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百九十九、饿但吃不下

 仲景中医交流 2022-02-12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饿但吃不下

辩证诊断

1、(1能食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宜补脾。而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盖肾火能生脾土也。脾之虚寒责之肾

2人不能食,食之而安然也,乃胃病而非脾病也,不可补肾中之火,当补心中之火,盖心火能生胃土也。胃之虚寒责之心

【辩证治则】

1食入即吐:

1吃下去就吐掉:大黄甘草汤,粉剂就可以,大黄2钱,甘草1钱,一次1钱。

2胃里感到很饿,但是食物一吃下去就吐出来(心中风),上焦燥热防己黄芪汤。

2病人有饥饿的感觉,但是嘴巴吃不下东西,就是胃的津液伤到了,但是脾脏的功能还很好,这是虚证,处方有大半夏汤。

3饥不欲食吐蛔厥,谓厥阴本证也。下后饥不能食属阳明也。阳明病则懊恼,心中烦甚,头上汗出,是热在胃中,宜栀子豉汤之。厥阴病则吐蛔,厥逆,脉微,今不微而紧更心烦者,非寒虚邪,是寒实邪,而在胸中宜瓜蒂散吐之。

4胃中虚冷不忍湿,所以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一定小便难,称为谷疸,茵陈蒿汤加重生白术、生附子

5厥阴症的消渴,饿但是不想吃,胃里感到疼而且热,这不是大黄甘草汤症,而是肝血虚,血虚则内风生,肝燥而胆不濡,则浮火易动,风与火相搏,于是肺液耗损,引水自救,水能胜有形之火不能胜无形之风,燥于是饮者自渴,按症选方:黄连阿胶汤,合百合地黄汤陈修园谓当于乌梅丸。

6其两胫自冷者,致腰以下无汗,有物如在皮中状;胸中痛者,致窒塞,不能食;身重且疼、因发热而致烦燥,睡中汗出者,反不得眠、为下焦不利。冲逆剧而小便不利者,此为黄汗正证,桂枝加黄芪汤。

7身热、心中懊憹、饥饿而不能食、仅仅头部汗出栀子豉汤。

81一种是阳明经热,一做事就满头大汗,用白虎汤;

2失眠的但头汗出,如果有阳明燥失,用承气汤

3虚症的但头汗出,用龙骨牡蛎;

4脉沉细而但头汗出,如有柴胡症,小柴胡汤少阴症不会有头汗出;

5湿家会但头汗出,脉沉细,小便不利,用小便解。不能攻下;

6阳明证,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渴欲饮,茵陈蒿汤;

7但头汗出饥不能食,胃中虚热,栀子豉汤;

8但头汗出、上半身有汗都是身体内有湿,防己黄芪汤之类。

9、(1饥而思食,每食又不能多者,脾强而胃弱也。宜重订助胃丸

2食而善饱,每饱又作反胀者,胃强而脾弱也。宜抑胃扶脾汤

3不善于食,而并不思饮食者,脾胃两皆虚也。宜建中复理汤

4喜饮冷水,以及消渴不止者,胃中虚热故也。宜原方甘露饮

5喜饮热汤,或兼腹痛厥利者,脾部之虚寒也。宜附子理中汤

6伤食腹痛,兼见吐酸嗳腐者,宿食停不去也。宜加减平胃散

7食入气呛,因而哽噎不下者,肺气不下降也。宜降脾平胃散

8食必饮送,无饮即不下咽者,胃气不下降也。宜甘蜜半夏汤

9饮伤腹满,兼见小便不利者,膀胱气不化也。宜原方五苓散

10饿但是吃不下、一吃就吐吴茱萸汤。

【辩证比较】

1、(1吃坏肚子,吐得已经不想吃东西了,吐的太过了,饿但吃不下,大半夏汤;

2早上吃的稀饭到晚上吐出来还是稀饭,就给吴茱萸汤。朝食暮吐就是胃下垂了;

3大半夏汤是专门对胃,吴茱萸汤更强、是进入脾脏的;

4嗳气很厉害的时候,加上旋覆代赭汤。

2阳明病者,潮热、谵语,但是东西吃不下大承气汤;如果可以吃东西但是大便硬,小承气汤。

3心中疼热:

1栀子豉汤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仅为心中疼热,邪气郁结,而无水气,且无虚寒之候。

2大陷胸汤结胸心中懊侬

3厥阴症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四肢厥逆

4、(1饥而欲食,反不能食者,俗谓'近饥’。世医以为食积所致,实则多为人参汤证。

2肌而贪食,多食不止者,此所谓脏躁,甘麦大枣汤之证也

【经典回顾】 

1、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2、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3、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伤寒)

4、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利不止。(金匮)

5、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6、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7、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8、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9、岐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10、黄帝曰:人之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岐伯曰: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