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交易系统的核心要义: 1)识别趋势----解决能不能参与的问题; 只有顺势,参与上涨趋势,才能投资获利,逆势参与下跌趋势,亏钱的概率远远大于赚钱。 2)识别位置----解决值不值得参与的问题; 攻击位,行情上涨持续性好,速度快,涨幅大,参与价值高 防守位,行情上涨持续性差,速度慢,涨幅小,参与价值不高 3)识别买卖点----解决怎么参与的问题 买点----什么时候买入 卖点----什么时候卖出 正文 本节提要: 1、什么是行情的攻击位置,防守位置 2、为什么连续涨停板,都出现在行情的攻击位置上 一、行情的本质行情的本质是波动,是上涨浪与下跌浪的交替进行,简单点说,涨完了就会跌,跌完了就会涨,没有只涨不跌的行情,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行情。 (说明:连续4天收盘价大于13天均线,即形成上涨浪,连续4天收盘价低于13天均线,形成下跌浪) 这就得出行情发展的第一条定律:价格的波动,构建出行情的价值中枢。![]() 行情发展定律一图示 图中,可以看出,上涨浪、下跌浪交错进行的过程中,同时经过某块价格区间,那么就形成了密集成交区域,此密集成交区,即为行情的价值中枢。 价值中枢,是行情收集能量的区域,是筹码换手的区域,是行情爆发的大本营与力量源泉。 而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当行情在某一个区域收集能量充足以后,就必定有释放能量的过程,相当于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会促使行情快速向某个方向快速大幅移动。 能量吸收越多,释放出来的能量就越大,持续移动的距离就越大。 当能量释放完毕之后,动能枯竭,便会停下脚步,再次开始吸收能量,出现新的价值中枢。 这就是行情发展的规律,从此规律可以得出: 行情发展的第二条定律:价值中枢的偏移,构建出行情真正的趋势这才是行情的本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符合宇宙万物生长之规律。 这一点一定要能理解并参悟。 就好比,台风从海洋汲取充足的能量,才会有摧枯拉朽的破坏力,而随着台风的移动距离增长,逐渐衰竭枯萎,直到消亡。 结合股市的行情进行描述的话,那就是主力机构坐庄的整个过程: 吸收能量,等同于主力吸筹,吸筹时间越长,筹码拿的越多; 释放能量,等同于主升浪,行情爆发力度大,涨幅越大,涨速越快。 二、攻击位置的含义对于股票而言,所有的下跌浪结束,转折进入上涨浪,此时都会对应各自的位置属性。属性的分类有两种,即防守位与攻击位。 就像一支球队,每位球员,都有各自的位置,后卫负责防守,尽可能不让对手得分,前锋负责进攻,尽可能多得分的道理一样。 行情在发展过程中,每次的转折点,都会有其内在的使命与责任。 首先,我们看下面这张图,先了解一下防守位的概念 ![]() 防守位示意图 A到B,显然是一轮下跌走势(所谓下跌走势,就是高点不断降低,低点不断降低,造成行情重心不断往下降的趋势)这段走势,是空头完全主导市场的阶段。 B点,即趋势的转折点,进场的这部分多头资金,其主要的任务,是止跌,不让空头再把行情打下去,类似于一支部队的先头部队,第一次与敌人的遭遇战,他们的肩负的任务,是守住防线,不让敌人再前进。 C点,由于前期是空方主导市场,在首次遇到多方剧烈对抗后,必定会组织力量进行反扑,因为,困兽犹斗,谁都不甘心轻易就交出市场的主导权,试图继续打出新低,来拓展空方的疆土,而多方,在第一次正面交火后,必须要对阵地进行巩固,只要不让敌人再夺回来之不易的阵地,就算完成使命了。也就是通常说的二次探底成功。 因此,B点C点,这两个位置,他们的任务,是进行防守,从空方手中夺取政权的过程,并非进攻。只要能打出最低点和次低点,就是完成了防守任务了。 这就是防守位的概念。 也是为什么有的上涨浪,涨幅很小,涨速很慢的原因,因为此时,行情的任务是做防守,巩固多方的阵地。 