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在初期是没有消防队的,那个时候人人都是消防员。1856年在惠灵顿的居民都被要求时刻家里要准备两桶水,以便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提供帮助。在另一些地方,逐渐出现了由保险公司赞助的消防队,但是只为那些交了保险费的建筑物提供服务,这些建筑物上都标明了特别的记号。 1854年第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消防队在奥克兰成立,此后就是1860年在基督城,1861年在但尼丁,1865年在惠灵顿成立,而新西兰的UFBA(The United Fire Brigades of New Zealand)于1878年成立,这是一个加强各个地方消防力量之间联系的联盟组织,它的徽章左边是新西兰本土植物南部rātā,右边则是来自英国的橡树叶子,而消防员的左边(从我们这里看)是英国国徽,右边是消防用头盔和斧子,一只凤凰正在自其间升起代表生命涅盘,这大概是对火灾事故最令人安慰的诠释。 对于一些义务消防员来说,如果出现火情就会立即放下手里的伙计,集合去救火,一般镇子中通过敲钟或者警笛长鸣来召集平时不在一起的他们,包括如今你在某个小镇忽然听到的凄厉的连续鸣笛声音很大可能性也是召集消防员的讯号,因为他们都不是专业坐班的。当然也有人不愿意担任义务消防员,但仍旧想要享受消防服务,那也很简单,就是交钱。事实上有很多地方实在不值得自己养个消防队,哪怕只是一辆消防车也养不起,于是干脆就是凑钱,通过有偿雇佣的方法到附近有消防队的地方寻求消防服务,所以拥有比较像样的消防队建筑的地方一定是需求最大的地方。全国各地的消防资源和服务水准并不一致,他们取决于地区的人口和财富等因素。 1976年,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消防局,这个集中式的机构很大程度解决了地域分布不均衡不规范的问题,也就是在1970年代之后,很多旧的消防队建筑和资产进行了确权重组等,一些老的建筑退出了消防舞台,让位给拥有更加规范和先进的设备与车辆的新型消防站,这些新的消防站引入了计算机调度系统,能够更加迅速地分配资源。 2009年,消防局将新西兰分为八个大区,346个城市消防区,由440个现代消防站组成服务网络,其中超过3/4是志愿者消防队。2008年有1655名职业消防员和7646名志愿者,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工资是由谁发给他们的。 近年来,除了大规模火灾之外,引起热议的消防话题来自于2009年一次十分性感的消防员挂历,肌肉强壮的男性消防员与酷炫的消防设备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但事实还是由于缺钱:为了参加一年一度的世界消防员运动会,他们采取了这种方法弥补资金缺口,顺便出个名。后来发现这个方法卓有成效,干脆就延续了下来,同时还能为慈善做些贡献(儿童癌症筹资等),算是双重的慈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