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倚窗听雨 | 日光明媚,春天的故事也不能灰暗

 听雨小记 2022-02-11

梅其实还没开。

昨晚散步回来,顺手带了一截红梅的旁枝,心想养在暖屋里、书桌前、瓶子里,是不是就能够绽放早一点。

也许,我的心思过于肤浅,只是给自己的贪婪找了一个优雅的借口。植物自有宿命,何需我来干预。对二十四节气格外关注,因为每一个节气里都藏着我喜欢的大自然风情。

宅的时候,就写文,短的长的无所谓。比如每天都在更新的微博,偶尔更新的公众号,当然还有一些小视频,证明我在清闲的日子里,还算有事可做,有情可矫。

有时候发现,搁久的文案配不上新鲜的人。不然,草稿箱里躺着的那些字被我改了又改,还未发出,甚至最后一键删除。想来,一时的明月一时的清愁,放久了的情绪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人不能总活在不更新的情绪里。当然,还有些字经历了岁月愈发有味,那一定藏着生活沉淀的底色。 ​​​这不,早起翻阅公号草稿箱,微博草稿箱,把烂尾的故事都做了清理,一心想要一个崭新的、一气呵成的首尾。

大约强迫症有些严重。觉得去年的故事配不上今年的春天,若要继续,那还得重新构思布局。你看看,去年此时梅花开满城南,今年还是含苞待放呢。谁误了谁?花误了人,还是人误了花。


看到有好友缅怀作家张洁的微博,是引用了张洁书中的句子,于是我写下了一段评论:初来这个世界,我们充满了期待,清澈的目光里都是新奇;后来,目光专一,焦虑的大都是利益,渐渐感到了疲惫。这一生,也许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但是爱过、恨过、伤过、成功过、失败过,足以丰富。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致敬生命,珍惜生命。小时候,课本里最喜欢读张洁的《挖荠菜》,清苦的岁月,动人的文字。而今,作家走了,灵魂与文字永存。友回复,我说的正是他想补充又没有写出来的,恰合了意,心慰。

又一个喜爱的作家远离了我们,那些曾经的经典还在唇齿边留香,荠菜快醒了吧!这个二月,我一定要去渭河边、田野里或者山坡上挖一次荠菜,吃一次荠菜。

思维有故事的时候,我会一气呵成,决不让故事里的人等到天亮;思维冷清的时候,我就记录日常,虽与大气磅礴沾不上一点点边,却也是人间烟火的真实模样。日子不可爱,但也不能可憎。

节后,用了三四天时间看完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感叹:生活中不能没有便士,但也不能没有月亮,没有月亮的人生终将沉沦于便士的铜臭中。我尊敬那些追求便士心怀月亮的人,也同样对那些追求月亮的人报以祝福。也许,我们都是放不下铜臭,却羡慕追逐月亮的人,因为我们没有追逐月亮和放下铜臭的勇气,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喜欢月亮。

日子是否有味,全然在于一颗心。别让心老得太快就行。

春天的梅没开,我可以等;春天的故事没完,我们还是可以继续的。

日光明媚,春天的故事也不能灰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