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东京物语》带来的现实思考

 昭德心理官方 2022-02-13

人作为社会动物,几乎在一生中都会受到家庭问题带来的困扰,特别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就是诠释家庭问题内核的电影——《东京物语》,这是一部日本60年代的电影,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国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对于现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打拼的外地年轻人来说,可谓切到痛点。

(《东京物语》剧照)

电影是用简单平淡的手法叙述,但却有着冷静深刻和触目惊心的力量让人深思,看完之后不禁万般感慨:生活是悲伤的,但我们又必须得接受它。

《东京物语》电影简介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年轻一代为了谋求发展,远离家乡来到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开始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人生轨迹似乎也越来越相似,现在的年轻人依旧不愿留在自己闭塞、落后的家乡,带着一个充满希望的心脏奔向繁华的大城市。

1、父母出发前的满心期待

    (邻居表达对老两口去东京看儿女的羡慕)

平山周吉和登美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电影中的子女已经远离家乡多年,大儿子和大女儿都已在东京安家,多年未见的父母准备在这个夏天去东京探访子女。

收拾行李的间隙,邻居在窗口寒暄到“有能干的儿女真好,真是幸福,想必你们肯定很期待吧。”

儿行千里母担忧,多年来只能在电报的点滴文字中了解儿女生活的父母能亲眼去看看他们也算是一种欣慰。

2、亲生儿女对父母冷淡的招待

(大女婿给老两口买的蛋糕,大女儿说贵,但自己却吃了很多)

他们兴致勃勃地抵达,但却受到颇为冷淡的招待。还没等他们到大儿子家,孙子就因为爷爷奶奶到来腾地方哭闹不停。

东京让老人陌生,在儿女家也好不到哪去。大儿子幸一在东京当医生,周末准备带着父母去看一下东京,但临走时却因为突然到来的问诊而取消计划。

大儿子工作繁忙,没时间带他们出去玩,二女儿繁在东京开美容店,搬到女儿家,依旧每日困守且有矛盾。

在父母到来之初,大女婿提出带两人去金车亭看戏,大女儿却说不用顾虑这么多;在借宿到她家之后,女婿买来点心给两老尝尝,大女儿却说“很贵吧,不用买这么好的”,却自己一个接一个地吃了起来。

连顾客问这是什么人的时候,大女儿都因为父母丢脸,骗顾客说:“这是乡下的朋友”。

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因生活的重压而相当忙碌,无暇招呼两老,因此建议他们去热海度假,表面上是让他们有个松弛和游览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希望摆脱他们。

而且把父母送去了热河的廉价的年轻人度假酒店,让两位老人在酒店的喧嚣中彻夜未眠。

3、守寡儿媳的贴心照顾

只有守寡的儿媳纪子对老人很是孝顺,她请假陪两位老人在东京游玩,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饭,即使并不丰盛但着实能看出纪子满满的心意。

从热河回来的当天,两位到东京探访子女的老人差点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

父亲去拜访了朋友,希望请求朋友收留一晚,母亲等待纪子下班,期待在纪子家中休息。

纪子替母亲揉肩,即使自己收入微薄也愿意在送别母亲时给一些零花钱。

纪子让母亲度过了一个在东京最舒适的一晚,却又映衬出大儿子和大女儿对父母极度淡薄的亲情。

4、母亲去世

(葬礼后,子女们都因为各种原因匆匆离去)

在东京时母亲就时感头晕,但是怕麻烦儿女,哪怕自己的大儿子是医生也没有说,就在两老返回老家不久,儿女们便接到母亲因为心脏病病危的电报。

他们一开始是质疑不相信,再三确定后只能请假回乡探访病势危殆的母亲。

葬礼之后,儿女们又匆匆忙忙地赶着回东京,只有儿媳妇纪子多留数天,陪伴暮年丧偶的老人家。

平山老先生孤独地守在屋里,想着他将要度过的孤苦的晚年。

子女与父母的别离

《东京物语》讲述了在子女成家立业各奔前程之后,家庭便成为了最为脆弱的集合地。因为家庭重组带来的感情疏远,让成员之间仅仅剩下血缘这一层关系。

(《目送》龙应台著)

