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元甲和慈禧的保镖比武,两招就转身离去,知情者:对方纹丝未动

 sunshinelove20 2022-02-13

“神鹰”传说流传民间

武术宗师霍元甲作为封神般的存在,在天下真的没有敌手了吗?

其实霍元甲曾经与慈禧的保镖比过武,但是他连踢了对方两脚,第三脚却怎么也没有踢下去,最终只能转身离去。

霍元甲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举动呢?这场比武究竟谁赢谁负呢?

要说起慈禧的保镖,那可是大有来头了,这个人不简单。

慈禧的保镖叫做李瑞东,因为为人非常慷慨大方,所以他还有个“小孟尝君”的称号。

李瑞东的家中原本不是什么武术世家,李家是祖传做中药材生意的,从明朝时期开始,李家就已经是周边有名的草药世家了。

后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毕竟祖传的根基摆在这里,所以李瑞东出生之前,李家就已经富甲一方了。

那么李瑞东又是为什么没有继承祖业,转头去给慈禧当保镖了呢?

要说李瑞东为何改行学武了,其实是因为他小时候就从师“大刀李”开蒙武学了,后来又被举荐给了一位寺庙的道长跟着学武。

真正走上专业习武道路,是因为一个叫王兰亭的人。王兰亭是太极拳师杨露禅的弟子,他认为李瑞东很有武学天赋,所以开始教导他习武。

王兰亭是个十分合格的师父,他带着李瑞东读经诵史,参禅悟道,并且还将自己的学问全都传授给他。

后来王兰亭又引荐了众多名人给李瑞东,包括岳飞的后裔,嵩山少林寺的高僧等等,这些人或者拜其为师,或者结成益友,对李瑞东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在这些名家的指导点拨下,李瑞东的武学才能被发掘地淋漓尽致。

而后来李瑞东之所以能成为慈禧的保镖,跟王兰亭也脱不开干系。

王兰亭有一个师弟,这个人是惇亲王的儿子载漪,因为王兰亭的师父年事已高,所以其实载漪一直都是由王兰亭代为教导的,这么看来,载漪与李瑞东的关系非同一般。

有一回正好慈禧六十岁大寿,朝廷在颐和园给她举办庆典,载漪就带了李瑞东去颐和园表演。

当时李瑞东的表演非常出彩,他的轻功与世绝伦,在颐和园的大殿房梁上竟然身轻如燕,并且还能随意穿梭,如履平地。

一场表演结束,慈禧看到忘形,脱口夸赞李瑞东:“真乃神鹰”,因为慈禧的这一句话,从此以后李瑞东就得了个“神鹰”的赏赐,一时之间整个京城都在盛传。

既然慈禧如此赞誉李瑞东,载漪就找准机会,在慈禧面前举荐了他,最终李瑞东入宫成为了四品带刀侍卫,并且在宫中教习武术。

他逐渐被提拔为慈禧的贴身侍卫,被封为了二品。

不过,乱世之中的人都活得不容易,当时恰逢中国被侵略,内外都是一片混乱,1901年,慈禧回到北京,在八国联军的淫威之下妥协了。

载漪因为是朝中的主战派,因此被流放出去了,李瑞东也不得不返回了自己的天津老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遇到了霍元甲。

“有本事你就去找李瑞东”

这一年霍元甲38岁,刚好是有了名气,并且还血气方刚的年纪,他在带着弟子踢馆的时候听说的李瑞东了名号。

那时候的霍元甲已经学有所成了,不过学有所成是一回事,武功再厉害,在战乱的年代也照样吃不上饭。

所以迫于生计,霍元甲就在天津法租界的一个码头当装卸工。

当时的工头中有个叫金达官的人,金达官长得膘肥体壮,是摔跤的一把好手,就是仗着这点本事,经常欺负码头上的工人。

后来霍元甲实在看不过金达官的行为,于是主动找到金达官,嘴上说着比试,实则是为了给工友们讨回公道。

金达官虽然长得壮,不过也就是靠着自己的体重欺负人了,一旦遇上了真正懂武术的行家,连对方的一招都挡不住。

所以这换成哪个比试的结果可想而知,最后金达官惨败,被霍元甲按在地上一顿毒打,霍元甲临走之时,金达官依旧不服气地叫嚣:“有本事你去找李瑞东啊!”

这是霍元甲第一次听说李瑞东此人,他打探了一番,才听说了李瑞东的事迹,原来李瑞东师承王兰亭,并且他的武术造诣大有所成。

那么此时的李瑞东在干嘛呢?

