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6年,王光美逝世,临终前向女儿作揖:我还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

 丘山三也君 2022-02-13

前言

2006年10月13日,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传奇女性——王光美,在亲人的守护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图片

王光美

提起王光美,她有不少身份:大家闺秀、数学女王、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专业的女硕士毕业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等。由于多重的身份,重而构筑了她精彩的人生。

为革命放弃学业,来到延安结识刘少奇

王光美出生于北平的一个名门家庭,父亲王治昌在北洋政府身居要职,多次作为中国方面的代表出席国际会议。

1921年,正在美国出席华盛顿九国会议的王治昌突然接到了家里发来的电报,夫人诞下了一位千金。为了铭记这一时刻,王治昌为女儿取名为“光美”。

王家的孩子很多,前前后后一共有十一个子女,自从王光美出生后,家里出生的孩子都是女孩。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子女们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图片

同年时期的王光美

作为长女的王光美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学习上更是刻苦。读高中的时候,她参加了北平市举行的数学竞赛,获得了前三名。而王光美,是前三名中唯一的女生。

母亲董洁如看出了女儿在学习上的天赋,鼓励她继续读书,王光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平的辅仁大学。辅仁大学是民国时期的著名高校,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

1945年,王光美顺利地从辅仁大学毕业。日本投降后,辅仁大学推荐王光美到美国留学,王光美不负众望,顺利地拿到了密歇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与此同时,王光美在四哥王光杰的影响下,心中开始向往伟大的革命事业。有一次,她读了一本名为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书籍,对于作者提出的一些革命理论更是钦佩不已,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刘少奇。

图片

青年时期的王光美

1946年春节,就在王光美准备前往美国攻读博士的时候,来到了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

当时,我党和国民党以及美国决定签署一个停战协议。我方代表团缺少一个英语翻译,组织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王光美同志。在组织的安排下,王光美被调到了军调部工作,她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王光美来到延安工作后,大家对她非常钦佩,康克清也经常邀请王光美参加舞会。王光美接触了不少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在此期间,她认识了刘少奇。

有一天,王光美因为工作需要来到了刘少奇所住的窑洞。刘少奇对这位远道而来参加革命的女性非常钦佩,在谈话的过程中详细地了解了王光美的生活以及工作情况。王光美告诉他:“来到延安后,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学习。最近,我跟随同志们一起前往农村参与了土地改革。”

图片

延安时期的刘少奇

刘少奇听后,对王光美的思想觉悟既惊讶又佩服。转眼间到了中午,刘少奇拿出了一些青菜叶子的稀疏面条和馒头片,特意款待了王光美。

这是两个人之间的第一次促膝长谈,恬静典雅的王光美给刘少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7年,胡宗南调集重兵对延安发起了进攻。党中央和毛主席从大局出发,决定撤离延安,同时采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战略战术,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斗。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刘少奇率领中央机关北上,继续开展工作。王光美随着中央工委撤离延安,转移到了吕梁蔡家崖地区,继续投身到了当地的土改运动,两个人就此分开。

图片

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

半年后,他们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碰面了。刘少奇不好意思地问道:“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晋察冀地区工作?”

王光美之前没有谈过恋爱,不明白刘少奇所表达的意思。她直接回答道:“我已经参加了晋绥地区的土改工作,还是先稳定下来为好。”

1948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王光美来到了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西柏坡。在周末举行的一次舞会上,两人不期而遇。闲谈了一会后,刘少奇主动邀请王光美来自己的住所去坐坐。

王光美来到后,刘少奇的心中非常欣喜。谈话的过程中,刘少奇把话题引到了向王光美求婚的问题上面。他直率的表示了自己的爱意:“我的年龄比你大很多,而且每天的工作也很忙。希望你认真的考虑一下,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们就直接结婚吧。”

