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回顾!中国人民大学罗安宪教授讲《道德经》(七十一章)

 丘山三也君 2022-02-11

2022129日,中国人民大学罗安宪教授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为广大国学爱好者讲解了《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本章的重点是老子对于“知”的看法,老子教人“知不知”,要让人安于无知。

图片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图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这两句话令人费解,尤其是“知不知”、“不知知”两句。有些人认为,“知不知”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知”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前者要好于后者。但是,如果这样理解,似乎本句并无深意。罗安宪教授认为,要准确理解“知不知”,需要和《道德经》其他章节联系起来。例如,第十章“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第十六章“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第三十二章“知止所以不殆。”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从以上章节可以发现,“知”的问题牵扯到四个问题,第一是“无知”,第二是“知常”,第三是“知止”,第四“为道日损”。“明白四达”其实就是“知常”,就是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此,才能坚守对于无知之域的一种无知这里的无知,不是把“无知”当成“知”,而是安于“无知”。人对于未知,要心存敬畏,然后保持这种心态。例如,对于地球的起源这个问题,我知道即便自己穷尽所有的力量也无法搞清楚,所以就不去搞清楚。这个问题属于科学领域,并非一个哲学问题。第一我不知道,第二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自己也没想搞清楚,第三我的力量不够,所以安于无知。“明白四达”,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才安于无知。“知止”,是对认知划界限。有些东西可以知,有些东西无法知,人不一定要探索所有的问题。如果把所有未知都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那么人将无从下手。因此,从“无知”又可以引申出“安于无为”。老子说“为无为”,意为不做不该做的事情。罗安宪教授认为,对于此句的理解还可以更进一步。无为,不是说不该做,而是能力不够,所以就不做。只有无为,才能有为。不做不能做的事情,才能做能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只有无为,才可以有所为。只有安于无知,才可以有所知。若不能“无知”,则不能“明白四达”,而且会导致“殆”。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老子说“知止”,是自己给自己划定的,不是别人划定的。十六章说的“知常”,是事物的常态,不是事物当下的现状。“不知知,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么知道什么?古希腊苏格拉底曾听到神谕说苏格拉底是最智慧的人,苏格拉底为了证明神谕,去拜访他认为有知识的人,比如诗人、政客等。讨论之后苏格拉底发现,这些人都以为自己有知,实际只是掌握了一堆意见而已。苏格拉底自以为无知,这才是智慧。而意见,不能代表智慧。例如诗人,如果真正有智慧,应该做被别人歌颂的英雄,而不是歌颂英雄。认为自己有知,只是意见,意见所知道的,只是现象。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只是关于事物的现象,而不是“本相”。事物的常态,并非当下可以看出来,而是要经过思考、思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重在讲,而不是讲“学”。这里的损,是指念、欲,而不是知、思。因此,“知不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安于无知,知道有些东西自己不知道,而且无法知道。第二是安于无知以后才能有所知,知自己想知之知即可。“不知知”,是错误的把意见视为知识,这是自以为是,只是对于事物现在样态的一种了解,而且这种了解可能只是一种假相,但不知事物的本质,不知常。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不知常,以意见为知识,以对现象的认知为知识,都是一种“病”,是一种可怕的状态。圣人不病,是因为圣人没有这种“不知知”的病。知其所知,不知其所不知,安于无知,才是圣人的状态。明白四达,知常,知止,所以圣人没有“不知知”的病。“以其病病”,“不知知”为病。第一个病是动词,第二个病是名词。“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因为把病态当作病态,所以才没有这种“病态”。当你知道一条道路是错的,就不应该再走错误的道路,这就是“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未有知而不行”。因此,知行永远是合一的。阳明之前,二程曾讲“以知为主”,人为不善,只是因为不知。人不蹈水火,因为水火致命。老子的讲法,更接近二程的讲法,即“以知为先”。这段文字,王弼本和河上公本略有不同。河上公本的文字是“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在这里,“是以病病”,重复,可能是错简。“夫唯”和“是以”,是固定用法,而这里的后半句并非如此,也可能是错简。

安宪教授指出,关于“知”的问题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也是整个道家哲学最基本的问题。知什么?老子认为是道、常。如何知?在于损。损什么?损去欲。此外,人还要安于无知,有一个知止的观念。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