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职场、情场、女人(03) 李振东嘟囔了一句:“这鬼天气,可真是冷啊!” “那是,零下二十七八度呢,能不冷呀!”李德勇说。 这时候,李振东听见自己的肚子在咕咕地叫,是饿的,“唉,此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烩面该多好啊!” “你这一说,我的馋虫也出来了。”李德勇说着,咕哝一下,咽了下口水。 他们开着车行驶在有些冷清的街道上,刚过了春节,好多饭馆都没开始营业,他们一边转悠,一边闲聊,聊的全是吃的:冲汤羊肉、羊肉烩面、羊肉大葱馅儿的饺子等等,正如那个“望梅止渴”的故事,条件反射,肚子饿的时候,聊吃的,还真有点儿忍不住馋虫的折磨。 馋虫的活跃,使得他们都不再说话,两双眼睛都贼溜溜地扫视着街边的门面店铺,尽管大多都锁着门,但他们生怕漏过任何一家可以填饱肚腹的去处。在街上转了一大圈儿,终于找到一家开着门的饭店,招牌上写着:“大嫂饺子馆”。 李振东抬头看看,微笑着念道:“大嫂……”在中原的时候和曾经的女友常常自己弄馅儿包饺子,一个擀皮,一个包馅儿,颇有居家过日子的气氛。然而,……想起前女友,李振东心底未免有些酸楚,笑容也僵住了,凝固了片刻,说:“咱就吃点饺子吧!” “中,”李德勇说着,再次看了看门头上的招牌,嘴里咕哝着,不知说了什么。他们把车子停好,下车向“大嫂饺子馆”走。 “你说这地方羊肉好吃,咋就没有卖羊肉汤的呢?咱老家的羊肉汤泡着烧饼吃,那味道,嗨!可真是得劲儿呀!” “就是,这地方的人都是大块吃肉……大概不会熬羊肉汤吧?”李振东说着,忽然想起了母亲做的清汤冲羊肉,那个味道真鲜啊!忽然舌根儿泛起一股馋涎,羊汤的味道似乎已经到了唇齿间,母亲的影子也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一股酸涩涌上心头。自打在Z市做生意,父母的日子也过得滋润了许多。他说:“忽然想起我妈做的清汤冲羊肉了。每到冬天,我妈总是把羊骨头架子用斧头砍成小块,放在沙锅里熬汤,再把羊肉煮熟,切成薄片备用,吃的时候,把切好的羊肉放在碗里,再加上一点葱花、香菜,把煮好的羊骨头汤,冲到碗里,一碗香喷喷的清汤冲羊肉就做好了。”李振东轻轻蠕动了一下嘴唇,喉结也跟着咕噜咕噜动了几下,好像一碗清汤冲羊肉,就在眼前冒着热气,散发着香菜葱花的香味儿。他轻轻叹一口气,说:“我在Z市的时候,冬天回家看望我爸妈,我妈总是给我做一碗冲汤羊肉,她说'喝了羊汤,暖和’。” 李德勇叹道:“你这一说,还真有点想家了。” 他们边说边走,不觉间,已进了“大嫂饺子馆”。 刚一进门,服务员极其热情地招呼:“欢迎光临大嫂饺子馆,……。” 这是只有几个女子开办的小型饺子馆,店里两个服务员,人长得白皙淡雅宁静,没有高原红的脸蛋,水桶粗的腰身,而是淑女类型的窈窕美丽。吧台后面坐着一个收钱的女人,三十岁左右,长得虽然不似天上仙女那般迷人,但也是素面朝天更诱人的风格。李振东暗自慨叹:这“大嫂饺子馆”,还真是独具一格啊!不知饺子做得咋样? 这里非常安静,他们是今天的第一波顾客,服务员热情得让人有点不自在。——两个服务员一起上来,一个倒水,一个递菜单,老板、先生,叫个不停。一番热情周到的引导点菜之后,一个到后台去递菜单,一个后退到两米线以外,等待下一轮服务。李德勇向李振东耳语道:“这两个姑娘不像本地女人。” 李振东笑笑,压低了声音,说:“外地的?” “这地方的女人都是红脸蛋,水桶腰。你看她们……?” 李振东笑了,说:“你还操着这份儿心呢,是不是想嫂子了?” 李德勇尴尬地笑道:“哪里啊?我们这些人,平时就这样口无遮拦乱说惯了。喜欢贫嘴,不然多无聊呀!” “要说,以后得想办法让你和嫂子见面,不然我不成了老法海了?等我们这边安排好了,你把嫂子接来,让她在这县城里开个羊肉馆,生意保准好。” 李德勇有些羞赧,说:“我也是随便说说,可没这个心思,你多想了。” “你想了才正常,不想那就不正常了,……” 李德勇嘿嘿笑笑,笑过之后,又说:“兄弟也该找个媳妇了,别光顾着跟老表撒救济,也该考虑自己的事了。我像你这年龄,儿子都会打酱油了。” 李振东笑道:“诺,饺子来了。” 许是真的饿了,他们都不记得吃过如此美味的饺子,两人都不说话,生怕一说话,耽误享用美味儿饺子。饺子盘儿已经被他们吃光了,但意犹未尽。 “再加一盘儿。”李振东喊了服务员。 服务员见他们吃得很香,便笑说:“这一盘是送你们的,好吃了以后常来呀!” 直到此时,他们才听出了服务员的口音,李振东便用河南话,说:“中中,以后会常来的。你们是河南人?”服务员笑了,说:“您俩一进门,俺就听出来了,都是河南老乡呀!” 老乡见老乡,自然是热情倍增,这个饺子馆从服务员到老板都是河南人。一认了老乡不当紧,老板出来热情招呼,说:“这冰天雪地的,你们来小馆吃饺子,真是感谢你们呀!…….”老板说得一时高兴,说:“给你们加俩菜,算我请客。认个老乡,以后也有个照应。” 认了老乡,上了酒,李振东本来是不打算再喝的,可是老板的热情,怎么能却?酒菜齐备,推杯换盏,话也自然多了起来。 原来这家“大嫂饺子馆”背后,有一个令人唏嘘慨叹的故事:饺子馆老板的丈夫是一个摄影师,旅游、摄影就是他的生命。不幸的是,一次和大嫂一起到祁连山采风,出了意外——车子抛锚,翻了车。摄影师受了重伤,大嫂当时也受伤昏迷,当大嫂清醒过来的时候,他们夫妻已经躺在医院里了。然而,大嫂历经伤痛,恢复了健康,摄影师的生命却定格在了三十五岁。 “四处青山埋忠骨”,喜欢西北风情的摄影师临终遗言,要与西北山水为伴。大嫂葬了丈夫,便在此地开了这家饺子馆。之后,老家又来了大嫂的表妹,接着是表妹的妹妹,妹妹的闺蜜等,都来这给大嫂帮忙了。两三年下来“大嫂饺子馆”越来越受欢迎,几个女人,在这里安下了营寨,中原来的,西北本地的,都喜欢来大嫂饺子馆光顾。这不,刚刚过了新年,大街上的饭店都还没有开门营业,“大嫂饺子馆”就“垒砌七星灶”了。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