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需要创新

 任金鸿 2022-02-13

微火火炬

2月4日冬奥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唯美、简洁、大气。相信不少人都在期待盛大的、传统的点火仪式,结果却大出所料,两位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选手迪妮格尔和赵嘉文,两人将火炬留在大雪花的中心,这最后一棒火炬手,奥运之火在大雪花的中心继续燃烧,这是一个突破传统、别出心裁的设计,这一点火方式创造历史。

没有熊熊的火焰,没有像吊威亚、射箭这样的动人心魄的点火仪式,一切都是那么低调、出人意料。

少烧了不少的燃气

无论用什么材质的燃料,原来那种大火炬台,得要持续燃烧超过一个月,一定要消耗不少燃料——不少耗钱,更是能源浪费。

更可爱的是:这种微火炬设计,是张艺谋两年前就设计出来的,正面应对了双碳倡议,从意义和实际上减少了碳排放。

在这点上,冬奥的做法绝对高过了刚刚过去的一波春节晚会——他们没做出任何的表现、表示。

减碳不容易

降低碳排放已经是共识,实现步骤却是没有形成一致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低碳意识,只有国民心目中有了降低碳排放的意识,才有机会接受一定要降低标准,才有可能创新地去想方设法降低碳排放。

第二是路径选择,先在自己的生产环节中减少碳排放,比如少用高碳的材料、工艺等等;

然后选择低碳标准的前序供应商,要求前序工作的低碳。

降低碳排放,着实不容易,不是简单地节约就可以的,需要更多创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