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信息作为学习对象,世上最好的自学方法论

 逍遥_书斋 2022-02-13

侯迦蓝工作室

@值得被传播的知识和观点

整体学习法《Holistic Learning》

《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Study less》)是一本作者斯科特杨(Scott Young)讲述自学过程中总结的自学方法论,他命名为Holistic Learning,翻译为整体学习法。

文章图片1

斯科特·扬

出生于1988年的斯科特·扬生活在加拿大,在家用了12个月,通过互联网完成了四年麻省理工大学33门的计算机课程,节省了150万的大学学费。读大学时,他每天学习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但他的平均成绩总保持在A以上。从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学习了麻省理工计算机课程,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

为了更精准了解holistic翻译为整体的内涵,我们需要引入对holism的解释

holism(https://www./dictionary/holistic)

'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expresses the essence of holism, a term coined by the great South African general and statesman Jan Smuts in 1926. Holism generally opposes the Western tendency toward analysis, the breaking down of wholes into parts sometimes to the point that 'you can't see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Holism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especially in medicine. Holistic medicine tries to treat the 'whole person' rather than focusing too narrowly on single symptoms. It emphasiz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mind and the body, avoids the overuse of drugs, and has borrowed such practices from Eastern traditions as acupuncture and yoga.
译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表达了 '整体主义 '的精髓,这个词是由伟大的南非将军和政治家Jan Smuts在1926年创造的。整体主义通常反对西方的分析倾向,即把整体分解成部分,有时甚至达到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程度。整体主义是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别是在医学中。整体医学试图治疗 '整个人',而不是过于狭窄地关注单一症状。它强调心灵和身体之间的联系,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并从东方传统中借鉴了针灸和瑜伽等做法。

方法论基于对信息的三个基本观念和分类,设定六个实施步骤以及在实施步骤中应用的学习技术作为重点来论述,同时也分享了在自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

文章图片2

《如何高效学习》

三个观念(概念)

本方法论基于学习的对象是信息(非知识),Scott Young的三个关于信息的观念:

  • 构架Structure
  • 模型Models
  • 高速公路Highway

信息分类

  • Arbitrary 任意的
  • Opinion 意见
  • Process 过程
  • Concrete 具体的
  • Abstract 摘要

六个实施步骤

  • Acquire 获取
  • Understand 理解
  • Explore 探索
  • Debug 调试
  • Apply 应用
  • Test 测试

学习技术

学习技术中重点讲述了对信息的处理和观念的连接所使用的技术手段。

  • acquiring information 获取信息
  • handling arbitrary 处理任意性
  • linking ideas 联系思想
  • extending ideas 扩展思想

本书主旨

在自学的过程中,要学会依据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 )的目录(categories )对信息进行分类,并通过系统学习技术( techniques),对信息构建合适的框架)constructs),通过压缩信息构建模型(models),并在此过程中完善高速公路(highways)的建设,把框架和模型之间的信息通道变得四通八达。

用一句话概括该方法论的核心理念:信息(知识)之间无边界,它们存在于一个系统化的结构中,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学会对抗拖延症和学习管理精力等等。

对比来自《学习观》(YJango)的灵感

《学习观》来自人工智能博士于建国先生的视频系列,其中关于知识和信息的差异、以及知识的一二阶的分层观点带来如下的启发:

  • Scott 的整体学习法的学习对象是信息Information,但实际上是信息与知识的混合体(非常接近于建国的一阶知识)。注意到这个细节非常重要,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原文提到的信息,一度对信息分类章节的出现表示很难理解。
  • 对比于建国博士对知识的学习观念,可以明显看出二者对学习对象是知识还是信息所论述的学习方法的巨大差异,于建国博士认为“知识不是信息,学习不是记忆”,建议围观于建国博士的《学习观》系列视频。

不适用者的疑似障碍

  • 以信息作为学习对象的学习技术,看起来更符合计算机对信息处理的逻辑路径,也就意味着这个学习法方法对于CPU即大脑的配置要求比较高,如果对于检索信息本身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那么这套学习方法绝对是个高起点。
  • 鉴于作者本身大学期间的辉煌经历和斐然的成果,这会对本书适用对象的普遍程度产生偏差,也就是说需要留意读者自身已有的信息结构和当前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否可以完全驾驭这套方法论。

关于学习方法论书籍之间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套万能的学习方法论,尽管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学习方法论的书籍拥有更广泛的可采纳性,但是需要特别留心作者描述的方法论所适用的学习对象或者适用群体的差异性。请参考另外一篇文章《世界前沿学习观念和方法论的阅读指南》

成年人学习知识的原则:

  • 在研究的目标上,成年人要聚焦某个主题(One Theme),在研究的素材上,尽可能的收集更广泛的资料(Extensive Materials),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论进行实践,并记录自己研究成果。
  • 不能孤立地看书。所以在试图研究某一领域时,建议做垂直研读,也就是尽可能搜集这个领域更多作者的著作,通常每一本书的内容既有作者本身的专业背景优势,也有其适用背景的局限。
  • 对每一位作者的专业背景的信赖度可以适度放大,对书本内容适用的背景要格外谨慎。
  • 不要放过一些相关细节,比如每一本书的作者及背景、出版社、出版时间、写书背景,目标群体,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侯迦蓝工作室

@值得被传播的知识和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