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羽生结弦明明挑战失败了,我们为什么还这么爱他?

 昭德心理官方 2022-02-11

“羽生结弦来北京了吗?”

冬奥会一开场,这个问题就不断被推上热搜。

这个日本籍花滑运动员像人间精灵一样,让无数人魂牵梦萦。

在北京机场的羽生结弦

甚至连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央视也把最美的解说词给了他。“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我们非常庆幸能够在羽生结弦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他。时光做渡,眉目成书,从此,我们的深情不被辜负。一段青春都会老去,但是我们的记忆里,永远会给羽生结弦留一个位置。

赛前羽生结弦亮相首体踩场训练

在昨天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男子自由滑比赛中,羽生结弦挑战了高难度4A动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跳出6米的同时要在空中转四周半。

这样的动作几乎是反人类的,之前别说是挑战成功,连试都没几人试过。

羽生结弦在冬奥赛场

虽然因为难度过大出现了两次失误挑战失败,最终止步第四名。可是他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依然称得上冰上的英雄,虽败犹荣。

就像解说说的他是在“守一座守不住的城,打一场打不赢的仗。”

比赛结束他双手触摸冰面90度鞠躬,作为一名27岁的老将,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冬奥会了。

在冰上他创造了太多奇迹,更给人带来了太多感动和力量。

诚然他有天赋,但是他身上更让人动容的是他的“坚毅”。他用一次次精彩而决绝的表演实力诠释了什么是奥运精神。

羽生结弦表演后谢幕

“他不适合当运动员”

羽生结弦2岁被诊断出患有哮喘,连呼吸都很困难。

为了增强体质,4岁那年家人让他学习滑冰。从此世间多了一名冰上王子。

11岁就立志拿奥运金牌的羽生结弦

在冰上他仿佛从日漫中走出的美男子,唯美而纤弱,浑身透着破碎感。

他说“我的人生中,有一大半是在伤病的痛苦中度过的,有一大半是在没有冰场而无法训练的情况下度过的。”

受伤的羽生结弦

为了锻炼心肺功能,他戴着口罩训练,让身体适应在摄入稀薄氧气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充沛的体力。

因为身体问题,同样一个动作他往往承受着别人两倍或更多的压力。

参加2021年世锦赛时他的哮喘发作了,表演结束后直接扑倒在了冰面上,因为完全呼吸不上来。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可他从未放弃过。

比赛后几乎昏倒的羽生结弦

因为过度训练他身上能断的韧带都断过了,可是一次又一次他摔倒了又咬着牙站起来。

2014年冬奥会正式比赛预热环节,他与我国选手闫涵撞到了一起,整整昏迷了2分钟。全身多处严重挫伤,下巴不断渗血。

教练跟他说其实可以放弃的,但他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就上场了。

刚开始身体还没有完全缓过来跳起又摔倒,跳起又摔倒,4分半钟的表演一共摔倒了5次。

终于表演完的时候他的下巴又开始淌血了。直到成绩出来他才放松下来,忍不住流下眼泪。

这一场表演很多人是哭着看完的。即便不可感同身受,也能够想到摔成那样究竟要忍受怎样的疼痛才能够坚持下来。

受伤依然坚持比赛的羽生结弦

在专业上他的优秀全世界有目共睹,在学业上他也是妥妥的学霸。

为了设计出更好的花滑动作,他高分考入日本顶尖学府早稻田大学,并以优秀校友毕业。

坚毅到底是什么?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做到其中一项尚且不容易,况且他还常年要与病痛做斗争,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根本做不到。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斯将这种品质称之为坚毅。

她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在挫败中不断磨炼自己成为一个坚毅的人,就能够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羽生结弦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动诠释了一个坚毅的人可以创造怎样的奇迹,又如何让人敬仰。

羽生结弦对冠军的渴望

坚毅的含义远比毅力、勤勉、坚强要丰富得多。简单来说就是不忘初心、专注投入、坚持不懈的性格特质。

它包含3个重要因素,即能够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

安杰拉教授自2005年起一直致力于研究性格对于成功起到的作用。

她对数以千计的高中生进行了调研,并跟随西点军校、全国拼字比赛冠军,国内一流大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发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

由此她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命名为《自制力完胜智商,预示青少年未来学业表现》。

李玫瑾教授在讲座中强调自控能力的重要性

性格教育的追随者美国KIPP学校的创始人David Levin将坚毅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通过无数教育实践他发现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在于我们灌输给了孩子多少知识,而在于我们是否帮助孩子培养了坚毅的性格。

具体来说一个6岁的孩子是否知道3+2=5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是否愿意第一次回答错之后再尝试一次,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羽生结弦能走到今天更多也在于一个动作他愿意一遍又一遍尝试,哪怕拉断韧带。更因为即便天生不是当运动员的料,依然通过系统练习将自己练成了冰上王子。

无数次摔倒,无数次站起来继续训练的羽生结弦

如何培养一个坚毅的孩子?

