了宦官的权力,在位仅6个月,便被宦官们阴谋改立太子李纯,逼迫顺宗退位,退位后做了5个月的太上皇病故,这位可怜的皇帝,据《妖猫传》里说,他是被一只妖猫附了体,才导致如此短命的帝王,当然,这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他还没有即位时,就患了中风,几乎瘫痪,不能言语。在医学相对落后的古代,他能活着完成即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12:唐宪宗李纯(778-820年),顺宗长子,805-820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42岁,李纯在位期间还是有一些作为的,曾重用贤良、改革弊端,尤其是在消除藩镇割据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是李纯在位后期渐渐骄奢淫逸,性格也变得极为暴躁,动不动就打骂身边的人,最终被宦官毒杀。

13:唐穆宗李恒(795-824年),宪宗第三子,820-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29岁,李恒在位期间几乎什么事都没干,整日只顾着自己享乐了,导致河北三镇再次叛乱,不过他的儿子很厉害,其中有三个儿子都当了皇帝。

14:唐敬宗李湛(809-826年),穆宗李恒长子,824-826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17岁,李湛继承了老爸的“优良传统”,继位后除了给自己找乐子就没干过正事,整日不是踢球就是打猎,而且他特别喜欢晚上出去打猎,俗话说一朝学会狗撵兔,从此踏上不归路,李湛后来正是在“打夜狐”的途中,被宦官给害死了。

15:唐文宗李昂(809-840年),穆宗李恒次子,826-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1岁,本来大唐的皇位跟他没关系,可是宦官刘克明在杀死他的哥哥敬宗后,企图拥立宪宗的儿子李悟为皇帝,而另一派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则不同意了,诛杀了刘克明和李悟后,迎立李昂为帝。

16:唐武宗李炎(814-846年),穆宗李恒第五子,840-846年在位,在位6年,享年32岁,武宗李炎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他也是宦官干政才上的位,但是他在位期间却革除了宦官干政的弊端,解除大宦官仇士良的兵权,加强了皇权。

17:唐宣宗李忱(810-859年),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846-859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49岁,李忱出生时,大唐的皇权基本被宦官把持,他从小少语寡言,被人认为是“不慧”,十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行为更是怪异,世人皆认为光王是个傻子,敬宗、文宗在位期间,常常拿光叔取乐,即使是被侄子大臣们羞辱,李忱也是面无表情,因此世人都认为光王傻得很彻底,不过武宗李炎却不这么想,他认为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沉默不语,要么是真傻要么是深不可测,武宗上位后,光王李忱的日子就不太平了,经常会发生意外,游猎时好好的能从马上摔下来,大雪天能被侍卫遗忘在冰天雪地里,但不论怎么折腾,李忱就是死不了,后来武宗干脆让人把李忱扔进了宫厕里,企图淹死光叔,不过宦官马元贽认为一个傻子王爷最好控制,所以偷偷救下了李忱,武宗病逝后,马元贽以长者为贤做理由,拥立“傻子”李忱继位,企图把控朝政,不过继位后的李忱立马变得耳聪目明,首先便除掉了马元贽的势力,这让人都傻眼了,直到这时,大家才明白李忱不仅不傻,而且是十分聪明,他只是装傻充愣而已,李忱继位初期,加强皇权整顿吏治,使大唐为之一新,被后世称之为“小太宗”。

18:唐懿宗李漼(833-873年),宣宗李忱长子,859-873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40岁,李漼的一生就四个字“骄奢淫逸”,而且他不光自己整天花天酒地,还喜欢赐宴,奉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事没事就召集大臣一起花天酒地,在他的眼里,看不到大唐的岌岌可危,只看到了身为皇帝的快乐,把老爸宣宗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给败光了。

19:唐僖宗李儇(862-888年),懿宗李漼第五子,873-888年在位,在位约14年,享年26岁,大唐继位最早的少年天子,12岁时在宦官田令孜的拥戴下,于懿宗灵柩前继位,他是大唐出了名的昏君,在位期间一心踢球,所有朝政均交给“阿父”田令孜打理,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进长安,李儇仓惶出逃,并在途中调集各镇节度使平叛,使得各地节度使权势越来越大,到公元884年黄巢兵败后,李儇才回到长安,但此时的大唐已经名存实亡。

20:唐昭宗李晔(867-904年),懿宗李漼第七子,888-904年在位,在位6年,享年37岁,李儇临终前,将皇位传给这个弟弟,不过此时的大唐已经名存实亡,李晔倒不是昏君,在位期间也曾想恢复大唐的雄风,可惜积重难返,经过铲除宦官、发动平定河东、四川的叛乱,大唐禁军已经消耗殆尽,只得坐视朱温的壮大,使朱温渐成霸主,为唐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21:唐哀宗李柷(892-908年),昭宗李晔第九子,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6岁,朱温(朱全忠)斩杀昭宗李晔后,并没有急于篡位,而是辅立了李柷继位,实际朝政皆由朱温把控,李柷这是实实在在的傀儡公元907年,被迫禅位于后梁太祖朱温,大唐亡。

