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860277 2022-02-11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的良宵佳节,也叫“元夕”。

元宵节讲究的是“闹元宵”,提倡的是一种精神生活,讲究喜庆热闹,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元宵节历史悠久,但与其他朝代相比,宋代的元宵节是最富特色的。荷生这就大家一起看看,宋代人是怎么“闹元宵”的。

赏花灯吟灯联

元宵节又叫灯节,因此说到元宵节就不得不谈到花灯。

宋朝每至元夕佳节,皇城中就会预先在宣德门广场上搭建起巨型灯山,入夜后整座灯山被点亮,广场上有如白昼。此时皇上驾临城门和城中百姓一齐观看各式花灯和表演。

元宵节的花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龙灯、宫灯、纱灯、龙凤灯、棱角灯、蘑菇灯等,形状也各异,有圆形、方形、柱形、多角形等等。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绘的正是宋代元宵节观灯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吟灯联也是当时一项非常重要的节目,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王安石以灯联为媒的趣事:

某年的元宵节,王安石正赴京赶考,路过一处,只见一大户门前悬一盏走马灯,附一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将此联默记于心,随后到了京城应考之时,主考官以随风飘飞的飞虎旗出了一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灵机一动想到那日看到的灯联,便随口对出。在回乡的路上,他又路过那户人家,听闻那一招亲联至今仍无人对出,便将主考官所出之联与之相对,当即被招为乘龙快婿。

观看歌舞表演

元宵节除了观花灯、对灯联、猜灯谜,观看歌舞表演绝对是当时的一档重大节目。

宫中自上一年九月赏完菊灯之后,就断断续续开始试灯了,这叫做“预赏”。

冬至后,开封府就命人搭起山棚,架起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这时已经聚集在御街两廊下游赏了。击丸蹴踘,踏索上竿,各色技艺,不一而足。“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而南宋,自孟冬以后,就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到需要的豪门大宅人家歌吹乐舞。

杭州的三桥等处,因为客店官邸最为集中,往来于此的舞者最多。“每夕楼灯初上,则箫鼓已纷然自献于下。酒边一笑,所费殊不多。往往至四鼓乃还。”

剧类节目有弄影戏、傀儡戏、杂扮等。弄影戏可不是皮影戏,而是表演者利用光影进行表演的一种节目形式。

据说在南宋时还有一种“药发傀儡”,是利用火药与机关自动操纵木偶的表演形式。

杂扮则类似如今的小品,“多是借装为山东、河北村叟,以资笑端”,表演内容十分接地气。

就在这一片表演歌舞声中,元宵的节日气氛,一日盛于一日。

放假最长七天

宋朝每逢元宵必放假,而且假期还挺长。

据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休假岁凡七十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庆节、上元节同。”

意思是一年官定假期七十六天,其中春节放假七天,寒食放假七天,冬至放假七天,皇帝过生日(天庆节)和元宵节(上元节)同样放假七天。

但这样的放假安排仅限于行政机关,像太学和武学等高等学府在元宵节期间却只有很短的假期。

而民办学校的假期就比较长了,据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北宋私塾通常在祭灶以前放寒假,塾师们纷纷回家过年,等到过了正月十五以后才“开馆”。

可见在民办学校那里,祭灶是寒假的开端,元宵节是寒假的结尾。

人约黄昏后

对于待字闺中的女性朋友来说,元宵节也是情人节。元宵节是当时一年中为数不多特许女子竟夜出游的日子,这一天女子不仅可以出游赏玩还可以正大光明地与男子同游。

所以女孩子都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极尽媚妍。“鬓惹乌云,裙拖湘水”“六曲屏开,拥三千珠翠”,也是元宵节才有的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也有描写人约黄昏后的场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语句中虽然是表达了失去恋人的痛苦伤心,但是所描绘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美好浪漫的。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急速发展使元宵节的狂欢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绚烂夺目的背景。

元宵节就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状态和变化。透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

元宵灯彩,

映照着人间的烟火与团圆。

元宵佳节,全家团聚,尽享天伦。

愿天长地久,花好月圆!

提前预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