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老师说诗词:村居

 昵称4X6owk9e 2022-02-13

村居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题“村居”,意思是在乡村居住。以前的“村居”可能还有一些城乡差别,现在我去乡下,只看见一样的高楼,一样的网络,几乎没有什么新奇感了。

作者高鼎,这个人值得记录的就是这首诗。如果还有,就是他所处的时代。诗歌自宋代以后就日渐式微,能写出好诗的越来越少。清朝能写好诗的也是凤毛麟角。

首句“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二月早春,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一派春光。春到人间是有物候的,在地是草长,嫩绿的草芽一丛丛,一簇簇;在天是莺飞,欢快的黄莺一双双,一对对。她们是春天的信使,用明丽的色彩、清新的气味、悦耳的声音宣告:春天来了!

次句“拂堤杨柳醉春烟”,写地点。“拂堤杨柳”是水岸边的杨柳,柳枝细长,垂于地面。我在很多地方见过这种柳树,它的枝条极长极密,甚至可以遮挡成年人的身形。“醉春烟” 有一种古典的美,不知道是湖畔的水雾岚霭,还是杨柳的妙曼身姿,春风摇曳,有一种朦胧飘逸的美。而这种美正是春天独有的。也许是杨柳醉倒了春风,也许是杨柳和春风一起醉倒了诗人。

三四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在万物生发的春天里,闯进视野的也是亟待生发的儿童。这也是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象,冬雪对渔翁,春风对顽童。放学归来的儿童,急忙奔走,拿出风筝,放上高空。一个“忙”字,刻意不写纸鸢如何放,但那种急切、喜悦、专注尽在不言中。

现在的孩子没有这种体验,他们下午下课之后仍有“作业辅导”,仍有“集中自习”,回家的时候只能看见惨淡的日落和拥挤的车流。我小时候就有这种体会。当时下午放学还早,家里父母还没有下班,放学就在外面追跑。当时没有门禁,没有小区,出了家门就是野外,一大片草地,一条水沟,几棵老树就是整个世界。我曾经玩着玩着遇到下班的班主任,玩着玩着就听到伙伴们喊“你妈叫你回家吃饭”。人越玩越多,都是附近的小孩;什么都能玩,草丛里的蚂蚱,树上的知了、瓢虫,几块破瓦片,两坨烂泥巴,一毛钱二十张的画片……童年学了什么不记得,但真正是野蛮生长,自由自在。我认为,这一句写出了儿童的天性,是真快活,是最真实的儿童生活。

整首诗一二句写景,静态描写,鲜妍明艳;三四句写人,动态描写,活泼通脱。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运笔如刀的功力。清新自然,让人心生亲近,只想踏入这如画的江南春景,静静地欣赏最纯粹的儿童时光。哪怕是静静地欣赏别人的童年,哪怕是稍微靠近童年,就会变得柔软,变得美好,变得慈悲。

小贴士: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著有《拙吾诗稿》。

高鼎的诗作《早行》: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宿鸟未离树,寒潮欲上矶。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偶书》: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诗里面有一种江湖落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意味,这种浓郁的牢骚意味,远不及《村居》的明丽天然。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