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8 别买基金,没意思

 百年张裕88 2022-02-12

最近都在骂千亿规模的基金经理葛兰,甚至有流言说她被批量赎回了400亿(十有八九是假的)。

图片

原因是她重仓医药股,最近赔了。

这引出几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一,基金经理的利益和基民不一致。

其实详细点说,还可分成基金公司、公司高管、基金经理、基民等多个层级,每层利益都不一致。

不过简化来看,把基金公司视作一体,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基金规模,直接途径是拉高基金净值——既然之前已经重仓医药股了,而且自身规模还非常巨大,那即使已经很高估了、该撤退了也不好撤,一撤就股价崩,崩了不仅没人申购还继续赎回,股价继续崩。

既然现在名声已经起来了,吸引到了资金,不如继续拿新钱买老股,将净值进一步拉高,拖得一天是一天——有些良心基金,通常是组织规模较小(人少,资金不一定少)的私募,他们会在明显高估时暂停申购,避免投资者买在高位。而人多的基金么,成分复杂,很难良心得起来。心里知道高估,也不得不变本加厉地进一步募资、抬轿以维持高位不崩。

个人炒股,即使钱多到能拉抬股价,也只有卖了才赚得到钱——可是你硬拉上去的股价,一卖就哐当跌下去了,不见得赚。而基金公司么,只要股价涨了,不卖也赚得到很多。基金经理拿净值上涨的奖金,基金公司拿规模增长的管理费,总之血赚。

这类问题长期存在,所以也就老生常谈。

第二个问题是,基金的收益率并不一定差,但基民就是要赔钱。

假设我是基金经理,你给我一千万炒股,此时净值是1。

四年下来,赚了三倍,你的一千万变四千万,净值是4。

赚了很多,你的朋友眼红了,砸了一亿进来,我运作1.4亿资金,一年过去赔掉一半。

现在的净值是2——4的50%等于2。按五年算,我的投资收益率还可以,赚了一倍,年化15%。可基金整体,投入资金1.1亿,现在却只剩下7000万。

即使葛兰并不是那种拿基民资金抱团坐庄拉股价的人,由于大多数基民只会在情绪火热时入场,而公募一旦收钱又不得空仓,那她就不得不在高位时做投资——近些年倒是行情分化明显,你的高估时我的仍低估。而再早几年,整体大涨后,还真就没有低估票可买,不得不继续买高估票。

也就是说,基民跟股民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指望趁着行情好赚快钱,结果不管有没有遇到好基金、好股票,总之都是要赔钱。

第三点是近几年才见得多的:大概是基金产品变丰富了,也出了几个明星基金涨得厉害,近年来宣传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的人变得很多,也可能是因为这么搞更容易变现流量。

实际上,基金数量远比股票多,股票的公开信息又远比基金多,真想要研究,搞股票的难度远远低于搞基金(定投宽基指数的当我没说)。

再换个角度想,你搞股票时只需要担心上市公司管理层瞎搞,搞基金时既要担心上市公司管理层瞎搞,还要担心基金公司瞎搞。

如果你不想研究——对少数职业投资者来说,他们已经具备深厚的投资功底,可以出于某种目的,在不刻意研究的情况下买入某只基金。而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即使只想买宽基指数,也应当花费几十个小时去学习。否则既不足以了解基础知识,也不可能建立长久的定投信念。

至于买主动基金的,理应花费超越宽基指数的时间去了解,那就按100个小时算——可这时间已经够你股票入门了。

又或者,你原本就是个理性的中上层精英,有位熟悉的朋友在当基金经理,完全基于对个人的认可把钱给他——而一般的基民,有谁知道基金经理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普通人不该买基金,还不如买股票,至少赌得痛快。

要说好处,唯一的作用大概是有了替罪羊,跌了可以骂基金经理,不用怪自己非在行情火热时挤进去捞快钱被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