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郭太守巧断家务案

 界首柴大官人 2022-02-13

郭太守巧断家务案

肖云凯整理
 
明朝弘治年间,界沟集北边郭洼村有个穷书生郭彭祥考中了进士,被朝廷派到四川眉州担任太守。他忠正廉明,政事勤谨,受到眉州百姓交口赞誉。
有一天郭太守下乡巡察回来,还没进衙,有一位妇人迎面跪倒,口呼“冤枉”。郭太守仔细一看,原来是中午在城外碰见过的,当时她拦路喊冤,衙役们说她是个“疯婆子”,赶了开去。现在她竟然又来告状,莫非真有苦处?郭太守吩咐跟差:“带她进衙,我要细问!”
公堂之内,那妇人叽哩咕噜诉说一阵,郭太守仄耳细所,有听不明白的就让她重说一遍,终于听清了她的“冤枉”所在。
原来这妇人姓王,丈夫名叫张勇,原在外省做官,现在已经去世了。丈夫生前曾经多次托弟弟张刚捎银钱回老家合州置买田产,现在张刚矢口否认,使她母子无处归宿。她也曾多次向合州官府申诉,但因张刚有钱行贿,她母子有冤难申。听说眉州郭太守清明,特地讨饭来眉州告状,途中与儿子失散了。
郭太守听了申诉,便叫衙役暂把王氏带往女监看护。夜里郭太守辗转难眠。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事情发生在他们兄弟之间,外人不知内情,如今哥哥去世,正是“死无对证”,有何良策叫张刚吐露真情?郭太守冥思苦想,忽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早,郭太守向合州发了一道文书,只说此处有一重大贼案,涉及张刚,请合州府派人协助,速捕押张刚到案。
不出三天,张刚解到。郭太守立即升堂。
郭太守把惊堂木猛然一拍,喝道:“好一个张刚!你与此处一帮强盗合伙盗窃,发了大财,还不从实招来!”
“回老爷:小人安守本分,老实务农,绝不敢为盗!”
“你还嘴硬吗?马无夜草不肥。你家资产饶富,从何而来?”郭太守声色俱厉,紧紧追问:“已经有人供出,这些年你分得赃银不少!再若不招,大刑伺候!”
衙役们齐声吆喝:“快快招供,免得皮肉受苦!”
张刚原以为昧了哥哥钱财,神鬼不知,在合州几次过堂见官,都轻易支吾过去,不想今日竟有人诬自己为盗,这张贼皮如何披得!然而若按实情供诉,这图财欺兄之罪又如何了结?正在左右为难,又听见堂上声声喝问,令人浑身颤抖。万般无奈,张刚只得说道:“老爷容禀。罪民张刚,原有一长兄张勇,生前在辰州为官时,曾多次将银钱交付于我。又有小人祖先撇下的家业,因此家资殷实。”
郭大守听了,心想:“王氏所诉,果然属实。”随即拍案问道:“你哥哥给过你多少银两?”
“约摸有一千三百两银子。”
“你拿这些银两置办些什么?”
“建造庭院一所,买下良田一百五十亩。”
“你其余财产从何而来?”
“其余房屋田产,除了继承祖业,就是小人经商所得。”
郭太守冷冷一笑:“说得圆满,谁知真假!你家哥哥去世,嫂嫂现在哪里?可有侄儿?”
张刚想:为了表明我不是行窃得赃,现在有嫂嫂作证多好!可是这些话又偏偏不能对她承认,如何是好?”
张刚沉吟不语,郭太守厉声喝问:“你嫂嫂现在哪里,从实招来!”
“嫂嫂邪魔疯颠,屡与小人斗气,外出不回。有个侄儿,我说他不是我哥哥骨血,盘问几句,他一气与嫂嫂一同出走。现在两人都没有下落。”
郭太守喝道:“画供!”
张刚接笔画了供,觉得洗清了贼名,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时只听太守道:“带王氏上堂!”
张刚闻言转脸一看,惊得目瞪口呆。衣衫褴褛的嫂嫂已到面前,怒视着他。
张刚连连头,声音顫抖:“小人有罪,小人该死!”
郭太守说:“你嫂嫂告你吞昧钱财。你有口供在此,谅你不敢狡辩!我且问你,依你说此案该如何了结?”
“小人向嫂嫂赔礼,将兄嫂财产全部奉还。”
“理当如此!你做出这等昧心之事。律应当杖责八十,发配边关服一年苦役。念你尚有妻小,且表示愿意改过,本府从发落。小心接你嫂嫂回家。本府限你十天之内找回侄儿。你不是广有去贿赂官府吗?为此罚你将所继承祖业之半充公,在本地兴办义塾一所。本府如此发落,你服也不服?”
张刚磕头有声,说:“老爷这般宽恩,罪民敢不件件照办!”
郭太守又问王氏:“你道这样公也不公?”
王氏感激涕零,叩头谢道:“多亏老爷作主!”
郭太守巧断此案,不几天传扬开来,百姓们都夸他“有才有智谙情理,勤政爱民郭青天”。
(尤天荣口述)

资料来源:界首民间故事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