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纪行】惊艳时光的杨浦图书馆

 周庆鸾 2022-02-11

  如果历史会讲故事,一定会用建筑来表述。如果街区要妆点,那一定也是用建筑来展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上海拥有几千幢风格迥异、特色各具的优秀历史建筑,而位于上海东北部江湾五角场的杨浦图书馆新馆,就是一座值得细细品读的历史建筑。


  雕梁画栋飞檐,套用一句赞美语,那就是: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杨浦区图书馆总馆,位于恒仁路128号,面积14152平方米,由民国时期旧上海市图书馆修缮扩建而成,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图书馆的前身,是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上海城市建设史上"大上海计划"中的旧上海市图书馆。

  历经80多年的岁月沧桑,这一民国时期的市图书馆建筑,经过3年多的修缮扩改建,作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于2018年10月重新开放。


  彩绘门楼,亭台楼宇,宛若"宫廷建筑"。


  飞檐大顶、梁枋藻井之间,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神韵。


  新馆的主体部分是老建筑,两边是新建部分。外立面采用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中轴对称的"三段式"立面构图,整体建筑庄重典雅。

  门楼是建筑最出彩的部分,琉璃瓦、装饰斗拱、彩绘、石栏杆保护修缮得美仑美奂。


  这栋优秀历史建筑,由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建于上世纪30代,曾经被列入"大上海计划"中的上海图书馆,于1936年建成开放,当时的建筑面积3470平方米。

  楼座立面中央楼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形似北京钟楼,与东面位于长海医院的原"市立博物馆"形成"左鼓右钟"的中式传统格局。


  位于恒仁路的正面东门。

        80多岁的文物建筑,呈"工"字形,门楼高耸,雍容典雅。歇山二重檐形式,黄色琉璃瓦屋面,极具中国传统建筑神韵,四周围以石栏杆,细部精致。       

  中央楼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形似北京钟楼,与位于东面长海医院的"原市立博物馆"形成"左鼓右钟"的中国传统建筑格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4年2月公布其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并于2014年4月并入现有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上海计划"公共建筑群。


  油画绘就的杨浦图书馆。


【历史变迁】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的前身是"上海市立图书馆",北临长海路,东倚恒仁路,西侧为黑山路,南侧为政立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建筑师董大酉设计,1934年开工1935年建成,1936年9月投入使用,素有"小故宫"之称。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入上海,一度沦为日军养马场。随着淞沪抗战及后来不断的战事纷扰,该建筑被挪作他用,也没有机会再复建完善。

  解放后一直作为同济中学教学楼、宿舍、体育活动室,一直没有实现最初的设计构想。

  2014年图书馆改建列入重大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秉持"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最优方式的更新与再生"的设计理念,还原设计初衷,原手绘图上的两翼建筑,也得以完整再现。


  新馆还原了建筑师最初设计的"井"字型布局构想。其中修缮属于"旧上海市图书馆"的面积为3960 平方米,扩建面积为10192平方米。修缮复建完成后的总面积逾14000平方米。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扩建保留了部分原始的图案彩绘。


  新馆设计注重城市历史遗存保护,修复和改造中注入了现代创新元素。


  工匠们沿用传统彩绘手工工艺,以画唐卡般的细腻笔触精心绘制,深刻诠释了建筑原有的神韵。


  整修过的外立面,现代设计感十足。


  侧面。


  外院。


  长海路北门,现为图书馆入口。




  内院,竹林清影疏斜。


  扩建部分的外墙材料采用现代手法干挂混凝土板,色调质感与主楼一致,外表和谐统一。


  从一楼庭院的建筑外墙可以区分出新老建筑。方形墙面为老建筑外墙,新建部分外墙则以竖条为主,设计灵感来源于将书本整齐摆放在书架上的造型。


  华彩彩绘,大红立柱,阳光透过玻璃顶泻下,古典与时尚,在此堪称完美交融。



  功能设计根据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要求,划分为文献借阅、数字服务、展览展示、主题活动四大功能区,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更新中的文化空间再造。


         外窥庭院,竹林深深深几许。


  图书馆桌子上的黄铜贝母阅读台灯,中式深檀木桌椅,雍容雅致精美。


         中国传统元素,八角窗。



  沧桑重生的拱形门,连接着历史记忆和未来。


        透过花格漏窗,窥历史风云。



  位于二楼的"上海近代市政文献主题馆"。


【大上海规划】

         近代上海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迫切要求站稳控制上海,但是上海黄金地带已分别被上海法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占据,原南市区老城用所处的沪南地区人口稠密无法再进行建设,而当时的杨浦工业发展已具规模,国民政府决定在东北临黄浦江、吴淞口,西南与市区相临近的江湾地区征地兴建新上海。


