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语文·王君专栏】重装课堂引擎,疗愈语文心灵——评王君《背影》《秋天的怀念》探索阅读一课

 傻丫头oq9h5f23 2022-02-12
图片

   重装课堂引擎,疗愈语文心灵
  ——评王君《背影》《秋天的怀
                念》探索阅读一课
司艳平  清澜山学校  

摘要王君老师将项目式学习落地课堂,探索课堂形式之变,融通外形内涵之联,打破亲密关系之辨,培塑心灵疗愈之依。聚焦学生演讲的项目式活动,渐次深入,实现青春语文的疗愈功能。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青春语文   疗愈意义
图片
夏雪梅博士说:“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应着力于平台建设,让学生个性展示,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唤醒他们的自我认知,进而实现心灵疗愈。毋庸置疑,这样星垂平野的语文课境界上乘,总有难以企及之感。2021年9月26日上午,有幸在安徽淮北一中大礼堂现场观摩了王君老师的《背影》《秋天的怀念》探索阅读一课,深觉此课便属大境、上境的语文课。
图片
首先,探索课堂形式之变。项目化学习指向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体验,提升品质,建构意义。项目化学习从入项到出项,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一个学期有一到两个比较适宜。但是,我们可以进行微项目的教学探索,也可以在课堂上植入项目式学习,操作简易,效果明显。
王君老师的这堂课便运用项目式学习建构课堂,整堂课以学生演讲为项目贯穿,告诉学生表达支架,提出明确的演讲要求。请看王君老师第一次项目活动设计——演讲话题:《背影》到底在讲什么?演讲要求:1.演讲时间一分钟左右;老师要录像;2.用一两个关键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3.要联系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除此以外,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表达格式以及表达时间,“大家好,我是某某某,我认为《背影》在讲什么,然后说一分钟的话。这些看似简单的课堂要求是课堂必不可少的表达支架,决定着课堂的底色与品质。学生的回答都遵循这个形式要求,他们在实际情境的演练中无意识地懂得了演讲的开场。“大家好,我叫某某,本文讲的是朱自清浦口送子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对作者深深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恩,也可以看出朱自清父亲是个伟大的人。”这是刚开始学生的演讲,形式把握到位,内容有待商榷。除这个项目式活动以外,王君老师还设计了两次演讲活动,分别是:课堂速读+读后演讲、《秋天的怀念》探索演讲,让学生在真实的课堂在场训练表达、锻造思维。项目式学习可聚焦某一项主活动,渐次推进,切忌多而杂。
图片
其次,融通外形内涵之联。项目式学习努力让学生转变身份、转变视角,将被动接受改为主动探索。王君老师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愿表达,如果孩子不愿表达,那一定是我们老师压着孩子了。”激发学生表达是课堂意识转型,深入引导学生表达则需要课堂构架、设计与调控。
我们再来看看王老师在这堂课上举重若轻的形式设计:第一次演讲着眼于引导对《背影》主题的探索,学生从一开始标签式的“伟大”演讲到后面的真实真切演讲:“大家好,我叫某某,我认为《背影》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暗含了父子关系可能有一些尖锐,正是父亲为孩子做的这一切,让孩子渐渐理解了父亲的艰辛和不易,体现了儿子的成长。”其间的思考变化体现着王老师连通课堂形式与课堂内涵的能力。第二次演讲着眼于解读文本方法的探索,在学生阅读王君老师解读文章《生之苦痛,爱之艰难》的基础上,演讲“我从王君老师的解读中学到了什么?”这个演讲话题指向学生对解读文本方法的探索,果不其然,学生在信息筛选后进行提炼,学到了关键词解读法、研读背景解读法、关注闲笔解读法等。值得一提的是,王君老师探索的形式之变与课堂品质息息相关,并未因形式而摒弃对思想精神的培塑,两者能勾连的课堂才是站立的课堂。于是,王老师拎出《背影》当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启发学生深度与文本碰撞:“什么叫作关注闲笔?为什么要等他的背影?等的背后是什么?我觉得文字背后是深深的不舍。那我再问你,'我便进来坐下’,如果是你,你有很多时间,列车还不会开,你有没有其他选择?”这样的追问不但点燃学生的思维,而且拨响学生柔软的心弦。所以,课堂形式的转变与课堂内涵的培塑并不矛盾,二者如何实现和谐统一,是我们应当思考与探索的。