和智商不同,坚毅的品格部分是遗传的,但更多是后天磨砺出来的,与经验有关。

尤其是在面临挑战的时候,若能够科学应对,坚持下来坚毅指数就会直线上升。

那么该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坚毅品格呢?

把挑战摆在孩子面前

孩子对于解决困难的自信心和掌控能力是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

让孩子有机会去追求至少一个很难的事情。最好是一件有严格纪律、规则,需要长期练习的事。

比如练钢琴、跳舞、运动,重点不在于做得多好,而在于坚持下去。

若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就会习得性无助,下意识回避一切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是被“好心”的大人剥夺的。

就算哭着也坚持打球的3岁的福原爱

比如说养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大包大揽,稍微有点挑战就忍不住伸手去帮忙。

更糟糕的是斩钉截铁地否定孩子的尝试“你不行的,你做不到的,这个很难的。”

久而久之孩子的安全边界就会变得越来越小,与生俱来的勇气也一点点消失。

尤其是现在过于迷信“快乐教育”,孩子一退缩大人就立马跟上“那就不学了吧。”

事实上即便是天赋所在,也会有犯难的时候,羽生结弦在训练过程中也有过无数次放弃的念头。

然而他坚持下来了,成为了今天这个样子。

训练中突破极限完成4A的羽生结弦

不要在感觉糟糕的时候结束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感觉糟糕的时候,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就会回避。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感觉糟糕的时候,往往是突破的关键时刻,也称瓶颈期,只要咬咬牙跨过去就会实现质的飞跃。

更为重要的是突破了之后会发现自己变得更有勇气和激情了,还会生出源源不断的挑战冲动来。毕竟自我实现是人最顶级的需求。

当然这个坎不那么容易过,所以需要我们陪着孩子一起跨过去。

比如说帮助他分析卡在哪儿了,带她转移注意力,释放负面情绪。

最关键的是帮助他看到此刻困住他的是怎样的负面信念。找到它,突破它,成为更好的自己。

父母的陪伴和参与解决问题,是孩子内心最大的依靠

羽生结弦一路走来也经历过无数至暗时刻,是粉丝对他的爱支撑着他走出来。

正如他在一场演讲中说的那样“你们都是我的星星。”

对孩子而言,父母应该是他生命中最亮的星。

适时必需的推动

过早或过多干涉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坚毅品质,毕竟坚毅的核心在于自我激励和控制。放手让他去跌倒、试错是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

每个人陷入低落情绪的时候都容易变得特消极。不仅看不到希望和可能性,更看不到自己的力量。

孩子更是如此,挫败感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容易自暴自弃。这个时候就需要外力介入。

这种介入不是直接动手帮忙解决问题或者简单粗暴地说“你可以的,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真正的支持是帮助他一起处理掉卡住他的那些困难。无论是心理的还是物质的,尽量提供。

冬奥会场上的很多健儿们都曾跌入过低谷。无论是羽生结弦还是金博洋、闫涵,在自己的滑冰生涯中都有过迷茫挣扎的时刻。

多亏了教练、家人以及粉丝的支持,才有机会穿越黑暗重新站起来,变得越来越坚强。

2016年经历低谷的羽生结弦

总的来说做成一件事情很多时候是一段比较漫长的旅程,路途中还会布满各种荆棘坎坷。跌倒次数多了,还容易感到沮丧、无聊。

尤其是孩子,贪图新鲜,练习多了很容易发脾气“太无聊了,一点意思也没有,我不想做了。”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也许,我们可以试着从中找到新的乐趣。”

久而久之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坚毅了。

愿世间更多像羽生结弦这样坚毅的英雄!

参考资料:

1、安杰拉·达克沃思,《坚毅》,中信出版社,2017.06.

2、Angela lee Duckworth,《撼动教育界的TED演讲: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品质是坚毅Gri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