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跟痛,你有虚火!分享一张方子,虚火灭了,疼痛就消了

 人老颠东 2022-02-13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治法与方剂》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面对足跟痛,有什么应对之道。

废话不多说,你先来看下面这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36岁,医案记载姓诸。

这个人,本来是当时北京某电影机械厂的技术人员,平日没有长距离行走的经历。

但是,在大概两三个月前,此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之间就感觉到两侧足跟疼痛,而且腰痛尿黄。

最初,此人认为自己是肾虚,于是就购买了一些补肾的中成药服用,但是效果一般般。

后来,此人疼痛进一步加剧,而且开始伴随睡眠障碍,夜里多梦易醒。

图片

终于,此人再也耐受不住,于1977年的9月25日,在其岳父的介绍下,找王占玺前辈治疗。

王师,早年师从岳美中教授,为北京老一辈的中医临床家。你要是感兴趣,就上网查阅一下他的学术生平。

刻诊,见患者脉象虚大无力,舌边红,苔薄腻。就诊时,已经结婚十年,身体没有其他不适。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生地、熟地各45克,砂仁3克,生山药15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知母3克,黄柏3克,夜交藤和合欢皮各3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以后,足跟疼痛的现象大大减轻,日常生活工作已经没有大碍。

等用到28剂的时候,患者足跟痛和腰痛、尿黄等现象全部消失。但是脉仍显虚大,舌边仍然发红。

这时候,原方4剂改为丸剂,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用一丸以善后。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记载于王师早年的相关著作中。

这里的道理,我该和你好好说说。

因为足跟痛这个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太普遍了。

这痛是怎么来的?有些人就觉得,一定是过劳损伤所致。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平日走路不多,却也疼得要命。

图片

譬如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日常走路并不多。这个时候,就得用别的视角,来理解其疼痛的起因了。

什么视角呢?就是肾阴不足,虚火下注。

你看,这个人,脉象虚大无力,舌边红。同时,伴随尿黄和腰部酸痛、睡眠不安。

这一组症候,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你肾阴不足,阴不敛阳,使得虚火内扰,所以脉象虚大。但是由于肾本不足,正气亏虚,故而脉象显得无力。虚热内扰,热迫血行,所以患者舌边发红。虚热下注,所以患者尿黄。肾阴不足,不能养腰,故而患者腰部酸痛。虚热扰及心神,所以患者睡眠不安。

最关键的是,足少阴肾经,走我们的足跟部位。肾阴虚,虚火循经下注,来到足跟,灼伤筋脉,故而患者就会出现足跟痛。

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这个时候怎么办?肯定是要滋补肾阴,清虚火。足跟没有虚火骚扰了,它自然也就不疼了。

再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吧——

生地、熟地各45克,砂仁3克,生山药15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知母3克,黄柏3克,夜交藤和合欢皮各30克。

这里头,生熟地、山药滋补肾阴。砂仁一味,用于缓解地黄的滋腻之性。丹皮、茯苓和泽泻,用于泻火去浊。知母和黄柏,用于滋阴清相火。夜交藤和合欢皮,用于安神,促进睡眠。

总体看,这其实是知柏地黄丸的变化使用。知柏地黄丸干啥的?就是滋肾阴、清相火的,对肾阴不足所致的虚火,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我把这个经验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们借鉴、参考。

图片

其实,医案里患者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比如说,足跟痛、腰酸痛、尿黄、身体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夜里睡眠不安,舌边发红,脉偏数等等。这些情况,我们确实要从肾阴不足、虚热内扰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可以说,王师此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尤其是其方药的应用,十分周正,切中病机,值得后人借鉴。非专业读者,可以适当参考,将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加减。

总之,足跟,和肾,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理解足跟痛的时候,脑海中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中医用它独特的思维,和对疾病的认知方式,在这方面积累了不错的经验。日后,文老师会带着你继续一同挖掘、领会。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