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的时候,吴门画家在感受人与自然的共存

 泊木沐 2022-02-12

西方和东方的艺术发展史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不过在有些时间节点上又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大陆的艺术家们陆续投入到“文艺复兴运动”之中。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艺术变革中诞生了杰出的艺术家达·芬奇。说起达·芬奇,他的传奇故事太多了,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个“时空穿越者”,否则无法理解他的研究领域包含了艺术、数学、物理、建筑、天文……这个时期远在东方的水城苏州也进行着一场艺术变革,这就是吴门画派的兴起强大。如果说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变革,那个吴门画派的异军突起就是由文人发起的风格转变。

达·芬奇画像

达·芬奇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当数油画《蒙娜丽莎》,据说达·芬奇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使用了他最新研发的调色技巧,用细小的油画笔完美地遮掩住笔痕,画出端庄神秘的贵族女性。这幅作品创作于1503年到1506年之间。这一时期,远在苏州的中国画坛,吴门画派的发展也达到了强盛。吴门画派中的三位中坚力量在这个时间段内都在创作。此时沈周已经是七旬老叟但还老当益壮,文徵明和唐寅都是正当中年,处于风格初成阶段。《蒙娜丽莎》这幅人物肖像比较特殊之处在于,人物的背景不是家居的生活空间,而是连绵起伏的自然山脉。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想到吴门画派擅长的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互动。

蒙娜丽莎

沈周、文徵明、唐寅这三位画家,均以山水画见长。国画中的山水一科实际上是在描绘一种宠辱不惊寻找天人合一的心境。这就是山水画讲究的意境,追求的韵味。以唐伯虎为例,他的代表作《山路松声》就是描绘了人在山中隐居,体会自然的天籁之音,让隐者自身的情怀得到净化。中国的山水画,人成了自然的点缀,而《蒙娜丽莎》中自然山峦成了人的点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究其本质都是在探寻人与自然的奥妙。只不过达·芬奇在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夸大了人在自然中的主体地位。中国的艺术家们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让人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明代 张灵 唐伯虎像

如果从科研方面比较达·芬奇和吴门画派名家的成就,那肯定是达·芬奇胜出。如果在艺术创作方面进行比较,那只能说各有千秋。艺术创作的习惯与风格受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就是导致了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西方艺术家越来越追求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而东方苏州的艺术家继续在文人情怀与绘画技法之间摇摆选择。

文徵明 秋江闲泛

拓展阅读·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打破工笔和写意的界限,为作品注入生机,明代林良绘《秋鹰图》

清新雅致,动静结合,明代花鸟画名家吕纪绘《荷渚睡凫图》

寻找自然的真谛、人生的意思、情感的归宿,朱端绘《仿郭熙山水》

明代画竹第一人,夏昶绘《清风高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