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璀璨惟扬”(6):隋炀帝墓遗址公园初显风采

 品书p8o2sehkw4 2022-02-13

隋炀帝杨广,公认的千古一帝。616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勒死得了,终年49岁。隋炀帝死后,墓地多次迁葬,千年间他的墓地一直成谜。一直到2013年3月,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处房地产建设项目现场,人们意外发现了两座唐朝风格墓地,后经过发掘,认为墓主就是隋炀帝和萧皇后。那么这两座墓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相比于传统帝王陵墓,隋炀帝墓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今天我们的节目来跟大家进行揭秘

图片

扬州博物馆馆长 束家平:在我们江南地区,或者长三角地区,同时代当中是不多见的,他的墓室是方形的,而我们同时代的,一般是长方形的,或者是船型的,他的是方形,他两侧有两个耳室,前面有甬道,有墓门。最关键的是,前面有一个比较长的斜坡墓道,这个墓道也是墓主人的等级象征,我们这个地方,包括长三角的下游地区,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没有发现过这么大,这么长的墓道,从来没有过的。

和其他帝陵相比,隋炀帝墓相对“寒酸”了,砖砌的墓室并不大,南北长6米多,东西加上耳室也就8米多一点,顶部早已被毁掉,现在残余的高度已经不到三米。

图片

扬州博物馆馆长 束家平:右侧的这个砖头是尺寸比较大的,是隋炀帝墓的用砖,特别是这一块是一个斜面的,这个砖头就是隋代江都宫城墙的用砖,斜面砖。因为80年代我们挖掘江都宫西北角的时候,清理出一个角,全部是这样的斜面砖。形状、尺寸、大小完全是一样的。隋炀帝墓用的砖头比较多的是,当时城墙建造时被剔除掉的残次品的砖头,质量不好。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被杀后,尸骨最初由萧后藏于流珠堂,后由部将陈棱改葬在吴公台。唐平定江南后,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葬雷塘。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将其尸骨送至扬州与隋炀帝合葬。针对墓志中出现的“贞观元年”字样,专家认为,这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建隋炀帝墓葬的时间。由此推论,隋炀帝死后最少下葬过4次。

图片

扬州博物馆馆长 束家平:相当于隋炀帝墓的下葬,并不是有充分的时间下葬,是后朝人给他下葬,就地取材,有什么用什么。如果说纯粹的帝王墓,还是要定制烧制的砖头。而隋炀帝墓用的是,城墙剔除的次品砖去建造的。

因为现实原因,不是厚葬,所以墓葬的规模以及寒酸的随葬品,与隋炀帝生前好大喜功形成强烈的反差。凄惨的下场,使这位帝王的陵墓规格,连当时的有钱人的规格都达不到。

图片

扬州博物馆馆长 束家平:萧后墓藏用的砖头尺寸,比隋炀帝要小,而且可以看到砖头的质量,明显的要比隋炀帝墓的要好一些,这样的砖头就是专门烧制的,都是清一色的青砖,有的上面还有一些龙纹。萧皇后比隋炀帝晚了30年死掉的,在长安,当时李世民专门派了一个三品官,一批人马从长安护送到扬州,下葬在隋炀帝墓的旁边,所以当时对萧皇后的下葬,我们认为准备的时间是比较充分的,专门烧制的砖头专门给了她一批随葬品,因为李世民对肖太后还是很敬重的。

2019年,《隋炀帝墓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及景观塑造工程设计方案》通过国家、省文物局审批,与墓葬保护工程同步进行。设计方案避免了过多的休闲化功能及公园化景观,以遗址保护优先,以突出隋炀帝墓作为帝王陵寝的肃穆空间气质为主,尽可能营造出陵寝的历史沧桑感。

图片

扬州文化学者 王虎华:主要是保护陵墓为中心,在这个目的基础之上,再来进行一些呈展,隋代的历史,隋炀帝和扬州的关系,以及一些出土的文物,让大家了解隋炀帝本人以及他和扬州的关系。?=,及整个隋朝的关系。

据了解,将来隋炀帝墓博物馆里头,有400多件在隋炀帝墓出土的文物都将进行展示,有望在明年的十一国庆节前建成,并对市民开放。未来计划进行一些灯光秀演出,以及对隋炀帝这个人物做综合性的展示等

图片

扬州文化学者 王虎华:那么光就从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方面,评价历史人物方面,这个遗址公园的开放就有很多人会前来参观,这就不单单是扬州,江苏,全国各地,凡是对历史感兴趣的都会来,因为隋朝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鉴往知来。是要以史为鉴,见贤思齐,正确的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来评价他的功与过,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我想人们通过对隋炀帝遗址公园的参观,也会参与到这一判断历史的研究讨论中来,给我们后人更多的启示。

图片

“璀璨惟扬——扬州考古成果展”,有价值的文物,有意思的历史,说都说不完,别着急,我们的探秘小分队还在行动中,周末,我们继续跟大家分享扬州考古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