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药中的普利与沙坦,都作用于血管紧张素系统,有什么区别?

 药师华子 2022-02-13

很多朋友问华子,在一线降压药物中,有普利类药物与沙坦类药物,都与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两者有什么区别,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华子说,普利类药物与沙坦类药物,都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药理机制相似。传统的用法是先选择“普利”,如果患者无法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再选择“沙坦”,不过现在的选择有了变化。

一、两者对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在人体中,有一个重要的血压调节系统,称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RAAS)。肾素由肾脏旁器细胞产生,在一系列生物酶的作用下,会转化为血管紧张素1、血管紧张素2、血管紧张素3,并促进醛固酮的释放。

RAAS中,以血管紧张素2收缩血管的作用最强,普利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1转化为血管紧张素2,直接降低血管紧张素2的水平。沙坦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止血管紧张素2与血管上的受体结合。

二、“普利”与“沙坦”不能联用

打个比方说,如果血管紧张素2是一根能够绷紧血压的“绳子”,普利类药物的作用就是剪断绳子的中段,而沙坦类药物的作用就是剪断绳子的末段。两者实际上是通过同样的途径,对血压进行控制。

曾经在相关的研究中,进行过普利与沙坦的联合用药试验,最终的结论表明患者并不会因此受益,而且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虽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使用多药联用才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普利”与“沙坦”不能联用

三、从用药经验“普利”类药物为首选

“普利”与“沙坦”在降压的同时,还能发挥很好的心脏、肾脏的保护作用。所以有些血压正常,但是有心脏疾病、或是肾脏疾病的人,医生也会使用两者进行治疗。

普利类药物出现得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充分的临床数据证实有强大的器官保护作用。而且普利类药物除了抑制RAAS,还会影响缓激肽系统,升高人体的缓激肽水平,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不过在缓激肽水平升高之后,主要在肺部聚集,所以普利类药物有可能引起干咳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人的干咳症状较轻,可以耐受。少数干咳严重的人,可以使用沙坦类药物替代普利类药物。

沙坦类药物的研究比普利类药物晚得多,而且只作用于RAAS,并不能影响缓激肽系统。相对来说,普利类药物的器官保护证据更多一些,常被首选,而沙坦类药物处于“替补”的角色。

四、不同器官损伤的不同选择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会引起心室肥厚,进而引起心力衰竭,威胁生命。降低血压是逆转心室肥厚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对一线降压药物的研究中,发现沙坦类药物对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最强。所以现在心室肥厚的患者,沙坦类药物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普利类药物与沙坦类药物,都可以扩张出球、入球小动脉,有肾脏保护作用。有蛋白尿或是微量蛋白尿的患者,使用普利类药物降低蛋白尿的证据更多一些。所以对于肾症综合征的治疗,普利类药物仍是首选。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者,可以用沙坦类药物替代。

总结一下,“普利”与“沙坦”都是一线降压药物,作用机制相似,两者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都有很好的心脏、肾脏保护作用。因为普利类药物研发较早,临床证据较多,更为常用。沙坦类药物是后起之秀,虽然常作为普利类药物的“替补”,但随着相关研究增多,优势正在被逐步发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