图片

刘少奇和王光美

对于刘少奇的求婚,王光美没有直接同意。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顾虑:“年龄相差太多没有什么,不过我们在政治上相差太远,对于你的过去我并不了解。我仔细地想一下,和你在一起的话,我要注意些什么。”

紧接着,刘少奇说出了自己的详细情况,包括家庭、婚姻以及生活中的一些习惯都说得明明白白的。

两个人的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刘少奇拿出了一块手表,看了看时间,发现手表已经不走了。王光美的心中非常惊讶,她没有想到作为中央领导的刘少奇每天日理万机,竟然连修手表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心中逐渐产生了照顾刘少奇的想法。

就在这时,王光美主动提出要帮助刘少奇去店铺修表。经过一番周折后,王光美亲自把修好的表交给了刘少奇。渐渐的,王光美答应了刘少奇的追求,两个人顺利的走在了一起。

图片

刘少奇一家人

二十年荣辱与共

1948年8月,刘少奇和王光美准备结婚了。成婚前夕,外事组的同志热情地进行张罗,他们精心制作了一个蛋糕,带给了刘少奇。

8月21日,50岁的刘少奇同27岁的王光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的婚房就设在平常刘少奇办公的两间土房里,设施非常简单,除了一张木床以及两把木椅子外,就剩下一个刘少奇从延安带出来的小木箱。

这天早上,刘少奇一如既往地趴在书桌上工作。大家一直从早上等到晚上,刘少奇才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我今天要成家了,你们把王光美同志接过来吧。”

图片

刘少奇和王光美

在刘少奇同志的叮嘱下,王光美被战士们从柏里村迎接到了西柏坡。同时,工作人员还从集市上买来了鸡蛋、奶粉等物品,庆祝两人的新婚之喜。

到了晚饭的时候,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相约来到了刘少奇的住处,庆祝两人喜结连理。现场的氛围十分喜庆,王光美给每人都切了一份蛋糕,同时还让毛主席给李讷带了一份。

婚礼显得非常朴素,外事组的同志特别提议,举办一个舞会进行庆祝,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参加了舞会,一直等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

图片

结婚后不久,王光美主动辞去了外事翻译的工作,专心致志地照顾着自己的丈夫,并协助他一起开展下面的工作。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王光美作为领导人的妻子都很称职。

革命战争年代,刘少奇因为忙于工作,经常性的犯胃病,王光美为了丈夫的身体着想,经常给他做一些清淡好消化的饭菜。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光美听说吃一些花生米可以治疗胃病,从此刘少奇的办公桌上便多了一些花生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刘少奇处理的工作比较多,党中央把王光美调往了办公厅,来担任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刘少奇平时有晚上工作的习惯,王光美就陪着丈夫一直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为了丈夫的工作,她甚至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图片

王光美陪同刘少奇出访缅甸

1959年,刘少奇同志成功当选为国家主席,王光美作为刘少奇同志的夫人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而她人生最为风光的时刻,就是陪伴丈夫一起访问印度尼西亚,身着白色旗袍的王光美完美地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形象,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次的出访,包括印尼、缅甸、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四国。其中前三国都是非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次出访成功地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展现了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

在这二十多年的光阴中,王光美相夫教子,甘苦与共,完美了履行了一个妻子的职责。

1967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刘少奇与王光美见了最后一面后匆匆地离开了。临走之前,王光美没有痛苦,她坚强的站起身来,紧紧的握住丈夫的手说道:'这次我们真的就要分别了。’

刘少奇稳定了心神,对着妻子轻声地说道:“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这也是夫妻两人的最后一次对话。

图片

王光美接到刘少奇的骨灰盒

1980年,在孩子们的陪同下,王光美来到了河南开封接回了刘少奇同志的骨灰,亲自带回了北京。那一刻,她闭上了眼睛,把脸紧紧地贴在了骨灰盒上,没有哭泣。

她时刻铭记着丈夫生前的嘱托:“我死后,你们就把我的骨灰撒入大海,像恩格斯一样,大海连着大洋,我要看着全世界都实现共产主义。”

