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不堪入目”的抠门行为曝光:当一群高收入者不花钱上瘾后

 平头哥68 2022-02-13

最近,在“一条”上看到了一位节欲上瘾的贵州姑娘丁红,平时有多抠门的故事。

她周一进公司,周五才出来,行李就一个背包,晚上铺张瑜伽垫睡在公司里,6年没租过房。

公司食堂包三餐,24小时开放的浴室里配备了洗发水和沐浴露,她就没有其他需求了。

就连洗完的衣服和内裤,都可以直接放在电脑主机上烘干,她也不在乎旁边就坐着部门主管。

有一次她游泳回来,直接把比基尼往工位上一丢,部门主管才哭笑不得地训了她一句:

“红姐!把你的比基尼收起来!你挂到我这边来了,万一我老婆来看到怎么办!”

后来她跳槽到了一家没有浴室的公司,就在对面游泳馆办了张年卡,还是二手低价买来的。

没有食堂,她就靠着同事们吃不完打包带给她的“剩菜”,度过了2年的时光。

她的物欲极低,即使平时一到周末就去旅行,但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每个月开销都没超过500块钱。

就这样,她渐渐存下了一笔数额可观的存款,后来用这笔钱去新西兰学习动画,即使学费昂贵也不在话下。

现在的她,在新西兰继续过着“抠门”到极致的生活,而创作的动画作品却频频获奖,在喜欢的领域上逐渐崭露头角。

她说:“不用钱、不买东西,我反而变得更快乐了。”

像丁红这样的人,被称为“Freegan”,即不消费主义者。

他们戒掉了过度的欲望,提倡极简的生活方式。

他们也许收入很高,但却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比如吃剩菜、翻垃圾箱、不购物、不生产垃圾......

他们就像《瓦尔登湖》中写的那样:

“把一切不属于生命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有位90后的石家庄女孩乔桑,也是奉行着“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人。

一年多以前,她曾一度沉迷于“伪精致”的买买买中,难以自拔:

比如,每天换着花样戴不同的耳钉,遇到喜欢的衣服一买就是好几个颜色,有严重的囤积症;

比如,想学瑜伽,就毫不心疼地花了2万多元去报班;想学潜水,就直接飞到菲律宾,花1万多考证;

比如,家里堆积了各种已过期的健身卡、按摩卡,经常冲动购物、不过脑子消费......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带给她更多的快乐,被物质羁绊得太久,她反而觉得更加空虚。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断舍离,生活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搬到了一个新房子里,房间里只摆了一张床、特别简单的一些家具,变得空旷又整洁;

衣柜里只留下每个季节最常穿的几件衣服,每天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考虑穿搭,不会有选择困难;

戒掉了又贵又油腻的外卖,爱上了自己做饭的感觉,既省钱又能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入充足;

生活变得简单之后,她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平均每周至少看1-2本书,让思想变得更丰盛;

而每天早晨5点起来练瑜伽的仪式,也让她懂得了向内探索、多关注自己的重要性......

她说:“学会了不持有的生活方式后,对物品的专注度,对自身及人生的理解都会特别清晰,整个人也会感觉特别清爽,很轻松很简单。”

《沉思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因何而生,因何而活? 我们是在这喧嚣的尘世随波逐流,还是在茫然的空旷与喧闹中,努力寻求灵魂独处时的宁静。 有思考力的人生才是真正光明的人生。我们学会反躬自问,学会与人为友,学会与世和谐,更学会与自己和谐。 可以想见,这样一个自己,一种生活,必将给我们带来比现在更为惬意的体验。

当一个人学会做减法,把生活中那些不重要的部分剔除之后,留下的自然都是最精华的部分。

作家贾平凹的小说《暂坐》里,有一位拥有23套房产的女富婆应丽后。

在寸土寸金的西京城里,她的物质条件已经十分令人眼红,光靠收租就可以保证衣食无忧。

然而,人的欲望总是像无底洞,一样东西一旦拥有,就会无止境地想要更多。

应丽后也不例外。

她为了追求更奢华高贵的生活,出卖自己的身体去拉拢权贵,换取更多的利益。

后来还对外放出高利贷,却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最后血本无归,自己也欠下了许多债。

贾平凹写下这样一段真实得令人扎心的话:

“漂亮女人精致的手袋里,塞满卫生纸,也不敢进澡堂,华丽外套下可能是廉价内衣。 高跟鞋也不敢脱,里面袜子可能都被脚趾戳破几个洞。 越不像艺术家的人,表现得却越像艺术家,越是没钱的却要表现得非常有钱。 这些看似精致的男男女女之所以活得这么累,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怕别人看不起。”

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暂坐,何必为了追名逐利而迷失了自己?

人性永远不可能真正得到满足,而疯狂追逐欲望的结果,往往都是让自己走上一条绝路。

《增广贤文》有云:“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过多的物质,对我们来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益处,反而会成为人生的累赘。

一个人内心的充实和富足,才能让其从心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家超市摆出24种果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

实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果酱。你猜结果如何?

第二天卖出的果酱,要比第一天多出10倍。

原因很简单,面对过多选择时,很多顾客本能地会无所适从,心中只有一个妄念:

这24种果酱里一定有最好、最具性价比的一种。如果选错了,岂不是损失?与其如此,不如不买。

这就是选择悖论: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在曾经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我们的选择是很有限的,桌上菜式很少,只能穿有限的几种款式的衣服。

因此,当进入市场经济,物质由稀缺转向充沛后,我们的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过多的选择产生了新的问题,幸福感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人的内心也是有承重上限的,只有及时清理那些压迫心灵的垃圾,才能有更多空间迎接真正美好的东西。

少即是多,学会给生活做减法,才能拯救自己疲惫不堪的身心。

正如《阿甘正传》中的一段台词:

“我不觉得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作者简介:小椰子,人气专栏作者,每天陪你一起读书。个人微信公众号:小椰子专栏(ID: xiaoyezizhuanlan)。已出版书籍《你的自律,给你自由》、《自律的人生更自由》。本文首发于精读(ID:jingdu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