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帝】三、对比刘贺的做法,来看看汉宣帝的高明之处

 笑谈中 2022-02-12

一本特别的书

对比出真知

自古以来,傀儡皇帝都是最不好当的。一方面皇帝得全面听从权臣的话,一方面皇帝还不想听权臣的话,这就很麻烦了。毕竟中国皇帝不是日本天皇,不太习惯不掌权,甚至不习惯少掌权。

以汉朝皇帝为例,他们让读书人学的是什么毛版诗经、公羊、谷梁、欧阳学等等 ,但皇帝自己读的都是《韩非子》、《商君书》、史书典籍等。

这里边的区别就是读书人看的是官改版,其实学的是主旋律。皇帝看的都是皇帝怎么抓权的书,那就很容易对现状不满。毕竟皇帝这个职业没法内卷,权臣也不能招标,看看谁要求低就让谁当皇帝。

刚继位的汉宣帝虽然对霍光不满,但也不能表现。因为刘贺的例子就在眼前,惹翻了霍光弄不好连平民都当不成。

我们可以对比下汉宣帝和刘贺做法的不同,来看看汉宣帝是如何真正上位的。

其实这二人很难看出资质上有什么差距,刘贺虽然是汉宣帝的叔叔,但也只比汉宣帝大一岁,两个人都是从《诗经》开始学习,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同的是,有一群儒生教导汉宣帝。而刘贺是自己指导一群儒生。这个差距就非常大了。

汉昭帝驾崩后,得罪完刘氏皇族的霍光,唯一能选的皇位继承人就是昌邑王刘贺。刘贺被废后,霍光唯一能选的皇位继承人就是汉宣帝。

同样是霍光的唯一选择,刘贺自认为不可取代,骄傲至极。而汉宣帝却因为刘贺这个例子,不敢嚣张。

也因此,刘贺从自己人到对手都经常得罪,而汉宣帝人缘好得很。

刘贺在从昌邑国到长安去的一路上,表现出了对皇权的极度渴望,甚至不择手段。为了赶去上安早点继位,他不惜极限操作,甚至沿途累死自己人。到了长安也不说先哭丧,连戏都懒得演。汉宣帝则不一样,人家进宫先去在太后面前好好表现,就显得温良很多。

刘贺继位后,根本不鸟霍光。先把自己从昌邑国带来的亲信安插到重要的岗位上,摆明要跟霍光分庭抗礼。而汉宣帝则不同,他决定先安抚霍光,给霍光加封到两万户侯。

但是,这不能说刘贺的思路有问题。因为要和一个大权臣分庭抗礼,组建自己的班底是必须的。别说刘贺了,当初汉文帝来当长安当皇帝,也是先把他代国的亲信安插在重要岗位上来制衡周勃。只不过刘贺这事操之过急,低估了霍光利益集团的力量。

那要一味讨好霍光也不是办法,相当于汉献帝玩命加封董卓,自己什么也剩不下。所以,汉宣帝讨好霍光的时候,会有些小动作。

比如,汉宣帝一面加封霍光,一面加封霍光集团的二把手车骑将军张安世,以及他们的下属。引用《汉书》原文的话说,那就是“益封者十人,封侯者五人,赐爵关内侯者八人。”

看上去,封霍光的下属也是给霍光面子。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除了汉宣帝和张安世的哥哥张贺有私交之外,他还懂得每个集团的二把手做大之后,都会跟一把手有矛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写过的北洋历史,整个北洋的发展,基本就是二把手上位史。

在霍光眼中,汉宣帝比刘贺上道多了。于是,大家互相给个面子,霍光奏请归政。汉宣帝当然不接受,得表示一下国家离了霍光不转。

那可能会有读者疑惑,万一汉宣帝不按套路,接受了霍光的还政建议,那霍光会怎么收场?

这个很简单,《水浒传》大家熟悉,朝廷招安的诏书苛刻,宋江作为一把手,态度上可以表示没问题。但李逵可以出去闹,宋江还得表示管不了。

霍光手下都有田延年那么愣的主儿,汉宣帝要是表示接受霍光归政,霍光的手下肯定不干了。尤其是田延年,可比李逵厉害多了。正如袁世凯表示忠君爱国的时候,他的手下段祺瑞出来讲天下臣民倾向共和,逼清帝退位。

汉宣帝受过良好的教育,对这些套路熟悉得狠,自然不会接受霍光的假意试探。而且他不仅不接受,还继续加封霍氏一族,每每上朝,汉宣帝都对霍光客气到了极点,恨不得他给霍光磕一个。

