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云变幻多沧桑——望海楼教堂(国保档案/天津篇)

 无愧我心 2022-02-12

风云变幻多沧桑——望海楼教堂(国保档案/天津篇)

天津这座城市,从明朝建卫时成立,其准确时间是明朝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到现在只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也保留着许多值得驻足观看的景色。

在天津有个叫三岔河口的地方,城东北,北运河和南运河在此交汇后注入海河。旧时因为漕运方面的因素,这一带非常热闹,逐步形成了天津市最早的居民点、水旱码头和商品集散地。连京城里的皇帝也凑起了热闹,1773年在这里修建了行宫。据说乾隆曾到过这里,登楼远眺,水天一色,如同观海一样。乾隆一时兴起,便把这里称为望海楼。打那时些,乾隆这一天下第一名人的效应使这里日趋兴旺,逐渐盖起了许多的楼房。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的支持下,进犯天津,兵临城下逼迫腐朽没落的清政府签订了辱国丧权的《天津条约》。自此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置租界,伴随着进来了一批批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其中有个来自法国的天主教神父叫卫儒梅的,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获得了望海楼旧址及西侧崇禧观一带十余亩土地的“永租权”。几年后建成了天津第一座天主教堂,当时取名为“圣母得胜堂”,意思是“圣母仁慈和庆祝第二次鸦片战争胜利”,并将此名用法文在教堂钟楼正面的大理石上。不过天津人还是习惯把它称为“望海楼教堂”。

据资料记载,始建的望海楼教堂坐北朝南,规模可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青砖木结构,正面有三座钟楼,仿佛三座笔筒。教堂内部并列两排四十多根石柱,支撑着拱形大顶。窗户是用五彩玻璃组成的几何图案,整座建筑屋顶和墙壁都有彩绘,内部地面铺满了黑白相间的花砖,显得华丽而庄严。

有可能是该教堂水土不服,几年后,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法国武力庇护下的肆行宣传活动,还有一些传教士的无所欲为,放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和法国领事馆,打死几十名教士、修女,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空置了二十多年后,才在原地重修起望海楼教堂,谁知命运多舛,重建没几年的教堂又在庚子之乱中被烧毁。

现在看到的望海楼教堂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即公元1903年,外国传教士用“庚子赔款”在原址上按原形制重建的。既然是按原形制重建,其规模结构等与始建时基本上差不多,就不再重复介绍啦。该建筑在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列为“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这座命运多舛的老教堂,其地理位置也与众不同,别具趣意。昔日始建时变化坐落在海河的西侧,如今却屹立于海河的东侧。俗话说“山不转水转”,运用到这里成了“屋不转水转”。在本世纪初,对海河进行了六次裁弯取直,原来海河西侧的马蹄形地块与海河以东的广大地域连成了一片。从而等于是海河绕过了望海楼教堂,使其“搬”到了海河的另一边。莫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从这里推衍而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