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惊心动魄的探秘之旅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2-02-12

本文作者:张世刚


前年从北京自驾前往海南,由于出发较晚,沿途旅游时因气温较低,故而玩得不是很好。所以,去年自驾去海南就出发得比较早。刚过十月中旬,我们就从北京出发了。这次的线路妻子选的是西线,计划沿山西、陕西、甘肃、甘南、四川九寨沟、重庆,再向东进入湖北神农架,而后向南……

没想到刚到甘肃庆阳,就遇到了西安和兰州爆发疫情,在战友李晓军等人的盛情款待和挽留下,在庆阳度过了快乐的20天。当疫情稍有缓解后,我们就开始了新的旅程。由于甘南仍有疫情,原来的线路只能稍作调整。从庆阳出发后途经宝鸡和陕西安康,直奔心仪已久的神秘之地——神农架大湖。

从安康出来不久,便进入连绵不绝的山区,虽然手机上标的是省道,但道路窄而曲折,堪比县道。越往里走路越难走,一边是悬崖,一边是绝壁下的官渡河,车速只能在60迈以下,而且经常要攀山上旋,经历一个个S弯道。妻子开车还算镇定,而我的心早已悬在半空。右手紧紧抓着车顶把手,两眼不时地盯着前边的一个个急弯,好在来往的车辆不算太多,惊险少了些。拐过一个大弯,在河面较宽的地方,前面堵了几辆车,再往前看,本来很窄的路面上落了很多石块,往右侧半山上看,一辆小型挖掘机正在开通小路,导致滚石不断下落。一打听才知道住在山上的一户人家因暴雨断了下山的路,所以山下的亲人请人帮忙开通道路。

堵了大约四十分钟,山上的挖掘机停止了运行,一声吆喝,路上负责拦路的亲人跑到路上清理石块,停在路两边车上的人也都出动清理石块,终于开通了道路。在这样绝壁深涧的曲径中行走四五个小时,才知道神农氏架梯尝百草的神农架有多么深远。这样提心吊胆地又走了几小时,在天快黑时越来越阴的天空下起了雪,本来路就难走,雪越下越大,想想雪后路滑,这下山怎么办,我的头顿时大了几圈,禁不住埋怨起妻子来。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辆车像一个负重的老人蹒跚前行,茫茫雪花将四周笼罩成一片灰白,真是:茫茫迷眼玉龙飞,山间雪片大如席。车前视野丈余路,漫漫曲途无人迹。前路不知险多许,更虑归程何所以。辘辘饥肠全难顾,全神贯注赴景区。风过树摇惊寒鸡,绿峰顿然披蝉衣。九湖湿地起轻烟,朦朦玉晶融碧水。

在天黑暗下来之前,终于到了神农架核心景区大九湖。晚上在坪阡镇的伴仙酒店住了下来,放下了险路的恐惧,饥饿和疲劳袭满全身。热情的店家很快把我们要的饭菜摆了上来,吃着全是山里自产的野菜野味,感觉是世上最美的美味。山里的气温很低,房间的空调开到最大也感觉温度不高。简单地洗漱就和衣钻入被子睡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天空一片晴朗,暖融融的红日高挂天空,让人心情大好,昨晚的担心也消融了不少。吃了点东西便迫不及待地开进大九湖景区。

大九湖又名九湖坪。远古时期,此地曾是汪洋大海,造山运动使其四周形成了海拔2200-2600米的群山,岩溶、冰川和流水,造就了这独特的冰川地貌和高山草甸的绝妙景观。如今,这四周高山环绕的盆地里,一条小溪由西北流向东南,串起了形态各异的九个湖泊,故得“大九湖”之名。虽然冠名为“大”,其实并不大。从大九湖湿地相关信息中得知:湿地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中间是一片17平方公里的湿地平川,其间林地和灌草地约占60%,而水域和沼泽合计不超过20%。九个湖中,最大的是第5湖,约2平方公里,不足西湖三分之一,小的如7、8、9湖均为1平方公里左右。然而黛山迤逦水滟潋、树红绿草青黄,湖泊、沼泽、草甸、森林及群山组合如此精妙,层次色彩如此丰富绚烂,却是别处不可多见,不得不令人赞叹造化对大九湖的情有独钟!为不枉天赋佳秉,大九湖的经营管理者也别出心裁,由南至北把九湖划为三大区块,每块三湖,分别以“天”、“地”、“人”名之。第一块是1—3湖,即:天籁、天问、天语湖;第二块为4—6湖,即:地脉、地缘、地神湖;第三块乃7—9湖,即:人和、人道、人寿湖。