回到上面那个案例 ![]() 防守位案例 图中,很明显,蓝色箭头区域,是下跌趋势,而B点,作为行情的最低点,也是趋势的转折点,是多头首次进场的位置 C点,是多头抵抗空头反扑,守住多方阵地,也是二次探底的过程,次低点的出现,确定空方力量枯竭,已经没有能力再破新低 因此,B点与C点,是防守位,出现的上涨浪,通常不会太强的原因 有了防守位的铺垫,接下来,我们再聊聊本文的重点,攻击位的概念。 既然后卫有力防守住了阵线,没有让对手得分,那么前锋必须要想方设法得分,才能获取最终的胜利果实,是不是这个道理。 前辈克服千难万险,从空方夺取了阵地,就改主力部队出场,来进行反攻,收复失地。先看图。 ![]() 攻击位图示 攻击位分为两类: 蓄势类攻击位:蓄势结束,多方首次发动正式攻击的点,即图中的D点,这是首攻点。 破坏类攻击位:破坏震荡结构,行情由量变到质变的节点,即图中E点,这是主攻点。 主攻,即是缠论中的三买,是整个交易系统的核心所在。 既然是多方发起攻击,自然要承担攻城拔寨的任务,把价值中枢内,吸收到的所有能量,完全释放出来,也就是主升浪展开的阶段。 因此,绝大多数连续涨停板,都是出现在攻击位上。这是我们研究攻击位的根本原因。 我们看几个案例。 ![]() 案例1 案例1中,经过震荡蓄势,吸收了大量的能量,首攻点发动了第一轮攻击,期间连续2个涨停板,快速摆脱价值中枢。首攻结束后,经历一个下跌浪,而这个下跌浪,却并未再回到之前的价值中枢,这就意味着,破坏了震荡,既然结束了震荡,那自然就是要展开真正的加速攻击,也就是主攻,随后的主攻过程中,出现连续4个涨停板。 我们再看看前期的一个强势个股300261雅本化学 ![]() 雅本化学的主攻行情 该股经过长期的震荡蓄势后,于2021年12月7日,出现了主攻点,随后的行情,相信大家都知道,短短23个交易,涨幅超过300% 再看603399吉翔股份的案例 ![]() 吉翔股份的主攻行情 吉翔股份的主攻上涨浪中,先后出现了7个涨停板。 由此可见,连续涨停,加速上涨的攻击性行情,基本都是发生在攻击位置上。 但是,这两类攻击位,虽然都具备攻击能力,但彼此之间也有区别: 1、首攻点,由于是发生在震荡区域,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高,难以判断; 2、主攻点,是回调不进震荡中枢,破坏了行情结构,具有唯一性,确定性高; 3、首攻强,提前透支了行情,主攻就弱,而若首攻不强,那么主攻来补; 因此,从操作层面上讲,主攻由于具有唯一性,操作性更强,才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以及重点参与的时机。 本节小结 如果看完交易系统的四篇文章,现在就可以初步建立起,正确的交易体系了。 1、趋势 选择上涨趋势的票,下跌趋势,不参与; 2、位置 选择主攻位置的票,其他位置,不参与; 3、买卖点 主攻位置,出现买点,强势上涨浪更佳,果断参与。 若在攻击位置,未出现买点,等待,不参与。 若攻击展开,大胆持有。 若出现卖点,立即卖出(或者上涨过程中,加速急涨,导致乖离过大,出现停顿信号,主动止盈) 只要每次交易,都能严格执行,把控好这个思路,找准行情的攻击位置,积极参与,就一定不会出现大的事故,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处理的问题 比如,哪些是具有连续涨停基因,哪些情况应当提前离场等,这些在后续更新文章中,陆续更新。 言而总之,理清行情结构,认清趋势,找准行情攻击位置,用买卖点精准定位进出场时机,而核心点,就在于本文所讲的攻击位的寻找。 要做好交易,就应该尽可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重复做,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坚持过程。 将各个环境,简化、量化,那么操作性就强,那成功的概率就要远大于失败的概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