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油翁》被选入教材,为何删掉了最后一句?其中原因还真不简单

 hdzwzhejiang 2022-02-13

古有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之论,说的就是文学作品存在的意义。

而现在文学作品也凸显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正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还有黄金屋。

不过现在文学作品实在是太多太杂,有些还没有什么营养,着实令人感觉到疲惫,所以品读文学作品不能盲目,要精挑细选。

文章图片1

说到精挑细选,入选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几乎篇篇都是精华,毕竟教材是给学生们品读的,而学生又是未来的主体,自然不能教给他们不健康的东西。

育人为本是语文教材的核心价值,此外还应该兼有文化价值和语言价值,每篇入选的课文几乎都有佳词妙句,或鲜明活泼、或生动形象、或韵味绵绵、或平实自然。

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们从教材中汲取知识,降低教材带来的负面影响,专家们对入选的文章也是一再审核,当遇到好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些词句不合时宜的时候,也会进行删减。

比如说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口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妇人惊觉欠身 ,既而儿醒,大啼。

或许很少人能想到这句话是被删减过的,原文是:

妇人惊觉欠身,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 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染,床又从中嘎嘎,既而儿醒,大啼。

文章图片2

很显然,专家学者们对这句话进行删减,是极为必要的,毕竟被删减的那部分内容是少儿不宜的,也是不适合出现在教材中的。

此外,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卖油翁》也被删掉了最后一句,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卖油翁中可没有掺杂少儿不宜的部分,为何也会被删减?

其中的原因还真不简单,您且听我慢慢说。

陈尧咨意气风发

北宋时期,有一个名叫陈尧咨的人,他文武全才,不仅有百步穿杨的本领,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状元。

这等优秀之人,自然心气极高,满满的傲气,史书中称其性情刚戾、盛气凌人,为政的时候施加的刑罚很重。

文章图片3

欧阳修比陈尧咨稍微年轻一些,不过也算是同时代的人,他与陈尧咨有些交集,自然也知晓他的一些事情。

后来陈尧咨去世很多年之后,欧阳修在朝廷中遭到流言蜚语的中伤,便自请外任,在途中他想到了陈尧咨,便以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写下了这篇以事明礼的寓言故事,名为《卖油翁》,故事是这样的:

陈尧咨射箭的本领非常高,在当时无人比他射得更好,几乎能用百发百中来形容,如果是在现在,说不准还能在奥运会射箭项目中拿个金牌。

陈尧咨也总是以此来自夸,每每看到靶上的箭,就好似现在的运动员获得奖牌一般激动无比。

文章图片4

有一次,陈尧咨在家中的场地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路过便在那里观看。

陈尧咨见有了观众,意气风发一连射出了十箭,其中只有一两箭射偏了,陈尧咨正等着卖油翁夸赞,可没想到卖油翁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根本没有夸他的意思。

这让陈尧咨很是难受,心想着,自己虽然没有真的百发百中,但是放眼天下,能超过自己的也不多,这老翁究竟是什么个意思?

卖油翁看透本质

陈尧咨以为卖油翁也是个箭中高手,便问他:唉,大爷,你难道也懂得射箭,我的箭法难道还不够优秀?

卖油翁却说:你这射箭技术不值得夸耀,仅仅是手法熟练罢了。

文章图片5

陈尧咨很是生气,觉得这是对他技术的不尊重,他就质问卖油翁:你这老头坏得很,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谁知道这老翁倒也不客气,直接回答:凭啥?当然是凭我倒油的经验!

随后他拿出一个葫芦,并且在葫芦口上放上了一个中间有四方孔的圆形钱币,然后用勺子舀了一勺油慢慢地将油倒入葫芦里,等到油倒完之后,钱币一点都没有湿。

在陈尧咨目瞪口呆中,卖油翁却说:我这倒油的手艺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也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随后陈尧咨便以恭敬的姿态送走了卖油翁,而他自我炫耀的坏习惯也收敛了不少。

所以这篇课文意在告诉学生们熟能生巧,当我们看到别人做出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也许并不是他们的天赋过人,而是后期将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是辛苦练习后的必然结果。

文章图片6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她能把乒乓球打得出神入化,就是得益于刻苦训练,甚至有人说她的肌肉都对打球、接球产生了记忆。

这就是我们教科书中能读到的卖油翁的故事,课文内容到这里也结束了。

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减的原因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卖油翁》原文中最后还有一句话,却在教材中被删掉了,这句话是: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乍一看,这句话并没有过分的地方,也算是引经据典,用庄子所说的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两个故事来结尾,似乎还能起到升华全文的作用,怎么就给删掉了呢?

文章图片7

这是因为这两个典故的争议太大了,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庖丁在杀牛的时候因为掌握了牛身体构造的肌理,所以很是轻松便能将牛宰杀,这个词也用来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后,做事才能得心应手。

对于轮扁斫轮这个故事,想必知道的人并不多,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人叫轮扁,他十分擅长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他就用制造车轮的理论给齐桓公上了一堂课,进而指出精湛的技术是要通过多次实践来实现的。

我们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这两个典故也是讲述熟能生巧的故事,似乎和卖油翁同出一理,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文章图片8

庖丁解牛意在告诫人们做事情不能蛮干要寻找规律,而轮扁斫轮中也有轮扁驳斥齐桓公读书无用的词句,所以这两个典故和卖油翁的故事在主旨上是有区别的。

所以在编纂教材的时候,专家们就将这句话给删减了,毕竟前面词句已经把卖油翁的故事给全部讲清楚,也没有必要在增加两个典故让学生们理解,这对于学生们也算是一种减负。

所以这一句被删减的结尾,似乎确实是画蛇添足了,或许欧阳修本人也没有想到,他本想着升华文章,结果却没有成功。

那么,您认为这个结尾删减的有没有必要,不妨交流一下!

参考资料:《卖油翁》、《庄子》等。

(图网,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