我们先是乘坐景区公交,贴山崖、临深谷、穿隧道,沿途所见是森林覆盖的峰峦,以及山谷中波光粼粼的湖泊——坪阡水库(面积、水深远超大九湖)。约半小时,抵达大九湖核心景区驿站——二号线小火车站。一阵叮当笛鸣,小火车隆隆启程,好像在阿尔卑斯山麓,又像在日内瓦湖畔,或像在伊犁的空中牧场。小火车走的是环湖道,由湖东而北上,沿途览“天”、“地”、“人"各个湖。途中有7个驿站游客可自由上下。我们从第二湖下车,步行沿着各湖相连的栈道边赏景边拍照,这一路都是难得的湿地苔藓植物:泥炭藓沼泽、睡菜沼泽、苔草沼泽、香蒲沼泽、紫茅沼泽……沼泽中常常缤纷满树,红珠挂枝,白花缀叶,美不胜收地展现在眼前。

如果是夏季,清晨在太阳初升时漫步湖边,湖面上会生起氤氲的薄雾,袅袅娜娜,湖中船影绰绰,鸟唱鹅游,恍若仙境。湿地植被如此集中、如此典型又如此独特,实在难得。尤其是这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乃是全球同纬度地区(北纬31°)的唯一。直到第6湖的小卖店买了碗面和茶叶蛋,补充了一下能量,而后我们又乘火车前往人字三湖。第7湖下来继续徒步北上,攀山道,登诸峰,穿原始森林,并借着浮箱与垒石,在7—9湖的水面上,尽情施展“凌波微步”。蓝天中白云朵朵飘动,碧水间船帆倒影、串串红灯笼随风摇曳,大天鹅、绿头鸭和白鹭漫游穿翔,湿地草丛间的各色杂树红绿交杂,诸样美景足令疲累不翼而飞。

从天寿湖(9湖)畔的高岭古亭中拾级而下,来到一处落英缤纷、溪流淙淙的坪坝——“落水口”,真不敢相信这里竟然是长江与汉江的分水线。原先还一直在疑惑,四周山间常有涓涓细流灌入湿地,那么常年有多少水流下来都去了哪里?落水口的介绍告诉我们,整个大九湖有五六个这样的落水口,把水通过暗河流入长江和汉江。若不仔细观察,还发现不了这小溪在此分流南北,更想不到它们还得经历一段地下历程,南流入江、 北流归汉。如果说,这奇特的分水岭隐藏的是大自然的密码,那么这里先人留下的雪泥鸿爪却谱写着历史的悲歌:“薛刚反唐”的秘密屯兵地和练兵场,战殁疆场的张将军遗墓,为爱殒命的千年狐仙娘娘墓,还有那迂回蜿蜒于林莽之间的川鄂古盐道……

看完诸个景点,妻子还尽情地放飞了一会儿无人机,把这大美景色拍摄下来,我们便急急乘火车返回景区停车场,抓紧时间向神农架外木鱼镇赶去,因为48小时的核酸检测晚上就到时,必须在镇里做核酸检测。这条路要通过近三千米高的神农顶,这条路况比来时的路好多了,既宽且平,但曲折度更大,先后有十个回头路的死弯。阳光能照到的路上积雪尽消,而转过弯到了阴面,地面上全是积雪和暗冰,有的车辆已滑到崖壁上,我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尽管车速极慢,车轮还是不断地打滑,稍不小心就可能万劫不复。我们虽尽力保持镇定,还是出气粗重,几乎能听到咚咚的心跳声。每转过一个回头路,都是一次生命的考验历程。在揪心的恐惧中,终于攀到了神农顶,本来这里的景色也极美,如果是平时这里也很值得游览一番,但饱受惊恐的我们再也没有心情,只盼着能顺利下山、出了神农架。在天将晚时,终于接近了目的地,一直高悬的心也落进了肚里。这时才有心情放眼四方,绯红的晚霞轻柔地铺到远在天际的神农诸峰上,给人以神秘的向往之感。是啊,这茫茫的神农架 ,还有多少人们未知的秘密呢?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我们这次翻山越岭,攀峰探谷,深入九湖之末,实地体会了“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的道理。本以为大九湖只是天荒地老的化外之地,却怎知人类的足迹无远弗届——远古洪荒,先祖神农就已在此“架木为屋,以避风寒;架木为梯,以助攀援,采摘百草;架木为坛,跨鹤升天”了!及至近代,也早有大脚野人出没的传说。这次探秘之旅虽然饱经惊吓,走得也很辛苦艰难,但也实践了一次永远难以忘怀的赏景之旅。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59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1976年12月入伍。毕业于国防大学,研究生学历。爱好书法、诗词、摄影。


【本期幕后】

策划:小娟

编辑:小娟

校对:图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