李瑞东回到老家以后,主要的精力就是放在研究武学上,其余的时间就是教导一下自己的弟子们。

这时候的李瑞东并不是无事可做了,他看似生活很是恣意,实则他每日都处在忧国忧民的极度焦虑中。

他每天都会接见很多社会名流,抑或是武林中出名的大人物,目的就是为了拉拢一些有实力的人,从而激发人们对保家卫国的信念。

李瑞东在老家创办了一个“武德会”,主要宣扬的精神就是“汇聚民心,武术强国”,只要是愿意为国分忧的英才,他都愿意吸纳。

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他遇到了前来比试的霍元甲。

其实他早已听说了霍元甲的名号,对此人也是非常欣赏,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相识,这一次算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了。

这一天一大早,霍元甲就带上了弟子来到了李瑞东的家中,霍元甲进门以后就自报了姓名,李瑞东听说以后非常热情地将霍元甲一行人迎了进来。

他给霍元甲倒好茶水,周到地招待了他,随后又仔细询问了霍元甲的来历,师承何处,所习为哪派武功等等。

霍元甲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随后便告诉李瑞东,今天来的目的是为了讨教一番。

当然了,面子话叫做“讨教”,行内的人却明白,这就是比试来了。

这时候的李瑞东已经是50多岁的年纪了,如果论身体素质,他必定不是霍元甲的对手,不过由于李瑞东习百家所长,功力也更扎实,所以这一场比试谁生谁负还未可知。

没有踢出去的第三脚

李瑞东询问霍元甲学习的哪种功夫的时候,霍元甲没有说自己的学的是霍家拳,而是说自己擅长摔跤。

李瑞东听后沉默了一会便说道:“先生习摔跤,泼脚功夫一定很好。”

李瑞东口中的泼脚功夫就是摔跤中的一个基本功,大概的腿法就是去踢对方的小腿部位至脚踝处。

有些人地盘扎得不够稳,一脚就会被撂倒了,因为霍元甲说自己擅长摔跤,于是李瑞东提出了一个比试方法:

自己站着不动,霍元甲可以随意踢他三脚,在这个过程中,但凡李瑞东有一丝一毫的移动,就算霍元甲赢了。

其实李瑞东提出的这个比武方式,在霍元甲耳中听起来不是个滋味,这显然有了些看不起他的意思。

不过他也没有拒绝,毕竟一来李瑞东是长辈,长辈想要测试小辈的功力,提出这个方法也是合情合理。

更重要的是,比试方法都是由被踢馆的人提出来的,不管别人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自己都要接受。

比武正式开始之后,霍元甲先是蓄力,一脚踢上了李瑞东的小腿。这第一脚他并没有用尽全力,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底细,所以这一脚完全是以试探为主。

但是第一脚踢完以后,就仿佛是踢在了石头上,李瑞东纹丝未动,只是沉稳地等着他的第二脚。

经过试探以后,霍元甲就重视了起来,第一脚踢完他已经明白对方实力不容小觑了。

于是霍元甲调整之后,用尽全力踢出了第二脚。

要知道,霍元甲自幼练功,不但身体素质强硬,力气也早已不是常人能比了,这一脚他尽了全力,对方一定也不好受。

不过就在他踢完第二脚的时候,却发现李瑞东依旧纹丝未动,甚至表情都未曾变过。

两招过后,双方也都知道对方的实力,在第三脚还没有开始之前,李瑞东就对霍元甲说道:“第三脚踢出来可就拿不回去了。”

李瑞东的话霍元甲瞬间就了然于胸,武家之间的比试都是点到即止,如果他真的再次拼尽全力出手,那就是破了行规。

更重要的是,他的实力李瑞东已经十分清楚了,自己并不是李瑞东的对手,如果第三脚踢出去,只会是自取其辱。

听完李瑞东的话,他果然没有踢出最后一脚,而是收起了架势,这场比赛最终以霍元甲认输宣告结束。

当天晚上,李瑞东设宴款待了霍元甲,还招呼他跟自己的大弟子同住一间房,对霍元甲极其尊重。

到了第二天,天还不亮霍元甲就离开了李家,后来李瑞东的大弟子曾经追出去数里路,但是霍元甲没有再回李家。

两人之间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后世中人在流传两人的比武故事时,喜欢夸大其词,并且还擅自添加了很多莫须有的内容,比如李瑞东将霍元甲扑倒在地痛揍等等。

学者们在研究了大量的资料、参考了很多珍贵影像之后,认为这些内容都是以讹传讹,大都是民间口口相传之后传出来的流言。

其实中华武术是我国的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但是至今为止,武术的名声被很多民间的“大师”败坏了,所以导致很多人对武术没有好印象。

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客观看待,保持敬畏之心,你们认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