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有人走的路3》⑩|“未知死,安知生”

 成长发源地 2022-02-12

这是「成长发源地」第782期分享

---- 总第1088期 ----

今天这一章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谈到了死亡。

我自己意识到死亡原来并不遥远是在2013年,那一年寒假我没有回家,我留校学习,准备考研。寒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收到奶奶去世的消息,我和小姑家的表弟从天津连夜赶回家。

回家后我到了奶奶的灵堂,她躺在那里,就像睡着了一样。我一直都不愿意相信,奶奶就那样睡着了,再也不会醒过来了。

那时我们还住在农村,还能土葬,当我看着他们把奶奶的棺材装进挖好的墓穴里,一点一点往里面填土的时候,我对坟墓也有了新的认知。

以前路过坟地觉得那就是一个土堆堆而已,但从那之后我知道了,我所认为的土堆堆里面埋的是别人朝思暮想、至亲挚爱的人。

奶奶的葬礼结束后,我与母亲聊天,她说奶奶最后的日子是她一直在照顾,奶奶去世的时候,她和父亲都在。以前她总听老人们讲人将要去世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那一次,她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整个死亡的过程。

我问她害怕吗,她说怕。

那时候虽然我有一点好奇,但还没有像母亲一样的勇气,没有机会也不想有机会目睹什么人的离开。也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思考:以后我也会死,我死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呢?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思考这个问题:既然人都要死,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思想或者心理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总想这样的问题。直到我读到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的话,才知道这是正常的。

他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你必须不断地学习如何去生存,而使你更惊奇的是,在整个生命里,一个人还必须学习死亡。”

以前谈到死亡是一件很恐怖,很可怕的事情,但大家对死亡也都充满着好奇,古人也不例外。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敢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人死了到底有没有魂,到底还存不存在,孔子避而不谈。其实我觉得孔子并不是怕谈论死亡,而是怕他的回答子路不能完全领悟,传出去会误导其他学生,所以才对死亡这件事避而不谈。

现在我们开始了解死亡,学着面对死亡,也渐渐知道了死亡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教会我们用一种更审慎、更友好的态度面对生活,让我们避免轻浮和挥霍。

为了学习如何生存,我们必须与死亡达成协议,因为死亡会提醒我们生存的有限性,这样我们就能意识到我们时间的短促,以便充分利用我们的时间。

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尝试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个决定都要小心谨慎,不要浪费活着的每一天。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