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超投靠刘备后碌碌无为?或因史料缺失导致的误会

 历史最美 2023-12-14 发布于重庆

以前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认为马超在投靠刘备后战绩不佳,还想出了各种理由,例如不受信任、小心做人、失去了嫡系部队、无法在平原作战等等。现在看来都有点用结果倒推原因的嫌疑。

马超在投靠刘备后明文记载参加过的军事行动只有汉中争夺战,而依照山阳公载记的记载,他还疑似参与了建安二十年(215)的荆州争夺战。荆州争夺战整场战役几乎只有吴国方面的记载,蜀国仅刘备、关羽有零星记录,自然看不出马超在其中有什么战功。

马超

汉中争夺战更加蛋疼,这场战役里马超和张飞、吴兰等人作为偏师攻入武都,被曹洪、曹休击退。马超传和张飞传都没记载这事,刘备传只提了吴兰和雷铜被曹军干掉,如果光看蜀书甚至不知道张飞和马超参与了汉中争夺战。曹魏方面在武帝纪、曹真传、张既传里简单记了点,曹洪传则没写,只有曹休传和杨阜传记载得较为详细。接着夷陵之战时马超和魏延等人因为其他需要都没有参与,再然后马超就去世了。

一点一点来分析。如果认为马超在刘备手下的履历属于是碌碌无为,那么可以提出很多疑问。例如为何张飞在宕渠之战后就碌碌无为?为何张辽在合肥之战后就碌碌无为?这样的问题可以提出一长串来。马超在投靠刘备后本身没有几次参与重大军事行动的机会,而是较早地离开了人世,如果魏延死在诸葛亮北伐之前,大家在史书里也看不出这人有多大能耐,这个被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的未来之星就跟邓方和辅匡等冷门高官一样成了路人名字,以这样的前提来倒推马超变得碌碌无为本身是很不公正的。

其次就相关资料来看也不能得出马超在汉中争夺战里表现得很差的结论。张飞等人和曹洪的下辩攻防发生在建安二十二年(217)末到建安二十三年(218)初,张飞等人的败走是在建安二十三年的三月,然而汉中争夺战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的五月才打完,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张飞和马超在下辩之战后就彻底退出了这场战役而没有参与后续作战。

张飞

而另一方面,根据曹真传的记载,曹洪所率领的曹魏中军在下辩之战后长期驻扎在武都,直到汉中争夺战结束才撤离。这件事是很值得注意的,因为汉中战场的局势一直十分紧张,张郃因为抵挡不住刘备的攻势告过急,主帅夏侯渊直接战死,曹操还拖着病体亲临汉中前线指挥,这种情况下曹洪曹休等人都一直没去汉中战场救援友军,说明武都那边也同样面临着来自刘备军的压力。总不可能张飞马超打完下辩跑回家过年,而曹洪带着一大帮人在那看戏看了一年吧?

曹洪

蜀汉的史料原本就稀缺,而从曹魏方面的史料看,整个汉中争夺战就像是刘备一个人在上蹿下跳(当然蜀书中黄权、张飞也有不俗表现)。而且曹魏方面的资料几乎记录的都是己方的胜利,例如写徐晃先后在马鸣阁道和阳平击败了陈式和高翔,然而越过阳平关驻扎在定军山上的刘备居然连粮道都没出问题,因此徐晃的胜利到底胜到哪种程度是值得商榷的。而如果不是云别传的补充,后人甚至连赵云和张翼参加过后面的汉中攻防战都不知道。

而这形成了一个十分诡异的现象,那就是魏书中的史料几乎都是失利了的曹魏一方在各个分战场里暴打刘备军。

这让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翻阅曹魏名将们的传记,会发现居然没有一个人参与了赤壁之战,那曹操的所谓“大军”又到哪去了呢?所以个人认为,这些曹魏将领在分战场上所取得的所谓胜利只是一时的小胜,不然也很难理解为何史书里高翔老是打败仗但刘备、诸葛亮却都很重用他,官也越当越大。我想马超和高翔的情况应当类似,如果光看史书里的记载,这俩好像确实都表现得不咋地。

高翔

杨阜传里记载张飞和马超屯兵下辩时,氐族酋长雷定等七部率领万余落进行响应,毫无疑问这是得益于马超在氐族人当中的号召力。至于曹洪后来长期驻扎武都,想必也有防备氐族人再次响应刘备的因素。汉中之战结束后因为担心刘备煽动武都的氐族人,曹操还专门将其大量进行迁徙。

武帝纪里记载下辩之战时氐族人强端斩杀蜀将吴兰,并将首级献给曹洪,那么强端此时必然是倒向了曹魏一方。然而晋书宣帝纪里记载诸葛亮去世的第二年,武都的氐族酋长苻双和强端率领六千余人投奔司马懿,那么在这之前强端必然背叛过曹魏倒向了蜀汉。宣帝纪里把这件事记载在牛金击退马岱入寇之后,如果这两件事之间是有所关联的,也就是马岱兵败导致了氐族的背叛,再更进一步,马岱或许本身就继承了马超在氐族人里的号召力并被蜀汉朝廷命令联络氐族,甚至强端上一次背叛曹魏就可能是马超或者马岱联络的。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史书里几乎没有半点战功的马岱,居然能够获得蜀汉政权里罕见的县侯爵位。

马岱

在苻双和强端投奔司马懿的第二年,武都的另一位氐族酋长苻健又投靠了蜀国。这说明氐族人一直摇摆于魏蜀两国之间,是双方都在尽力拉拢的对象,马岱那次莫名其妙的出兵行动估计就和氐族人的动向有关。

此外,马超的谥号是“威”。虽然加谥的诏书没有留下来,但根据一般谥法,“威”这个谥号是称赞号主的名望,尤其是对远方蛮夷的震慑力,如服叛怀远曰威、以刑服远曰威、蛮夷率服曰威、声灵震叠曰威,大概蜀汉朝廷也是将马超的影响力作为其最大的功绩进行表彰。

因此,个人认为并不能因为史书中正面记载较少便认为马超在蜀汉碌碌无为,刘备及其继承者们充分认识到了马超一族在少数民族里的强大影响力,并一直积极利用。只可惜壮年早逝的马超最终没能在发挥这份实力的最佳舞台——北伐中大展身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