图片
再次,打破亲密关系之辨。项目式学习的最大意义在于师生身份的双重转换,教师的身份在于总揽全局、统筹课堂,学生的身份在于真实参与、建构思辨,在情境濡染与任务体验中提升能力,训练思辨力。思维的功能是判断趋势,弄懂意义。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优质的语文课应与世界、生活的多元体征息息相关,不但要努力营造公正的思辨型课堂氛围,而且要矫正自我的认知偏差,具备愿意挑战自我的认知勇气。王君老师深谙此理,她的课堂没有答案,有的是思辨、建构与修正。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生5:大家好,我叫某某,我认为《秋天的怀念》中,儿子总以自己为重,时常忘记母亲的痛苦,母亲实际上比他承受的痛苦更多。
师:你是站在母亲的角度批评了儿子。假如你是史铁生的母亲,你会把自己的病告诉孩子吗?
生6(毫不犹豫地):不会。
师:假如你是史铁生,你希望母亲告诉自己她病入膏肓吗?
生7(肯定地说):希望。
师:如果你是母亲,你会如何选择?
生8:我会一直忍着不说。
师(连续追问):假如你是史铁生自己呢?你会不会希望她告诉你?
生8:希望。
师:这就是矛盾!一个是绝不能告诉,一个是发自内心的想被告诉,你怎么看?你是女儿。
王君老师在学生演讲的基础上,抓住史铁生母子矛盾心理点,深度追问,不仅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还让学生明晓,“如果母亲告诉了史铁生自己的病情,儿子也会关心她的话,这个家庭还能重拾往日的温暖。”学生的反馈体现着思辨型课堂的魅力,没有被一直以来所认定的标准拘囿,而是勇于挣脱,朝向有血有肉的心灵方向。
图片
最后,培塑心灵疗愈之依。青春语文长在创新里,活在改变里。目前,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在打通教法与活法的基本原则下,界定文本特质的类型,给课堂以抓手;统筹群文阅读的整合,建课堂以格局;融通各类信息的资源,给课堂以疗愈。在推行项目化学习的大背景下,将项目式学习的形式与青春语文的疗愈意义合二为一,也是王君老师今后的探索方向。
课堂上一个小女生的发言,让在场的全体师生为之动容,她哽咽着讲述了妈妈在医院做小脑手术时,妈妈所遇到的艰难,以及她看到妈妈被病魔折磨头发都被剃光时的难过与绝望。她很诚实地说,不希望妈妈告诉她病情,她只想一个人默默承担,默默流泪。王君老师即时引导:“孩子,你是女儿,我是妈妈,如果我是妈妈,我最不愿意的就是你一个人在默默流泪。这就是矛盾!”此时此刻,不仅这个小女生,在场的所有人都会从自我身份的角度思考亲情血缘、思考亲子之爱,进而唤醒自我反思以及自我疗愈。
王君老师超强的媒介融合能力在这堂课上照样彰显无遗,无论是鲁迅与胡适对父亲、母亲爱的困惑,无论是姜文和母亲爱的矛盾,也无论是北大弑母案的吴谢宇,都因父母拼命而笨拙的爱痛苦挣扎。于父母而言,就是如何避免爱成为害?于孩子而言,就是如何安放父母拼命而笨拙的爱。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反馈来看,他们懂得爱的沟通,明白爱的表达的重要性。有个孩子如此反馈:“我以后如果有孩子,我会给予他们程度合适的爱,我可能会有'拼命的爱’,但绝不会有'笨拙的爱’。”王老师的这堂课经由文本,直抵孩子内心深处,引发共情与同理,这就实现了青春语文的疗愈意义。
重装课堂引擎,疗愈语文心灵。项目式学习能释放学生天性,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连通校内学习与学生未来生活,从而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对语文的项目式学习而言,若能如王君老师的这堂课一样,做到形式与意义的贯通,便善莫大焉。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2021.1重印)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