  1929年7月,上海市政府正式确定江湾五角场为上海新城中心。区域划分为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约七千亩土地。

        1930年2月,竞选方案提出后,由叶恭绰、墨菲、柏韵士和董大酉担任评委。

       "大上海计划"涵盖了市中心区域、交通运输、市政府建筑等七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内容,是一部兼具现代性和本土性的宏大都市史诗。

        多媒体影像展现"大上海计划"。




        "大上海计划"中至1936年相继落成的建筑有:市政府新厦、市立图书馆、市立博物馆、市立体育场、市立医院、航空博物馆等建筑。大型基础设施和新城建设,带动了上海的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的重组。


  蔡元培(1868-1940)1935年旧上海市立图书馆临时董事会董事长。


  董大酉(1899-1973),当时的中国建筑家学会会长,旧上海市立图书馆及上海市体育场的设计主持。


  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上海市长吴铁城签署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奠基工程概要。


  呈"井"字形构想的董大酉手稿。由于经费的原因,董大西设计的原上海市图书馆并没有按其设计蓝图全部实施,仅完成接近一半的体量规模就投入了使用。

       抗战胜利后,大上海计划搁浅,上海市图书馆另觅新址。


         "大上海计划"涵盖的主要建筑:1933年落成的市政府新厦,现为上海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


         1935年落成的上海体育场,今天的江湾体育场,同为董大酉设计。


  江湾体育场现景。


  1935年落成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学楼,现为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办公楼。


         1936年落成的上海市博物馆,今为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影像楼。


  长海医院影像楼,与图书馆呈东西对称布局。


  1936年建成的中国航空协会会所,又称"飞机楼",现为海军军医大学校史馆。


        模型墙。展示着"大上海计划"实施过程中建成且至今留存的标志性建筑:旧上海市政府大厦、旧上海市图书馆、旧上海市博物馆、旧上海市体育场、旧上海市医院主楼航空协会会所及陈列馆。


  一楼正对东大门的中轴线。一、二楼内厅及门楼均绘有清官式和玺彩画。


  门厅入口处中间的圆形水磨石是旧上海市图书馆旋转门的遗迹,中间的凹点是门的轴点。四周的红缸砖地坪已有8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30年代地下排的是暖气通道,修缮时改造成空调管道,地面的红缸砖完全按照当时铺设的编号,一一复位。


         中式花窗,回纹木格窗,中国红渲染着多元的空间视觉。


  一楼大厅阅览室。


  一楼正门南侧壁龛内董大酉雕像。


  一楼过道,古典内蕴。


  侧阅览室。



  古韵深藏,又不乏现代。



拾阶而上,白墙上的变异篆体特别美。


         二楼前厅和中厅的水磨地坪皆为原物,中央铺地图案精美。


  二楼的孔雀门也是当时的原物,为纯手工打造,用铆钉链接,做工相当细致。工程人员对其进行了细腻的修复,历经80年后再度开屏,重现华美。


  漂亮的城楼、精致的彩绘、大气的红漆圆柱、复古的陈列装饰,阅读空间整洁明亮。


  花草绿植内院。



  二楼楼道,这里现代元素更多。





  二楼展厅,"上海近代市政主题馆·杨浦馆",揭示当代"知识杨浦"、"智慧城区"之于"大上海计划"的传承和发展,彰显着百年市政历史的厚重。


  修缮后的二楼主厅阅览室,点缀和布置,与一楼一样,也有着雕栏玉砌的故宫色彩。


  学以修身,习以养德。在此理想所在静心阅读,俗虑尽无。



  二楼北侧阅览室。


  南侧阅览室。



         二层平面修复前后对比。


  修复过程。


  合抱的朱漆立柱,建筑彩画综合运用了清官式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和苏式彩画三种类别的构成和图案,青、黄、赤、白、黑五色俱全,丰富多彩。


  外墙修复工艺比对及修复效果图例。


  斗拱飞檐及硫璃瓦修复。


        自动化管理、3D导航等众多现代化技术支持着以学习为中心的综合空间。


       书香氤氲,时空交汇。阅读,探索发现。书之所向,引领着诗与远方。



          正在布展的"中式插花艺术展"。


一花一世界,中国传统插花初探。



  南广场,现为出口。


          "建筑可阅读",无论是落满梧桐叶的街巷,还是饱经沧桑,越发显得多姿多彩的老洋房,上海这座城市因其浸湮着的独特历史感和知性优雅气韵,早已成为可以阅读和适合漫步的国际化大都市。


  回眸杨浦近现代文明,彰显"三个百年"为主题特色,杨浦图书馆成功构建了建筑可阅读,历史可追溯的文献共建共享交流中心。


来自话题

户外旅行记录
3.1万篇内容 39.1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2021-12-26
来自作品集上海风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