唐朝的国号为“唐”,曾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 李渊以尊“隋”为名起兵,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定都长安,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滥用国力,加上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导致民变四起,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灭亡的形式不可扭转,于是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晋封唐王,携天子以令诸侯,后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册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唐朝初期,由于经历了长期战乱,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从隋朝初年的八百万户骤降至二百余万户,此外,唐朝的北方边境也受到了来自漠北的东突厥的威胁,当时的突厥势力空前强大,包括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等国,甚至是中原地区的窦建德、薛举、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地方割据势力都臣服于突厥,李渊入主关中前,先派人吹捧瓦岗军领袖李密,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到唐朝建立时,各派政治力量继续在进行角逐,李渊则以关中为根据地,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618年,李世民率唐军攻打割据陇右的薛举、薛仁杲父子,薛仁杲兵败出降,唐军占有陇右,次年(619年)唐又以反间计策动武威豪族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李轨,不费刀兵便尽有河西之地,620年,李世民击败勾结突厥入侵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恢复了对代北的统治,至此,唐朝不仅巩固了关中根据地,而且发展了实力,可以集中力量经营中原和江南,此时,瓦岗军已瓦解,山东大部分郡县已降唐,幽州的罗艺也归附了唐朝,中原地区还有洛阳的郑帝王世充和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两大势力,621年,李世民击溃郑夏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被处死后,其余部刘黑闼起兵反抗,旋即被李世民、李建成击溃,唐朝统一了河南、河北、山东地区,621年,割据江陵的萧铣被唐将李靖、李孝恭率军平定,同一年,岭南地区的豪族冯盎降服,除割据朔方、依附突厥的梁师都以外,唐朝基本已在全国建立起了统治。

唐初局势平定后,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为了争夺皇位而展开了内部斗争,李渊曾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秦王李世民一方也不甘示弱,随着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三公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乃至无可再封时,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他,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建成,且拥有众多支持者;秦王府内人才济济,与李世民的支持者们一起形成了秦王党,与太子党相抗衡,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击杀李建成、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被迫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九日,李渊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

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从隋末民变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百姓生活;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徵等诤臣;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一系列治世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在唐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是为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经济基础。

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黜,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李治即位,即唐高宗,高宗借房遗爱等谋反一案,将诸宗室、勋贵中的反对势力一网打尽,力排众议,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即武则天)为后,武皇后逐渐参预朝政,武则天原为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召入宫中,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她“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后高宗因身体原因让武皇后协助处理朝政,她因此得以与高宗并称为“二圣”,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因李显与之不合,将他废为庐陵王,另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实际上此时的权利已经被武后独掌了,同时将东都洛阳(唐太宗时营建洛阳宫),更名为神都,而后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她开创殿试武举, 打击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中原、关东与江南等地的士人得到提拔,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臣, 期间社会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该时期佛寺兴建频繁,扩建的龙门石窟为其代表,史称“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在夺位的过程中,武则天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即位前后又兴起“酷吏政治”,待到在位末期,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联合禁军将领敬晖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社稷、宗庙等恢复永淳以前旧制,中宗复辟后,一直受到妻子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氏旧党如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敬晖等先后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安乐公主则曾要求成为皇太女,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在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睿宗复位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睿宗决定让位于李隆基,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次年,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其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朝廷内斗,玄宗统治下,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开元盛世”。

天下太平日久,国家无事,统治者逐步丧失向上求治的意志,志得意满,开始放纵享乐,从此忽视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朝政日益败坏,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为相,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玄宗后期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从而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导致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掌握重兵的胡人安禄山最为著名,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东都洛阳,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史称“安史之乱”,长达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后,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安史之乱战后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的现象形成。

代宗时改善了国家的财政,德宗任用杨炎为相,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发生了持续5年的奉天之难战争,最后虽叛将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唐德宗死后,经过了唐顺宗的过渡阶段,其即位后,经常阅读典籍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等文献,他都仰慕不已,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李纯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很晚才退朝,在位15年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年间削藩的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宪宗晚期,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党争局面,这两个“朋党”在后来分别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其斗争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后代唐文宗与李训、郑注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但以失败告终,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从而埋下了晚唐藩镇、宦官相冲突的种子。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最终爆发民变,唐朝经济重地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之乱打击后把唐朝的经济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崔胤联合孙德昭打败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朱温入宫尽诛宦官,朱温发兵攻陷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杀害,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朱温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河以南地区失利,所以提早逼迫唐哀帝禅让,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之后农民起义军越平越多,连年干旱,外忧内患,中央力量越来越弱,各路军阀割据土地,开始了藩镇割据,大唐被四分五裂,五代十国正式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