仅仅是这样,倒不足以显示汉宣帝的厉害。毕竟霍光权势在那摆着,也有可能是汉宣帝对霍光惧怕到了极点。

但这事还真不能这么讲,汉宣帝加封霍光,那可不是白加封的。几个月后,汉宣帝突然提出一个对霍光毫无伤害的事情。他说他爷爷卫太子没有谥号和祭祀,这不合适,他要设置陵园,亲自祭祀。

这个事,表面上再正常不过了。人都当皇帝了,祭祀自己无辜的爷爷,无可厚非。

但是,儒生们根据礼法,强调了这么一个事:说汉宣帝是汉昭帝的孙子,应当祭祀列祖列宗,不当祭祀卫太子一系。

于是,卫太子谥号定为戾,汉宣帝父亲刘进的谥号定为悼,汉宣帝不能以他们子孙的名义祭拜,要拜只能拜汉昭帝、汉武帝、汉景帝等等当过皇帝的列祖列宗。

这个事,看似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也很难联系到是政治手腕。

但是,这还真不仅仅是汉宣帝想祭祀完全不记得的爷爷和爸爸的故事,而是借大臣的嘴说明白了汉宣帝的皇位来自

祖宗,不是来自霍光。

刘贺没做这个工作,就无法做到名正言顺。不名正言顺,就都知道刘贺是霍光立的,那霍光就能废了他。

现在这个事之后,汉宣帝明确是汉昭帝唯一继承人,霍光要是想废了汉宣帝,就不太好组织语言了。

想当初,汉宣帝想领一份皇族工资,都不被认可身份。现如今,他是公认的汉昭帝继承人,儒生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但仅仅有儒生的认可还不行,汉宣帝还必须得到刘氏皇族的认可。

跟刘贺只经营小圈子不同,汉宣帝明确身份之后,想起了两位皇族。这两位有个特点,都是汉武帝的儿子。一个是燕王刘旦,一个是广陵王刘胥。这二位还有一个特点,我在写霍光的时候写过,他们俩都对汉昭帝不服,都觊觎帝位。燕王刘旦还曾经因为造反而被夺爵。

汉宣帝封了刘旦的儿子刘建为广阳王。罪臣之子再为王,刘建那是感觉皇恩浩荡,赞扬朝廷的政策好。

广陵王刘胥虽然风评不大好,汉宣帝依然封他的儿子们为列侯,封他的小儿子为高密王。哪怕未来广陵王诅咒汉宣帝,汉宣帝依然给他赏赐,以至于未来当汉宣帝要处死刘胥的时候,他还对汉宣帝感恩戴德。汉宣帝没有为难刘胥的儿子们,所以刘氏皇族基本对汉宣帝也是服气的。

刘贺继位,根本不把百姓当个事。他连自己随从的生死都不放在心上,更何况普通百姓?汉宣帝不一样,他关心民间疾苦。他刚即位不久,就在本始元年的四月发生了地震。五月,出现了祥瑞,凤凰出现在胶东、千乘。

汉宣帝没有因为地震就讲什么多难兴邦,没搞得仿佛地震是个好事一样。也没因为祥瑞而大兴土木,而是免了当年的赋税。这在老百姓心中,汉宣帝就是好,比穷兵黩武的汉武帝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当权者要让百姓念他的好,那就来点实在的。自己瞎叨叨一堆废话,再雇人夸自己的话让百姓有希望了,那没有意义。

总结下来,汉宣帝在位第一年的这些举措,对大臣、皇族、百姓无一不遵循着儒生教导的仁。你说他做戏也好,说他圣母也罢。伪善的人,也比真恶的人强。他能伪善一辈子,就是圣人。

曾经有位读者问我,一个人如果为了炒作自己的名声而做好事,算仁吗?

那要按照古儒的标准,这当然算仁。做好事就是做好事,不要考虑他什么目的,揣测人动机这是一种病态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很多人的价值观以权力大小为导向。导致很多普通人做好事说真话但可能不符合权力的价值导向时,就会被揣测为动机邪恶;而当权者做坏事说胡话会被敬仰为动机是好的,或许是下很大一盘棋。这种情况再进一步就是只讲立场,反而不关注事件本身。正如义和团那样,得病宁愿吃大清的香灰,也不吃西方的阿斯匹林。因为吃香灰治病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民族精华。阿斯匹林是西方阴谋,哪怕疗效好也是西方在入侵医疗界的话语权,必须抵制。这病可能治不好,想吃香灰就吃点香灰吧。

我们回到汉宣帝继位第一年,他做的事,可谓仁矣。在这个基础上,汉宣帝就要组建自己的班底了。那么为什么汉宣帝不着急组建自己的班底呢?我们下次再讲。

拙作

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