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份不让填获奖履历的孩子简历要怎么写?

 耳关通 2022-02-12

一份不允许出现获奖履历和培训经历的个人信息,可以写些什么?

写在前面: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仿佛约好了似的,海淀区好几家名校都纷纷发布了针对新初一孩子的“招生简章”。

除了感慨该来的还是来了,我也收到了好多家长的咨询,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疑问,来源于RDF的通知里写的这么一句话:

图片

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我们早就习惯了在孩子的简历上堆砌好许许多多的奖项与荣耀,数学的课外奖项与英语的社考成绩永远是简历上最重磅的两枚炸弹。可是现在,怎么突然不让写了呢?不让写这些,又要体现孩子的“特殊才能”和“创新潜质”,那该咋写这300字啊?

其实,这条规定是ZP系和ZZP系的报名一如既往的条款,这次只不过变成了早七的招考,但本质是一脉相承的。

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对孩子的了解,以及过去几年帮家长们修改简历的经验,给各位家长们做一个分享,稍微聊一聊这300个字要写什么,怎么写,才能在合规的范围内尽量体现孩子的能力

另外,在进入正文之前,先郑重声明两件事:

1、本文中给出的例句仅供参考,内容源于笔者对几位前届毕业生的认知描述,并非提供给家长复制、引用、改写之用。

2、本文仅给对内容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希望每位家长在填写报名信息时按照自家孩子的情况诚信真实的填写,切忌弄虚作假。

一、学习能力

一般来说,学习能力都是通过成绩外化体现的,然而这次偏偏不让写这个,所以这会成为很多家长苦恼的点。

——然而我们又不能空洞洞的堆砌几句“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很好,非常好;能力强,很强,超级强。”

其实,每年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作为一名社畜,我总会想到每季度述职报告里绕不去的一个环节:请结合一个具体案例分析你的工作能力。

看到了吗,虽然不能给成绩,但我们还可以给案例啊!

有什么样的案例能够体现学习能力呢?

分三科来说。

1、语文

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是可以写进去的,这里也包括类似《小学生作文》的教辅类报刊杂志。另外,作文比赛获奖不能写,但如果入选《第XXXX杯优秀文选》之类的书刊,却是可以写的。如果没有这些,就泛泛而谈写点古诗词等老生常谈的。

有个家长不太看重的点是文言文,如果孩子文言文读的比较多,一定要写,这是现在小学生比较缺的。四大名著里面《红楼梦》最合适,其他三本都偏白话了些。《史记》《资治通鉴》如果读过可以写上,注意是原文版本。但一定要自己读过,不然面试的时候一问三不知,基本就判死刑了。

2、英语

注意,社考成绩是千万不能写在这的,但演讲、辩论、模拟联合国这些活动经历都可以放上去。如果有国外交流或者长期定居的经验可以写(但出国旅游经验不算)。

英语的阅读量也不太好量化。读过多少本英文名著,看过多少部原版电影和美剧,如果真的特别突出,可以写一句,但这属于无法验真也无法验伪的东西,效用不会特别强,不过有比没有强。

3、数学

这个最难写,因为很难找到成绩以外的案例去定义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数学可能更多需要后面的二三四五部分去侧面体现了。成绩上只有校内每次考试基本满分可以写,但说实话这个大家应该都差不多。

能够正面拿事例直接说的,比如计算速度快。另外,如果提前学习了初中乃至高中数学知识的,可以在这里体现一下,如:“孩子数学能力强,数感好,可以在30秒之内心算任意四位数以内乘除法或笔算完成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求解。”

二、阅读书目

一个人读什么书,很大程度上能反应这个人的文化与学习水平。这件事放在小孩子身上也是完全成立的。

当然,这里说的并非广义上的那些世界名著——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属于前面说到的语文和英语学习示例,写一个总数就可以了。我们需要的是那些能体现理科学习能力的书。

不少CMO金牌学生乃至IMO国家队成员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都会自主开始阅读一些中等数学的理论著作,如潘承洞老师的《初等数论》、单墫老师的《图论》、郝兆宽老师的《集合论》。

这些书籍的特点,都是由浅入深的系统介绍一个理论体系,其中的许多基础问题都是小奥里的经典题型。

如果一个孩子有深厚的小学奥数功底和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配合老师的辅导与指引,完全有能力消化书籍里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而这毫无疑问又将对后续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所以,如果孩子有能力有兴趣阅读这一些书目,那么将书籍名称体现在个人信息里绝对是高光的一笔。

当然,能在小学阶段有勇气开始啃上面那几本书的孩子确实是少之又少,我这五年里也就遇到过那么四五个学生。不过,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的列出一些数理科普或是趣题集锦类书籍,以从侧面体现孩子对数理的学习兴趣,如《泳缸里的惊叹》《从一到正无穷》等等。

所以,如果简历上有这么一段话,其实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孩子喜欢读书,目前完成了24本文学名著的精读,且尤其钟爱数理方面的读物,最喜欢的书是《泳缸里的惊叹》,且近段时间正在积极阅读学习《集合论》。”

三、思维习惯

想要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孩子拥有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不过从我自身的经验和这几年来见过的许多学生的表现上看,我发现牛娃们往往都有一个共性:喜欢研究为什么。

普通孩子老师教他一个公式,他就拿着用了;牛娃听到一个定理,会一直缠着你问为什么,不刨根到底不罢休。

有的时候我会给这样的孩子一些思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然后就往往能收获写满好几大张草稿纸的思辨成果,和一张张倔强而骄傲的笑容。

所以如果我回到二十年前给我自己写这份简历,我就一定会加上这么一句话:

“孩子对所有事情都喜欢思考探究为什么,尤其是对英语的构词法、数学的公式定理等。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已经自主完成了小学初中超过50个数学定理的推导证明。”

四、兴趣特长

需要注意的是,兴趣特长同样是一个孩子的加分点,所以学习绝对不是扼杀孩子天性的理由。

可能比较烂大街的两件事,一个是钢琴等级,一个是围棋段位。

围棋段位可能和学习能力关系比较大一些,就不多说了。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艺术类的段位没啥用,但我的观点,任何一件事情能做出成绩,做到一定高度,都能体现孩子的专注力和良好习惯。

这部分内容因人而异,选最亮眼的写上去就可以了。

五、(据反馈备注也不可填获奖信息了)

有一个很神奇的事情,ZP和ZZP在让家长填写报名信息的时候,除了这300字不允许出现任何获奖履历和培训经历的个人介绍之外,还会让你写一个20字以内的“备注”。

那么这个“备注”写什么呢——坊间传言,这20个字就是给你写上面那300字里不让你写的东西的。

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我确定的是去年这么写的人挺多也正常通过了初筛,所以至少这是个有默契没风险的事

不过只有20个字,所以如果要这么写,请把含金量最高的1~2点写上去即可。

关于含金量,就又到了谜语人时间,没辙:

DSSYJYCBYDJHBYDJYCBEDJ(限高年级)=HBEDJ(限高年级),再往后的就不用写了,没意义。

至于DSSJJ?那个不用你报名了,在家等电话就行。

另外,跨年级优先,比如你是四年级,但是有小高组的上述证书,一定要写且注明。

除了数学以外,英语FCE可以写,KET和PET就算了,大家都有。当然,我认识一个牛娃六年级去考了正版大TOEFL还拿了100分的。天可怜见我大三备考一整年也才105……

20个字能有多亮眼,就只能是真刀真枪的本事了。

文末就不总结了。希望各位牛娃都能顺利通过初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