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第三日,一场不经意的雪,让人们的心思一下活泛了。朋友圈都是晒雪的照片,雪在荒原上,在山坡上,在枯枝上,在瓦楞上,在冰封的高架上,粉装玉琢。一望无际的白,天地披上晶莹的衣衫,让世界不再有灰黑之色,满足人心之“大同”。滚雪球,堆雪人,人在雪中嫣然笑。与雪相伴的,还有梅的红,迎春花的黄,于雪野的光亮中,耀眼璀璨。 雪舞飞扬,偶尔且短暂的一场雪,是撩动心扉并满含诗意的。若是如2008年初的那场暴雪,人员围困,交通停运,电力中段,房屋倒塌,牲畜遇害,妖冶的雪再荡魂摄魄,也只能像魔鬼。谁还敢把它当成天使呢? 这场大雪很快就停了,在春气萌动中,将化作潺潺流水,濡润山川大地。韩昌黎《春雪》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庭树飞花,化料峭于欣然,对春天的盼望,亘古如斯。 ![]() 想起朱自清,他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同样还是朱自清,他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天是好时节。但之于人,一个人的好时节,总是那样匆匆,并且一去而难返。这也是我们常常慨叹“春恨秋愁”缘故。 旧历书中说,“大寒后十五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也。”古人还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时节到了立春时节,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万物开始复苏,蛰居洞中的虫类慢慢苏醒,就连沉伏在深水中的鱼儿,也感觉到春来的气息,顶着碎冰片到水面上层游动。它们既是春天的满怀期待者,也在传送春天脚步的铿锵之音。 ![]()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没有什么比草木对物候更敏感。立春一到,春蟠袅袅,迎风飘展。旧年的茅草在余寒中欲吐出新芽,野花、野菜,开始脱掉锈迹斑斑的外套,换出赤橙蓝绿的容颜,梅花飘香,杨柳泛青,燕子从南方飞到中原,陌头上的荠麦摇曳风姿,风也变得濡润和甘甜,生命,不再是冬寒的凝滞和沉郁。正如《说文解字》所释,“春之为言蠢也,物蠢而生。”一切“蠢蠢而动”,是这个时节生动的写照。抛开意识形态的桎梏,我喜欢“蠢蠢而动”这个词,这是生命的萌发,是对沉闷死寂命运的颠覆。与其说是岁月的又一次轮回,不若是新生活的开始。 又有言,“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意即春是一年之首,草木扎扎而出,破土之声轻而坚决。春阳翼翼,就连人的心情也是高涨的。《诗经·小雅》“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春天,明媚的阳光那样和煦,花草树木多么繁茂,黄鹂鸟清脆的歌喉,还有陌上悠闲采撷香蒿俊俏的村姑……读《诗经·小雅》,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到野畈中去挖荠菜包春饼,多么自在和自若。一年之间,人事音书漫寂寥。 很多事仿如隔世,真是不胜唏嘘。 ![]() 诚然,立春还不是春天本身。天空的阴郁、大地的苍凉、季风的忤逆,甚至冰雪的肆虐避不可免。但就是从这个象征意义的开始,标志一个季节的转折,宣示漫漶春潮即将到来。 一元复始,春去春回。我在内心期待这样的春天早日来到身边。 (2022年2月11日,作于听雪庐) ![]() 24节气系列作品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