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秘方〗召唤阳气!横扫四肢冷、痛、酸、乏
2022-02-13 | 阅:  转:  |  分享 
  
【中医秘方】召唤阳气!横扫四肢冷、痛、酸、乏重点:唯一“召唤阳气”的方子!温煦四肢,横扫冷、痛、酸、乏。(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
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养生学》、《中医方剂学》你好
,我是中医人,文君然。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天上没了日头,世间万物凋零枯萎。身体没了阳气,筋骨关节冷痛酸
乏。很多时候,所谓养生,就是养我们身上这一团阳气,使之如暖阳当空,温煦我们的筋骨百脉。很多人的顽固肢体疼痛,说到底,就是阳气不足了
,或者说,阳气被遮住了。来吧,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案例】: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65岁,医案记载姓吕,是一个农民。初诊时间
,是1998年的9月10日。这个人,从五年前开始,就有腰痛的现象。五年来,膏药贴过,理疗做过,病情时好时坏,不见彻底改善。大概在就
诊的十天前,此人早晨起床后,到自家院里取东西。过程中,又弯腰干了点活。也许是衣服穿少了,他回到屋里以后,腰部就开始疼起来,而且腰间
阵阵发凉,酸软无力。左腿麻木不已。到后来,此人竟然疼得躺在床上,一动不敢动。一晃,十来天过去,家人觉得这么下去不行,连忙将其送到医
院。拍片子一看,发现是腰椎体骨质增生。怎么办?这一次,尝试一下从来没尝试的办法,这就是看中医、喝汤药。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苔白,
舌质淡。痛处发凉、冷痛、酸软、乏力。在了解到患者的情况以后,医家很快开出一张方子。你来感受一下——【配方】:熟地黄15克,鹿角胶9
克,肉桂10克,炮姜12克,麻黄3克,白芥子9克,生甘草3克,杜仲10克,骨碎补12克,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用法】:所有这
些,水煎服。5剂。【疗效】:结果,5剂药喝下去,患者诸症大有改善,疼痛缓解,行动相对自如。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到最后,患者诸症
悉平,疼痛完全消失,腰部不再发凉酸软,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而且,随访一年,病情未曾复发。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曾经刊载于22年前的
《河北中医》上。你要是感兴趣,就去查阅一下。这里的学问,其实一说就透了。开篇的时候,我说过,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我们的身体,如
果没了阳气,或者说阳气被阴寒遮蔽,那我们的肉身就好比没了日光的原野,乌云密布、寒风阵阵、百草凋零。体现在症状上,就是肢体的冷痛、酸
软、乏力。因为什么?因为温煦失当,阴寒阻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不通则不荣。你看看上头医案里的患者,脉象沉细,苔白,舌质淡,病症因
感寒而发,再结合他65岁的年龄。我们可以想见,他必然是肾阳不足、阴寒凝滞、筋脉受阻所致。对不对?怎么办?既然阳气不能温煦、普照大地
,那我们就把它召唤回来、拨云见日。谁有这样的本事呢?医案中,医家用到了古方阳和汤加减。我们再来看一下:熟地黄15克,鹿角胶9克,肉
桂10克,炮姜12克,麻黄3克,白芥子9克,生甘草3克,杜仲10克,骨碎补12克,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这里头,熟地黄、鹿角胶
、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生甘草,这就是古方阳和汤的构成。阳和汤源于《外科证治全生集》。它能干啥呢?最初,治疗素体阳虚、营血不足
、寒痰阻滞导致的阴疽。也就是说,它本来是治疗外科病的。但是,由于它具备十分强大的温补阳气、通达气血功效,所以也被用来治疗阴寒阻滞所
形成的痹症。阳和汤是怎么“召唤阳气”的呢?首先,熟地黄和鹿角胶搭配,温补肾精肾阳,壮元阳之本。其次,阳虚则寒,寒能伤阳。要想召唤阳
气,必须驱散寒邪。炮姜和肉桂,温通血脉,温阳散寒,就负责这个事儿。再次,白芥子和麻黄搭配,一个善于温化寒痰,一个善于宣通毛窍、通达
腠理,这就好比拨开了云雾,使得阳气不再有遮挡,最终得以普照全身。你看,这么一来,患者的身体,不就重新得到温煦了吗?在这个基础上,加
杜仲、骨碎补、牛膝、鸡血藤,用于进一步强腰膝、补肝肾、养血活血,这就可以增强治疗的力道。在这里,我诚挚地邀请读者朋友,将这则验方记
下去。它是用阳和汤加味,治疗肾阳不足、阴寒阻滞所形成的腰腿疼痛的验方,很有借鉴意义。其适用的标准,就是患者局部冷痛、酸软、乏力,遇
寒则重,得温则减,脉象偏沉细、迟缓,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有的舌体偏胖大。年龄,多在60岁以上。当然,非专业的读者,最好还是在中医师
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如果辨证不准,把药用反了,那就得不偿失了。总之,这阳和汤,一补、一散、一通,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中医“召唤
阳气”的过程。其完备性,堪称唯一。我们中医爱好者,以及中医从业者,应该对它多一点了解,或者说主动应用于临床。这也算是中医方剂之林中的一颗珍珠,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好了,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献花(0)
+1
(本文系长庚书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