龙应台的《目送》中说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随着年纪渐长,自己对这句话也有了比当年更深的理解。子女成年,从与父母生活的家里离开,开始了独自一人的旅行。

从那一刻起,子女一边开始迎难而上,为自己的未来奋斗;父母一边却在人生的旅途中越走越慢,甚至停留在了原地,同时身体上还在倒退。

无论是在物理距离还是精神距离上,父母与子女的距离开始加速拉远,从儿时的亲昵到后来的天各一方,一年都见不上几次面。

如同作家龙应台所说,终有一天他们会消失在路的转弯处,走到了父母再也望不到的地方。

父母是希望他们回头看看的,但子女们似乎也自顾不暇,苦恼于自己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

子欲养而亲不待

电影中的儿女们在离开家乡之后,融入了茫茫的东京中,就如同电影中所说“东京真是大啊,一不小心走散的话,一辈子都无法相见。”

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儿女忘记了需要服侍生养自己的父母,以遥远的距离为借口推脱;

父母一边对儿女憧憬,一边期待子女对自己的念想,亲眼见到时却发现他们既没有儿时的可爱与亲昵,也有没有期盼中的那么成功。

总之,一切愿景与想象都被真实打破。

从热河回去的第二天,两位老人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车站送别时,父亲的一句“给你们添麻烦了”让人心酸不已。

就像预示一般,母亲在车站说“能够见到这一面,即便后面有个三长两短,也不必专程回来”之后,就由于旅途奔波的劳累等原因病倒在家中,不久后,便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儿女还是匆匆赶了回来,可在葬礼之后又匆匆离去。只有纪子在老家陪伴了父亲一段时间。

京子向纪子哭诉着,“他们为何如此自私?”

纪子回答:“子女长大后,会渐渐远离父母。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大家都以自己的生活为重。”

是啊,谁又不自私呢?孩子长大之后,都会渐渐远离父母,等长大之后,会有和爸妈不同的世界。

“任何人都最重视自己的人生。”电影中的子女是如此,现实中的也何尝不是。

儿时和父母约定长大之后会做他们的导游,带着他们到处游玩,现在却借着工作一再推脱,终了帮他们报名参加一个老年旅行团;

曾经许诺他们只要放假就尽量回家陪陪他们,现在却只想自己还有哪些没有去过的地方。

由于年纪的差距、看到的世界的不同,父母与子女是终究不能携手的。随着年纪的变化,生活环境的迁移,父母也逐渐消失在视野里,我们始终在为自己筹谋划策。

后记

《东京物语》中没有明显的好人与坏人之分,因为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要面对着生活的万般无奈,这无关乎道德,只在于生存。

夹缝中苦苦维持着的家庭关系,最终在各奔东西的疏远中,渐渐的走向了分崩离析,而“久病床前无孝子”便成为了赤裸裸的现实问题。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蓦然回首,你我他早已不再如当初那般亲昵,是该停下来想一想,什么叫做家,什么叫做家人,什么叫做兄弟姐妹,什么叫做父母?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父母本不会责怪我们的消失和冷淡,在身后观望着我们便已然知足,但父母子女一场,有情谊也有恩义。

我们可能无法每天陪伴在父母身边,但一样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表达我们对父母的关心和爱。

例如,每周与父母视频或者电话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情感流动起来;能与父母好好说话,多去认可和肯定他们;时常给父母买点小礼物,代表我们内心的挂念;过年回家给父母捏捏肩、揉揉脚,进行一些爱的服务等等。

这些爱的语言,相信足以让年迈的父母感到内心的温暖和依靠。就如《东京物语》中的纪子一样,给予父母一天时间的用心陪伴和尽心的服务,足以让父母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

最后用电影中的一段台词结束今天的文章:

“母亲很老了,要小心照顾她,要尽孝道啊!等你想孝顺时,母亲已不在了,到时拿着被褥铺到坟墓去也没用。”的确,需要让我们的人生尽量减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