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民20多年收藏200多副老眼镜 博物馆花800万收购

 江畔独步寻花66 2022-02-12

金投收藏网(http://cang.cngold.org/)11月06日讯,眼镜不是一件稀罕物,可宋代眼镜相信很多人都没见过,甚至不敢相信吧。

家住郑州西郊的葛先生,就用了20多年的时间,从全国各地收集了200多副宋代以来的老眼镜。

葛先生家的客厅茶几上,放着一本《中国眼镜历史与收藏》,书里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眼镜的历史变迁,有很多照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藏。葛先生说:“其实这本书里的各种眼镜,除了个别的,基本上他们有的咱家也有,他们没的咱家还有。”

葛先生搬出两个纸箱,里面分别装满了老眼镜和老眼镜盒,每一件都用卫生纸层层包裹着。葛先生如数家珍般一件件打开,就像打开了中国近千年的眼镜文化史。

葛先生说,早期的老眼镜全是手工的,镜片用天然水晶等打磨出来,镜架则有纸圈、漆皮、牛角、玳瑁、铜圈等做成。一些眼镜的镜框上面还刻有花纹图案,以寓吉祥;或者刻有制作的店铺字号、使用者姓名、眼镜的生产年代及时代背景,可以一目了然。现在,根据眼镜的材质、样式,结合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资料,他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每个眼镜的年代。

“最早的框是这种大漆的,用草纸一层层裹起来刷成大漆,中间有个镜架,两边穿个绳套着。”葛先生说,像这种就可以追溯到宋朝了。当然,早期镜框除纸质的,还有木质的,但葛先生还没有见到过。

葛先生介绍,在明代眼镜还非常昂贵,是稀有物品,一副眼镜的价格甚至抵得上一批良马。在明清眼镜中,玳瑁水晶眼镜尤其显珍贵。玳瑁被誉为“海金”,寓意长寿吉祥。葛老师的收藏中,玳瑁眼镜就有七八副之多。

清代的眼镜就成了寻常的日用品了,尤其苏杭之地产量很大,价钱每副不过五六钱银子,甚至几分银子,也就是今天几百甚至几十块钱的样子了。历史上雍正皇帝是很爱戴眼镜的,葛先生收藏的雍正同款就有很多副。

葛先生介绍,像玻璃镜片、含金镜腿的眼镜就是民国时候的了。当然,他收的民国眼镜里也有石头磨制的镜片,这就很珍贵了,不是一般人能戴的。

“太漂亮了,太难得了。”葛先生没事的时候总会把玩这些老眼镜上的轧花、纹路。这些老眼镜,各式各样,即使同款也大小不一,很少有重复的。

有一副大漆眼镜,镜身将近宽有二三十厘米,葛老师总会猜测,这肯定是古人用来显摆的,谁的脸能有这么大呢?而镜身小的甚至不足十厘米,也会让他啧啧称奇。

十多年前,葛先生在开封看到一个眼镜,当时说光一条镜腿过去就能换十块大洋,人家出价12000元钱,后来看葛先生很有诚意地跑去好几趟,就给了他最低价6000块钱。

现在,老眼镜已经很难淘到了。曾有朋友想要一副,葛先生打趣说,送你啥也不能送你这个啊,这些都是我的孩子,送一个少一个。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苏州市景商业图册》中戴眼镜的老者

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卷》里戴眼镜的老者

江西鹰潭·世界眼镜博物馆

上海·眼镜博物馆

江苏丹阳·中国眼镜博物馆

“过去说眼镜是舶来品,是西方人发明的,其实不尽然。”葛先生介绍,现在有学者认为,中国发明眼镜是在13世纪前半叶的宋代,而欧洲人发明眼镜则是在13世纪后半叶。葛先生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把这些民国以前的老眼镜留在河南,留在郑州,办一个老眼镜博物馆,“毕竟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文化传承。”

江西有个眼镜博物馆,想要收购葛先生的收藏,他报了个800万的打包价,现在还在接洽中。

葛先生说,这些老眼镜辛辛苦苦收集起来不容易,他也不想让它们就这样流到外省去了。但是,因为这些老眼镜的材质都比较脆弱,遇上郑州天气一冷一热,有些老眼镜的镜框、老眼镜盒就会开裂,这让他很心疼。

所以,葛先生想让这些老眼镜尽快进到博物馆,在合适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下,它们能保存得更好。他想象着这一个个老眼镜搭配着一个个老眼镜盒,在郑州的眼镜博物馆展柜里熠熠生辉,“那景象多美啊!”

关注手机金投收藏(http://m.cngold.org/cang/),收藏资讯动态随时看。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