从此,她在卧室里面放置了一个袖珍的镜框,里面摆放着丈夫刘少奇的照片,她时刻警醒自己,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继续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王光美临终嘱托:我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

1978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王光美重新出来工作。当时,有不少的机构请她出来担任要职,都被王光美一一拒绝了。唯独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邀请她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时,王光美没有推辞。

图片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各个地区的发展却不平衡,农村地区仍然有着将近7000万的贫困人口,父亲为了维持家中的生计来到了城市打工,贫困家庭的重任落在了母亲的肩上。

1995年,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报社联合发起的“幸福工程”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作为“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的王光美说道:“幸福工程是救助贫困母亲的一项善举,我以一名普通母亲的身份,向社会各界人士呼吁,希望大家能够行动起来,为改善贫困母亲的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

幸福工程发起的捐款活动

“幸福工程”没有国家的投资,全靠社会各界人士的捐献。创办之初,王光美毅然捐出女儿给她留下了500美元,用来购买办公设备,作为启动前的第一笔捐款。为了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她积极参加社会上所举行的各类活动,宣传“幸福工程”项目,呼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救助贫困母亲的行动。

在王光美的感染下,“幸福工程”很快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在项目发起后的七年时间里,“幸福工程”累计收到各类捐款共计1.84亿元,为救助贫困母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7年10月17日,这一天是国际消除贫困日,被“幸福工程”救助的3万多名母亲来到北京,向社会各界人士汇报了他们脱贫致富的经历。

图片

王光美看望贫困老人

王光美望着这些远道而来的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在讲话的时候说道:“非常感谢大家捐来的爱心钱,这些资金在贫困母亲的身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要利用这些点滴的资金,通过大家辛勤的劳动,让贫困母亲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也是所有献出爱心的人以及关心'幸福工程’的人共同的幸福。”

由于某些贫困地区信息传输不方便,她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被邀请来到北京的时候,并不知道是王光美在主持这个帮助她们摆脱贫困命运的工程。当她们得知是台上的这位老人在为她们默默付出的时候,眼睛里面的泪水都止不住的往下落,她们的心灵更加贴近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面对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王光美满含泪水的说道:“幸福工程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这么多年来踏踏实实的为社会做了一些事情,我们非常感谢,期待能够得到大家更多的帮助。”

图片

晚年的王光美

2006年,王光美的病情恶化,女儿刘亭亭一直守护在母亲的身边。有一天,刘亭亭正准备出门时,王光美突然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对着女儿说道:“我还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

女儿刘婷婷望着母亲的眼神,她知道母亲一定放心不下贫困母亲的救助工作。她心疼的说道:“您是不是放心不下幸福工程啊,请母亲放心,我一定会牢记您的嘱托,把幸福工程的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话音刚落,王光美吃力的抱起了瘦弱的双拳,向女儿作揖。刘亭亭望着母亲,不竟声泪俱下,她哽咽的说道:“母亲,您放心,幸福工程不仅是您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突然在出院前夕发生感染,导致心、肺、肾并发疾病,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逝世。

王光美逝世后,无数人为之痛哭。在305医院的灵堂里,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为她送上了最后的祝福:“奶奶,一路走好。”10月21日,王光美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进行火化,社会各界人士自发来缅怀这位伟大的母亲。

图片

王光美同志追悼会现场

女儿刘亭亭时刻谨记着母亲临终前的嘱托,把“幸福工程”的事情记挂在心上。自从刘亭亭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后,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她都会尽全力的支持幸福工程的发展。她多次出席社会各界举办的各类活动,为善款募捐摇旗呐喊,她践行了母亲临终前的诺言,为改善贫困母亲的生活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光美的一生扮演了很多的角色,每一个角色她都做的很好。不管顺境还是逆境,她都有着坚定的信仰以及高尚的情操,让我们领略到了她的崇高和伟大。斯人已逝,她的名字却留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